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陽晨
1 月10 日是“中國人民警察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廣大干警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英勇擔當、熱血奉獻,守護著社會的安定有序和人民群眾的安寧幸福。
在第二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到來之際,《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帶您走近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取得優異成績的女警,看她們如何譜寫新時代“女警本色,巾幗擔當”。
“禁毒國際合作一直以來都是國際警務合作的亮點之一。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禁毒合作早已從條約協議朝著務實踐行的方向深入邁進,跨國跨境緝毒執法合作成為禁毒國際合作的重中之重。”國家禁毒辦秘書處處長沈悅之前一直戰斗在緝毒一線,曾擔任公安部禁毒局緝毒行動處副處長。
“其實,我所學的專業更貼近外語行政工作。”沈悅坦言,但一次下基層鍛煉,讓她心中驟然涌現對一線警察的熱情與崇敬之情。2008 年至2009 年,沈悅到山東省淄博市公安局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局刑警大隊鍛煉。一年間,她第一次直面了案發現場,親歷了兇殺案的偵查訊問、尸體解剖,親自前往盜竊案現場勘查,也更深刻認識到警察在“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上肩負著的使命和職責。
“我不怕加班,也不怕辛苦。但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如果不接觸、不從事偵查工作,將會使我的職業生涯留有遺憾。”在下派鍛煉結束后,沈悅主動向領導申請轉崗。2009 年年底,她從國際合作處正式調入緝毒行動處。
此后,沈悅先后參與了多次跨國禁毒大案要案,特別是2018 年她帶隊赴菲律賓偵破“9.3”特大跨國制販毒品案,榮立個人一等功。
從偵查門外漢到國際緝毒執法專家,沈悅在一系列跨國大案要案中積累經驗,沉著應對。總結自己的工作心得,她將其歸納為“尊重差異、適當靈活、合作共贏”12 個字。“跨國辦案最難的是要巧妙平衡‘原則’和‘共贏’間的關系,因為國情、毒情、法律和司法實踐的不同,我們在與他國合作時必須深入溝通,達成一致。”沈悅解釋,在他國境內辦案,會有很多文化和法治理念的不同,中方既要尊重對方的法律規定,也要守住底線和原則,求同存異。在合作之中拿出誠意和耐心,爭取最大信任和支持。

沈悅認為,不僅是辦案層面要堅持原則,在禁毒領域還存在某些國家污名化、貼標簽的問題,中國警察必須給予有力還擊。“在一些國際場合或者外國媒體發布會上,有些人慣于將本國毒品問題‘甩鍋’嫁禍他國。從國際禁毒史上看,不止一國曾受到過夸大污名、被貼標簽的‘特殊待遇’。對此,我們必須嚴正駁斥。”
在國際禁毒場合,每當遇有惡意散布污損中國形象的言論時,沈悅和她的同事們都會挺身而出,有禮有節,澄清事實,尤其是在境外案件聯合發布會時,沈悅發揮語言優勢,力爭讓中國在禁毒上的努力、成效以及為世界禁毒所做出的實際貢獻被全世界看到。
“我只是禁毒女警中的普通一員,在禁毒預防教育、戒毒康復、毒品前端科研攻關等諸多戰線上,還有許許多多優秀的女警在恪守職責、默默奉獻。令人欣喜的是,在我們國家毒品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的女警已占到半數,獲得了很多國家及部級榮譽。”沈悅感慨,禁毒女警是一個平凡而又特殊的群體,除了執法一線,她們還承擔著大量的禁毒社會化工作,在青少年宣教、吸毒人員關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為自己是禁毒女警這個光榮群體中的一員而感到驕傲。”沈悅由衷地說。

2016 年前,作為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科技信息化科的技術骨干,余行江的工作中尚未出現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警務等概念,但面對公安戰線“科信技術薄弱,但又亟須信息化助力”這一現狀,技術革新的想法和計劃已漸漸出現在她的腦海。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科信助力成為司法實踐的關鍵突破,余行江迅速成為“科信民警”帶頭人,全身心投入智慧警務研發、應用中。
身為經驗豐富的基層民警,余行江深知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堵點、難點、痛點,她針對這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與群眾生活幸福感息息相關的問題,剝絲抽繭,尋根溯源,用信息化斷案思路一一化解民事糾紛、服務群眾。
2020 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已經三年春節沒回老家的余行江剛到老家就接到了單位集結抗疫的號召。接到號召后,她立馬踏上了返程的路途,大年初一就投入全區聯防聯控戰斗狀態中。疫情期間,余行江對全區發熱門診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逐一開展現場勘查,為分局疫情防控工作高效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為服務校園安全,余行江依托“雪亮工程”,率先創建了校園安全智能管控系統“護校貼心幫”,有力的強化了校園周邊安全防控和警校聯動機制。“現在如果有孩子丟失的警報,我們通過系統來搜尋,基本20 分鐘以內都可以發現孩子的蹤跡。”余行江說。
據統計,“護校貼心幫”運行以來,重點時段自動推送提醒任務信息2 萬余條、工作指令200 余次,比對預警排除可疑人員多名,協助已找回失聯學生78 次。
2021 年1 月,《民法典》對“高空拋物”有了新的規定,明確要求公安機關有責任進行調查以查清責任人。“高空拋物的警情逐年增加,最高峰時期每天轄區內有三到四起拋物糾紛,但之前警方沒有特別有效的鑒定方法。”余行江團隊經過5 個月的攻堅克難,研發出國內首個“瞭望者”高空拋物智能預警監測系統。
上線以來,“瞭望者”抓拍并預警拋物行為483 余次,規勸習慣性拋物人46 人,多次成功找到了肇事者,有效改善了高空拋物陋習,保護了群眾“頭頂上的安全”。2020 年11 月,“瞭望者”獲得重慶市公安機關改革創新大賽一等獎,得到了公安部的高度認可。
長期以來,為了保證系統按時上線和運行效果,余行江和同事們不論風雨和酷暑都在現場進行勘察和反復測試,連續幾個月鏖戰到深更半夜是常事。“其實,不是所有的民警都能經歷驚天動地的場面,更多的人是在崗位上默默無聞、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但只要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專一行,又何嘗不是一份平凡而又偉大的事業。”余行江說。
一路走來,余行江越發自信堅定,她表示,朝著讓群眾受益的方向前進,就會有無窮的創意和動力,未來她會堅守在警民聯動一線,聚焦民生警務,讓現代化信息技術更好服務警務實戰,更加有力的守護一方平安。
2019 年12 月,重慶市公安局兩江新區分局民警廖潔飛抵南蘇丹,成為中國第八支赴南蘇丹維和警隊隊員。兩年多的時間里,她先后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100 余次,提出戰區難民營工作防護計劃,得到戰區通報表彰;她第一時間編制《朱巴戰區新冠病毒抗疫工作指南》,推廣中國抗疫經驗,獲得高度贊譽;她任朱巴戰區保護婦女權益負責人,為保障當地婦女兒童權益積極履職……開啟了一段中國維和女警的高燃時刻。
南蘇丹濕熱酷暑,蚊蟲肆掠,是被維和警察喻為“枕著槍入睡”“一天只吃兩頓飯”的駐地。“起初報名去南蘇丹維和,我的想法特別單純但也特別堅定:能夠身穿帶有國旗的警服出征,是讓人無限自豪的。來到南蘇丹,我發現,我的樂天精神和爽朗性格,在這里打開了一片‘火熱’的天地。”廖潔笑呵呵地對記者說,維和的苦是真的,但肩負的責任感和所激發出的奮斗力早已超越了內心的其他感受。
在南蘇丹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廖潔和同事們就注意收集中國在防疫上的成功經驗,起草了聯南蘇團朱巴戰區防疫計劃。該計劃經上級部門批準在全區內廣泛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工作出色,廖潔被任命為朱巴戰區新冠肺炎病毒防范工作事務官,負責整個朱巴戰區抗疫工作的防護、統計、隔離及協調工作。

“經過多方的積極協調,在疫情大范圍暴發之前,我們為朱巴戰區申請到了大量口罩與手套備用,并創立了‘朱巴戰區疫情統計上報制度’,車輛和辦公場地定期消毒、維和單警和防暴隊防疫培訓等工作也相繼有序開展,保障了疫情期間朱巴戰區工作的順利開展。”廖潔表示,正是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為世界提供了良好的范本,才讓她有底氣、有自信、有能力與當地人民攜手共進、共克時艱,共筑抗疫防線。
不僅如此,廖潔在朱巴戰區身兼數職,與聯合國及當地政府各對接部門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在援助難民、強化社區警務,幫扶貧困婦女兒童等一系列工作中表現突出,充分展現了中國警察主動作為、盡職盡責、不畏艱苦的專業素質和優良傳統。
實際上,2020 年年底,為期一年的任務結束后,廖潔本可以選擇回國,又正值移交難民營的關鍵時期,廖潔選擇主動延期半年,想再為南蘇丹做點實事。“在疫情期間,工作封閉,閑暇之余人在異鄉的孤獨感也會不時涌上心頭,很多國內朋友問我是怎么堅持下來的,為什么從沒見過我發愁?我想說,我堅持下來的最大動力就是我胸前的五星紅旗,我代表中國,這就是最大的榮譽,也是我樂觀積極面對陌生環境中諸多挑戰的有力支持。”廖潔說。
廖潔的好朋友、埃及警隊隊長,朱巴戰區高級行動官卡里姆曾對她說:“你很棒,警服上的中國國旗就代表了你作為警察的專業。作為你的朋友我很驕傲,你可以為維和做更多的事情。”這是廖潔珍藏在心里的一段話,一直以來,中國警察因勇毅擔當、公平正義的形象在世界維和行動中廣受贊譽,廖潔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得到同事和當地群眾的肯定,不辱使命,不負期望,為中國維和警察隊伍添光增彩!
在任期內,廖潔連續四次被聯合國半年考評為“非常優秀”,也是朱巴戰區唯一兩獲嘉獎的維和警察,并榮獲“2020 感動重慶十大人物”“2020 年度重慶市最美渝警楷模”稱號,先后榮立個人二等功1 次、個人三等功1 次和優秀公務員3 次,獲得個人嘉獎4 次。她堅定地表示,“如果將來祖國需要我再次出征,我將毫不猶豫,不辱使命,為世界的和平貢獻中國力量!”
“冬奧和長城是延慶的兩張金名片,我們要以最好的狀態和最安全的措施,迎接冬奧會。”北京市公安局延慶分局八達嶺派出所政委、長城女子警隊隊長吳婧軒這幾天十分忙碌,她向記者介紹,隨著冬奧會的臨近,各項冬奧安保服務保障措施正在逐步有序展開,到長城景區游覽的游客也將增多,長城女子警隊的7名女警將在奧運場館、長城景區、各重要巡邏點等安保、服務崗位,嚴陣以待,精準筑牢“平安冬奧”防線。

為了確保冬奧期間長城景區安全有序的游覽環境,八達嶺派出所在很早前就開始了“練兵”活動:推進執法練兵,加強大型賽事安保的理論培訓,通過實戰演練,桌面推演等形式,提升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夯實服務練兵,從警務禮儀、隊列訓練、緊急救助、日常英語等方面加強學習。
“結合冬奧安保工作實際,我們會進一步優化警務運行模式、提升科學用警效能,拓寬便民服務渠道和方法,為群眾服務。”吳婧軒介紹,女子警隊每次出警,都會隨身攜帶一個“小藥箱”,除了日常急救藥品,還有暖寶寶、充電寶、尿不濕等暖心小物件,以備游客的不時之需。
“冬天,延慶山上白天氣溫可達到零下十幾攝氏度。在最近的一次出警中,一名游客在長城上拍照時凍僵了手,連相機的快門都按不了,意料之外的情況讓他非常慌亂。我立即從‘小藥箱’中拿出暖寶寶,為他緩解手部凍僵的情況。那名游客也很意外,長城民警竟然還準備著暖寶寶,非常感謝我們。”吳婧軒說。冬奧期間,很多游客會慕名而來,針對延慶的特殊天氣,女子警隊更要把服務做精做細,考慮周全,想到一切可能發生的需求和意外情況。
本次冬奧會,女子警隊將有部分隊員到最前沿從事各項安保工作,吳婧軒對隊員們反復叮囑,要牢記人民警察的使命和職責,在任何場合不僅要做好本職工作,更要體現出長城女子警隊多年來參與多項大型國際活動中歷練出的良好專業素養和心理素質。“我們是警察,我們的一言一行代表著人民警察的形象,詮釋著為民服務的宗旨本色。”吳婧軒語重心長地說。
“我們隊伍中有很多‘90 后’女孩,雖然年紀輕輕,但在警隊工作的錘煉中,愈發‘皮實’,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干練女警。”吳婧軒打趣地說,以前有的隊員害怕蜘蛛、蜜蜂,現在看見壁虎竟敢抓起來放生,每個人都以身為女子警隊的一分子而驕傲。
“大家都很期待冬奧會的來臨,也非常榮幸能為冬奧做出一份貢獻,如今整個派出所里洋溢著熱情踴躍的學習氛圍,學業務、學外語、學溝通技巧,學各地方言和習俗,為迎接冬奧,我們在各方面都已蓄勢待發!”吳婧軒信心滿滿地說。
2021 年10 月7 日,一段“騙子被女警花懟得話都不敢說”的視頻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引起網友的熱議與點贊。一段執法記錄儀的視頻,真實地反映出基層反詐民警時刻守護群眾“錢袋子”的決心。
在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記者見到了視頻中的網紅女警——“朝陽反詐中心”主要負責人王佳,王佳一頭利落的盤發,身著工整的制服,正精氣神兒十足地處理著一通通預警勸阻電話。作為首都防詐的拓荒者,她身經百戰、屢獲嘉獎,被網友們親昵稱為“反詐小佳”“無詐之姐”。
自朝陽反詐中心成立以來,王佳每天都在與騙子的較量中磨煉戰技,把“精準滴灌式反詐”發揮到了極致。“詐騙的類型有14 種之多,面對不同人群,我們會有針對性地精準宣教:高校大學生側重網游、網絡交友詐騙宣傳;年輕白領在網貸、金融詐騙上警惕性不強;老年人易遭到冒充醫保、公檢法人員的詐騙。”針對每一類特征人群的詐騙套路、預警勸阻方式,以及拒絕配合等困難情境的處理方法,王佳都熟記于心,快速反應。

工作多年,王佳帶頭總結提煉出多套反詐戰術和宣教創意,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戰果,累計230 萬余人次接到了勸阻電話,直接避免經濟損失40 億余元,單筆勸阻最大金額1400 萬元,成功返還400余名群眾被騙資金3000 余萬元,為首都反詐工作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成功模式。2018 年,她帶領朝陽反詐中心全體文職輔警榮立集體二等功,朝陽分局成為北京市唯一一個連續兩年實現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兩降兩升”目標的單位。
被問到如何積累如此豐富的反詐經驗時,王佳微笑著說:“沒有捷徑,首先要在磨嘴皮子上下硬功夫。”
朝陽區是北京市電詐高危區,朝陽反詐中心平均每天會接到市局1.2 萬到1.5 萬條背景線索,這意味著反詐中心每天要打出1 萬多個電話。“每一通電話都是在勸人,與騙子搶時間,有時候一天我能打上百個電話,到晚上嗓子就說不出來話了,還要堅持繼續打。”王佳坦言,可能晚了一分鐘電話沒打進去,受害者的錢就轉出去了,反詐民警每天都是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
2020 年5 月25 日,朝陽反詐中心接到警情,一名偽裝成外籍男子的嫌疑人通過網上交友方式,欲對一名女性張某(化名)實施詐騙。但王佳從張女士家人處得知其性格強勢、孤僻,她斷定用傳統的方式對當事人進行勸阻可能無用,于是她想到了采取“事主涉案”的方式來讓她自證清白。
“面對事主強烈的抵觸情緒,我首先表明自己的刑警身份,請其配合進行調查,并明確指出對方是冒充英國人通過網絡交友方式,以郵寄包裹繳納反恐證書費、海關解凍費等為名實施詐騙的團伙,引導周某產生自證清白的想法。”王佳說,隨后她察覺張女士情緒有所緩和,立即安撫道,“我們曾用反詐專線96110 提示過您,當然我認為您可能是潛在被騙事主,您要如實告訴我發生了什么,有沒有經濟損失。”此時張某終于放下戒心,坦誠說出了事情的經過。
騙局的停止鍵被按下后,張某終于醒悟過來,向王佳深深表示謝意。事后,王佳一直和張某保持聯系,不斷開導幫助她走出被騙的陰影。
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電信網絡詐騙潛在的事主,很多被騙事主絕望的神情和癱坐在地上的情景,讓王佳感到心酸。“不同于其他案件類型,詐騙主犯多在境外,受害者的損失很難追回,而且很多是自愿轉賬的行為,法律上無法定罪。我們只有以預防為主,讓人民群眾相信我們,支持、配合我們的工作,才能共筑防詐反詐堅實的堡壘。”
如今,王佳帶著自己的團隊創立了首支“校園反詐公益組織”,為全市30 余所高校師生授課。在推動警校聯動、動員全體師生參與到反詐宣教的工作中,王佳正全情投入,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