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曉
摘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踐行立德樹人理念,通過深化教學,剖析傳統文化內容;樹立榜樣,滲透傳統文化內容;結合生活,提升立德樹人教育水平;創立情境,激發立德樹人教育情感等關鍵方面來將傳統文化有效滲透到其中,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語文滲透傳統文化
引言
新課改的實施將德育教育推向更高點,并明確了將其滲透到初中教學中的各項要求。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解決學生的德育需求。展開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德育,教師要充分重視把德育全面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以此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另一方面,解決語文教學需求。新課改如火如荼地進行,教師在教學實踐時通過學科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效結合,能進一步實現給國家與社會發展培育更多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1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作用
①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養成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明確做人、做事的準則,為學生以后融于社會夯實基礎。②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中國精神文明的象征。為了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加以滲透,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并在學習和生活中發揚、傳承傳統文化,發揚道德新風尚,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立德樹人的初中語文滲透傳統文化的研究
2.1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斷學習傳統文化
要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必須要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布置相關作業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從過程中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達到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深層次的認知。如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布置特定的作業。在這種作業布置模式中,一定要有相對應的主題,才能讓學生展開相對應的學習資料收集以及動手實踐。同時教師也要制定作業檢查規則,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動手能力了然于心,從而展開后續的教學。
2.2樹立榜樣,滲透傳統文化內容
在實際生活中,教師要做到“知行合一”,將所講的德育教育內容落實到學習生活當中,不但要做學生學業上的引路人,更要做養成學生學習習慣的導師。在教學中教師切不可在課堂上說空話、講大道理,教師作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接觸時間僅次于父母的角色,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不可忽視。換句話說,如若教師在課上所講的話在課下沒有做到,必然在學生心中有損形象,影響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如若教師能夠在教學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學生能夠看見教師所做出的事情,能夠自發的產生欽佩感,并加以效仿。言語上的說明自然比不過教師的以身作則,這是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很難做到的。長期堅持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逐漸形成自己的思考,以此落實滲透傳統文化內容。
2.3注重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在語文核心素養的教育中,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將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繼承。這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古詩詞教學一直是培養中學生理解和繼承傳統文化的主要陣地,在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也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結合閱讀和寫作手段,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古代文化經典的興趣。學生通過對古典文學的學習,了解我國的璀璨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
2.4通過情感代入,強化思想感悟
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同于其他課程教學,除了課堂教學中的專業文化知識外,還涉及很多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實踐。課程內容方面不僅包括愛國主義情懷的文章、諸多弘揚偉大、無私的父愛、母愛的內容,也有古代文人對友誼的情感表達以及很多在自身領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名人對理想的不懈追求等諸如此類的情感表達,這些積極的情感輸出都是極好的德育教育素材,可以對初中生的道德修養與人格魅力塑造產生積極影響。而且由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浮躁、叛逆的發展時期,大多數中學生會經歷焦慮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成長階段。對于具有更多情感表達的語文教學來說,將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性格特征,靈活使用情感代入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讓他們更容易接受語文教材中承載的情感輸出,進而感染學生的精神世界,強化其思想感悟。
2.5結合生活,提升立德樹人教育水平
教育要結合生活,或者說教學內容本身就來自生活。在教學中教師需結合生活進行講解,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生活中出現的事件,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針對教學方法而言,教師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基于學生的學習習慣而言,學生需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正確結合生活進行學習;針對學習習慣尚未形成的學生而言,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總而言之,結合生活進行德育教學,主要依靠學生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這部分教學內容超脫課本,教師可以以課本為依托,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子,提升學生的感悟,增加學生的真情實感。比起課本內容的教學,學生能夠感受到的情感更為真實,更貼近學生自己的生活,或者說就來源于學生生活本身。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合理利用,以提高現有的德育教育水平。
2.6開展活動,促進健康發展
首先,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內容開展實踐活動。通過活動,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種教育滲透,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但是往往針對性較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開展“閱讀經典,感悟人生”的讀書活動,讓學生通過誦讀經典美文,與哲人對話、與偉人同行,接受美的洗禮、愛的熏陶。
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實新課程理念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做好育人工作,巧妙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不僅在語文課中學習,更獲得成長,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羅惠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地方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2020(5):4-5+38.
[2]楊云英.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討[J].學周刊,2020(16):57-58.
[3]黃傳菊.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J].品位經典,2020(5):118-119.
243750052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