王敏
摘要:地區各異帶來的鄉土文化特色同樣也存在差異。對于幼兒園來講,必須要充分運用當地的鄉土文化特色,不斷滲透至幼兒園活動、教學當中,才能夠為幼兒帶來更加豐富的學習、游戲體驗,促使幼兒的綜合能力可以得到高效培養。基于此,本文將圍繞鄉土文化特色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實際應用策略展開深入、細致的分析,促使幼兒園能夠長遠、科學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鄉土文化;科學發展
前言:我國的鄉土文化具有各異的特色,同樣也具備眾多的資源。幼兒園教學活動想要得到豐富,對幼兒的綜合能力展開高效培養,則可以充分利用起鄉土文化資源與特色,對日常的教學、游戲做出豐富,并且帶領幼兒深入至鄉土文化特色當中,通過親身感受,不僅保障幼兒能夠尊重鄉土文化,同時能夠有效促進幼兒園的科學發展。
一、利用社會資源,開展鄉土文化園本課程
幼兒存在好動、好玩、好奇心強等年齡特點,由于其缺乏注意力,導致其無法將全部的學習精力放置在課堂當中。由此可見,在教育幼兒之時,課程設置必須要具備特色性與開放性,通過將社會資源加以運用,可以促使幼兒對園外的世界有全面的體驗與感知,能夠通過玩、看、聽、摸大自然,從而在其中領略鄉土文化特色。例如:在不同的季節下,教師可以帶著幼兒前往大自然,對每一個季節所存在的特點有深入的感知,了解春天的萬物復蘇、夏日的繁茂花草、秋季的綠植凋零、冬日的白雪皚皚等[1]。幼兒與大自然近距離接觸,能夠在自然環境中體會到不同的鄉土文化特色。另外,社會中的許多場所同樣也體現著鄉土文化特色,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前往類型各異的場所,帶給幼兒更深層次的鄉土文化體驗。同時,教師還應該發揮其家園合作的用途,引導家長利用課外的時間帶領幼兒前往具有鄉土文化特色的地區游玩,并向幼兒講解不同的風土人情、收集形態各異的鄉土特色物品,如此,不僅能夠增加家長的參與感、幼兒的親臨感,同時能夠促使幼兒在社會的資源當中,對鄉土文化特色有充分的學習及感悟。
二、園中設立鄉土文化主題墻并鼓勵幼兒參與設計
幼兒園的文化、教育特色,同樣也可以通過主題墻來進行展現,在布置幼兒園的主題墻期間,應該讓幼兒充分加入、參與其中,從而將幼兒的設計成就感、制作融入感大幅度強化。幼兒園主題墻的布置并不是在短期內就能夠完成的,需要每一天的加入、通過累積慢慢完成的。在完成主題墻的過程之中,幼兒園教師應該鼓勵并且指導幼兒去觀察、收集同鄉土文化有關的主題墻布置內容,從而將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做出培養[2]。例如:可以讓幼兒收集當地著名景區的紀念品、門票;家鄉的著名景觀、家鄉的圖片等內容,并將其通過設計,粘貼至幼兒園的主題墻上,通過收集、觀察,能夠讓幼兒充分明白鄉土文化的特色,并且對自己家鄉的鄉土文化有更深的認識,能夠更加熱愛家鄉,保護家鄉。
三、借助鄉土節慶文化并展現鄉土文化園本課程魅力
針對于我國不同的地區而言,由于其存在自身的特色,因此,在面對各個節慶活動之時,采取的慶祝方法同樣也存在著差別,而這些各異的節慶活動方式,能夠充分激發起幼兒的興趣與熱愛,可以促使幼兒在人文氣息濃厚、富有鄉土文化情懷、愉快、熱鬧的節日氛圍當中,對家鄉的風土人情有更加深層次的感受。例如:在除夕之時,會存在舞龍、舞獅等表演慶祝活動,能夠讓幼兒對過年的相關民俗文化、氛圍有全面的認知。對于教師來講,應該經常帶領幼兒加入到節日活動當中,例如:在端午節帶領幼兒編制五彩手鏈、包粽子;在植樹節帶領幼兒種植樹苗;在元宵節帶領幼兒猜燈謎、做元宵等,通過親身經歷鄉土文化活動,從而讓幼兒能夠領略鄉土文化特色學習的意義,能夠對鄉土文化特色有更深的尊重。還有通過韻律活動培養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對于老師來說開展韻律活動要以音樂為線索,激發學生全方面發展的能力,而不是僅僅只執著于音樂方面。韻律活動想要達到的目標是全面的,豐富的,多樣的,因此在制定韻律活動的目標時,要更多地考慮到其他領域與音樂領域的結合。也就是說通過韻律活動限時的幼兒學習音樂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帶給他們對音樂內在不一樣的感受,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韻律活動的展開他們在自己的生活等方面會有更好的成長。韻律活動不僅能夠使得幼兒在音樂方面的興趣被激發出來,在其他方面也能夠讓他們有所成長,最終達到與鄉土文化的有機整合。
四、發揮鄉土文化資源優勢并促使幼兒在與環境互動中養成自主學習
(一)走進大自然探索
每一位幼兒對大自然都充滿了熱愛,生物、空氣、土、水等當地鄉土資源都會成為幼兒的興趣。由此可見,教師在每日實施教育工作期間,可以將四周的養殖場、果園、山丘、田野作為幼兒最好的學習場所,帶領幼兒前往這些富含自然氣息的當地鄉土文化資源中,對多種多樣的有趣事物展開探索[3]。例如:在秋季時,教師可以帶來幼兒來到田野間,對已經生長成熟的農作物進行觀察,并且告知幼兒為什么這座田野會種植這一類農作物,這個農作物屬于我們當地的特色等內容,讓幼兒在探索中了解鄉土文化資源的特點,同時讓幼兒養成保護鄉土文化資源的意識。
(二)收集并利用自然材料
幼兒園所在的區域必定擁有眾多的鄉土文化資源,例如:豆子、麥稈、稻草等,這些都是隨處可見的材料,處處透視著鄉土文化氣息。因此,對于教師來講,可以將這些自然的材料充分加以運用,將其收集起來,在課堂中加以運用,同幼兒一起,制作出眾多的玩具、學具。另外,在當地自然環境中,貝殼、野草、木棍等材料簡單易得,教師可以讓幼兒收集這些材料,并且將其運用至游戲活動當中,促使幼兒充分發揮團隊協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利用自然材料,制作出更多新奇的物品,提升幼兒學習鄉土文化特色的興趣。
結束語:
綜合上述的分析而言,幼兒園教師必須要充分探索身邊的鄉土文化資源與特色,并將其充分利用至日常教學活動當中,才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并且為幼兒的綜合能力培養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保障幼兒園的科學發展,實現對鄉土文化特色的尊重。
參考文獻:
[1]章渭霞.鄉土文化資源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2019(32):31-32.
[2]林薇薇.利用鄉土文化發展農村學前教育[J].廣東蠶業,2019,53(05):100-101.
[3]劉婷婷.鄉土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8):219-219.
196550170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