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玲
摘要:在疫情背景之下開展安全教育對于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推動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就疫情背景之下如何推進幼兒園安全工作精細化管理展開探討。
關鍵詞:疫情;幼兒園;安全工作;精細化管理
幼兒園開展安全教育工作能夠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使其可以在日常生活與教學活動中,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并且能夠對突發事件進行準確判斷。這樣不僅可以使幼兒具備完善的自我保護意識,還可以推動其發展。
一、幼兒園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幼兒時期是個人成長的關鍵階段,對外界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在面對新鮮事物時總想著去近距離觀察,并進行感知。但由于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較差,其靈敏性、協調性也較差,因此在面對危險因素時幼兒也不能迅速、準確地判斷,一些幼兒甚至是面對危險卻不自知,不認識基本的安全標識,這使幼兒的成長環境中隱藏著安全隱患。所以,開展幼兒園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1]。
其次,作為幼兒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幼兒園必須為幼兒成長提供應有的安全保護,但在實際教學中各類不安全、不穩定的因素,仍然使幼兒園面對較大的安全壓力。而隨著幼兒園教育對安全工作的越加重視,會通過各類安全教育活動,為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提供支持,這也有助于提高幼兒園教育的安全性,同時還能維持幼兒園的正常教學秩序,幼兒則可以在有效的指導與保護下,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二、疫情背景下幼兒園安全工作精細化管理策略
(一)營造安全的幼兒園學習與生活環境
在良好、寧靜與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當中,幼兒的身心發展會更加的健康,其人格也會得到正常、健康的塑造。教師在開展安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構建安全的學校與生活環境。例如,增設安全教育展示墻,并利用幼兒喜歡的形式,對各類安全知識進行展示,如防火防騙知識、安全用電、報警電話、飲食健康知識等。通過這種氛圍形式,能夠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并掌握更多的安全與自我保護知識,從而使幼兒可以建立安全意識,并增強自我保護能力[2]。此外,在日常的學生與生活當中,借助安全標志,可以使幼兒對安全知識進行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教師與家長應當及時歸納好具有安全隱患的物品,如剪刀、裁紙刀等尖銳物品需要妥善保管,而且幼兒需要在教師與家長的看護下才能使用相關物品。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必須從細節入手,使其安全意識獲得強化,同時還要為幼兒營造和諧、安全的學習與生活空間。幼兒處于身心發展階段,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教師可以利用書本上的知識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比如,當老師們在教孩子們保護眼睛的身體保健課程時,老師們設計了“盲人該怎么辦”的安全教育活動主題。通過觀看盲人生活的不同畫面,孩子們可以理解,不恰當地使用眼睛會導致近視,甚至失明,以及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不便,那么孩子們就會在閱讀和寫作時學會尊重正確的態度。不要長時間在家看電視和玩電腦。學會正確地保護你的眼睛。
(二)依據幼兒的特征進行自我保護意識培養
由于幼兒年紀小,其認知能力尚處于發展當中,知識儲備也較少,這使幼兒對外界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并想要感受新鮮事物。因此,在外界客觀教學條件的允許下,教師應當為幼兒提供更多動手、動腦的實踐機會,使幼兒可以更深入與全面地了解客觀事物,從而更好地滿足幼兒的探索與學習需求。所以,幼兒園、教師可以將自我保護意識的教學培養目標,滲透進各種教學環節當中,使幼兒能夠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與掌握。幼兒自身的認知經驗與階段特征,決定其自制能力與理解能力都有待提升,而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通過對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的綜合運用,使幼兒得到高效率的自我保護與安全教育[3]。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以“跟著爸爸媽媽走”為主題的安全教育活動,通過實物、繪本等教學資料,使幼兒能夠觀察到小鴨子、小雞需要跟著爸爸媽媽走,這樣才能不掉隊;這樣能夠幫助幼兒理解需要緊跟家長或教師,保證自身安全的道理。教師在帶領幼兒進行外出教學活動時,應當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使其可以遠離危險;同時,教師還應當指導幼兒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識理論,懂得緊急情況如何尋求幫助。教師還可以通過對教學情景的有效構建,培養幼兒對突發事件的靈活應對能力。例如,幼兒園與教師可以通過“119消防安全”主題活動,組織幼兒對消防安全專題片進行觀看,并針對“面對火災,該怎樣脫離危險?”、“突然聞到了煤氣味該怎么辦?”等問題進行討論或創建相關情景,使幼兒可以在交流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地學會自救的方式方法,使其實踐經驗得到豐富,此時教師還應當對幼兒進行必要的督促、檢查與提醒,使幼兒可以將自我保護意識當作一種自覺行為,并在推進幼兒安全認知能力構建的同時,增強其自我保護的意識。值得注意的是,喜歡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模仿,是幼兒的顯著特征之一,周圍人的形象、動作等都是幼兒的模仿對象。例如,當幼兒看到父母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也會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習,進而會造成一些安全隱患。所以,家長與教師在實際生活中應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為幼兒做好榜樣。同時還要引導幼兒可以明辨是非,并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與習慣。在現實生活中,電視新聞經常報道幼兒被綁架、販賣和失蹤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案例來教育孩子,社會上有很多好人,但也有很多壞人。有些壞人很聰明。例如,有人假裝給你糖果,帶你去見你的父母,等等。老師提醒孩子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學會保護自己。例如,由于公園周圍的街道狹窄,附近有一所小學,車流和人流都很大。放學后經常會出現車輛超載的情況。老師教導孩子們尊重道路安全,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的安全意識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健康、安全成長,并且與各個家庭的穩定、平安與幸福有著最為密切的聯系。安全教育的開展不應當通過各類教學手段對幼兒進行強制灌輸,需要幼兒在教師與家長的指導下,進行主動地獲取與累積。而這種獲取的方式,則需要通過創設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豐富的教學實踐等活動進行實現。安全教育的開展需要家長、教師與幼兒園的共同努力,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倩.幼兒園安全管理和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思考[J].新課程,2021(42):214.
[2]徐瑩.從“人”的管理角度談幼兒園安全管理途徑[J].平安校園,2021(10):72-75.
[3]焦可心.當代幼兒園運動安全管理制度與方法研究——評《幼兒園安全管理策略》[J].安全與環境學報,2021,21(03):1383-1384.
23325017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