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新豐,趙鴻超,張 凱,田騰躍,劉尚偉,楊 旭
(1. 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68;2. 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與安全監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68;3. 中交基礎設施養護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4.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01;5.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6. 北京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01)
近年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模日趨壯大,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累計有50個城市投運城市軌道交通線路9 192.62 km[1]。巨大的建設規模背后,城市軌道交通事故也呈現頻發態勢。由于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具有工序繁多、地質條件復雜、建設周期長、穿越人口稠密街區等特點,建設期施工風險極高[2-3]。為此,多地建設管理單位建立了城市軌道交通施工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將現場安全風險巡視作為風險管理體系中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在相關文件中均作出要求[4-6]。北京地鐵自2008年建立地鐵施工安全風險技術管理體系以來,便引入了風險巡視的理念[7]。近幾年,北京地鐵每年平均建設通車里程約60 km,每年穿越風險工程達3 000余處,工程建設規模巨大,施工及穿越風險極高,亟需對安全風險巡視管理工作進行專項研究。
隨著地鐵施工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許多學者對地鐵施工安全風險巡視工作進行了不同深度的研究[8-9]。余群舟[10]對地鐵土建施工項目部安全風險巡視組織方式進行了闡述,提出地鐵施工項目部巡視組織框架及管理流程相關觀點;周誠[11]介紹了采用基于無人機的技術手段對深基坑施工安全風險進行巡視;于少輝[12]從技術要點方面闡述地鐵淺埋暗挖法施工安全巡視工作要點。以上研究,或集中從技術方法方面解決單一工法巡視問題,或從某一施工項目部組織方式角度對現場巡視工作開展提出建議,但沒有從某一城市軌道交通全網建設的高度去構建風險巡視工作機制,難以契合當前多方參與城市軌道交通風險管理的現狀。因此,從城市軌道交通管理角度出發,研發一套適用于北京等超大體量城市的地鐵施工安全風險巡視管理制度,提高巡視人員巡視能力,發現現場存在的風險,是一個十分迫切的課題。
安全風險巡視工作是指針對施工現場存在風險的工程及其部位或工序、周邊環境等進行的巡查活動,在現場風險管控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北京地鐵施工安全風險巡視工作主要體現出以下特點。
(1)巡視主體的多樣性。北京地鐵施工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將風險管理分為3個層級,公司層、中心層和實施層,每個層級都建立了各自風險巡視隊伍,對應公司層的為安全風險咨詢組,對應中心層的為第三方監測單位,對應實施層的為監理單位。
(2)巡視客體的復雜性。按巡視對象劃分,風險巡視可劃分為明挖工程、暗挖工程、盾構工程及周邊環境。因地下工程自身存在工法復雜、工序繁多、受力不明晰的情況,且受限于周邊地質水文條件及各類既有線、管線、橋梁、建構筑物等周邊環境,巡視對象狀態復雜,造成風險巡視工作復雜程度增加。
(3)巡視長期性與延續性。風險巡視的對象是地下工程,一條地下線路自實質性開工建設至開通運營通常需經歷3~5年時間,而風險巡視工作也需隨著施工進度開展數年。由于地下工程前道工序施工質量往往對后續施工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在風險巡視時需重視前后工序結合分析,施工過程中“前因”對“后果”往往有決定性作用,因此風險巡視工作在時間上不僅具有長期性,也具有延續性的特點。
(4)巡視結論的針對性與全面性。風險巡視的結論不但需要具有針對性(對某項存在的隱患進行發布),還需具有全面性(對整個工程的全面風險程度進行研判)。
隨著地鐵線網不斷加密加深,工程施工難度也不斷加大,同時國家和社會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要求也日趨嚴格,因此風險巡視工作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增加,風險巡視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逐漸凸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巡視工作的準備不足。風險巡視工作不僅是對施工現場可見的內容做出的一種合規性評判,更是對出現的現場情況及其前因后果做出的綜合性分析。因此,在開展巡視工作之前,需要掌握如勘察、環境調查、設計方案、施工方案等一系列前置文件,才有可能在巡視中得出準確判斷。而目前,大多數巡視人員缺乏對上述前置文件的深入了解,巡視工作僅停留在當前所見情形,難以發現安全事故前期征兆,巡視結論對后期施工缺乏指導性意見。
(2)日常巡視人員技術水平不均。巡視作為安全風險管控的基礎性工作,工作內容點多面廣,尤其是城區線路,暗挖導洞作業面多,巡視勞動強度大,隨著工作面的逐步展開,需投入更多的巡視技術人員,造成技術力量的攤薄。據調查,日常巡視技術人員從業年限多在1~3年,經驗及水平有限,難以對深層次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
(3)巡視工作的技術提升流程不明。巡視工作雖然開展多年,較為明確的是巡視-反饋-跟蹤的工作流程,但是對于如何提高巡視工作質量的技術提升管理流程尚不明晰。在巡視水平亟需提高的現狀下,研究一套可提升巡視工作質量的流程十分必要。
(4)巡視監督管理機制缺乏。由于巡視預警標準的定性指標多、定量指標少,巡視質量主要依靠巡視人員的自身經驗及工作素質,因此工作質量彈性較大。為此有必要對巡視工作建立監督管理機制,既要從巡視數量、頻率上滿足工作需要,同時也要在工作質量上滿足風險管控的需要。因此在后續工作中,提高巡視預警觸發機制的量化判定指標及基于量化指標的監督管理機制十分必要。
安全風險巡視作為北京地鐵施工安全風險技術管理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風險巡視組織機構至關重要。從建設管理者角度出發,地鐵建設過程中安全風險巡視工作呈現多方參與、分層分級、施工全過程的管理特點,結合大體量地鐵建設的現狀,設立組織機構如圖1所示。該風險巡視組織機構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形成區分于公司安全質量部門的獨立風險管理部門對現場施工安全風險進行管理,監督運行施工安全風險技術管理體系及風險巡視工作的開展。整個巡視工作組織架構分為公司層-項目中心層-實施層3 個層級,3個層級巡視工作范圍不同,巡視方法及預警標準相同。
(2)上級巡視單位兼有風險巡視及監管職能,除自身依據巡視頻率要求以外,上級對下級風險巡視工作有業務監督及指導職責。
(3)總體咨詢單位及各工法咨詢組是公司層巡視工作及管理的主要實施對象,第三方監測單位是項目中心層實施巡視工作及管理的主要實施對象。
(4)組織機構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及時、準確發布預警,考慮到施工單位主要職能是預警處置,因此組織機構中不含施工單位。
為保障風險管理工作高效順利開展,進行風險巡視流程設計,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巡視準備工作的前置性。為保障發現問題的針對性和準確性,需要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設置熟悉巡視對象的必要前置環節,包括交底及培訓等。
(2)問題處置流程的完整性。為保障發現問題的閉環管理,需要在風險巡視流程環節設置發布-處置-跟蹤-消警的巡視問題閉環管理。風險巡視流程如圖2所示,風險預警處置流程如圖3所示。
(3)巡視成果總結的持續性。為提高巡視工作效率需要對巡視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對一段時間內發生頻率較高的問題可以實行重點管理,進而對一定階段的施工、監理、第三方監測單位的風險管控狀態進行評價。
在確定安全風險組織機構及運行的流程后,安全風險巡視管理主要目的是提高風險巡視工作質量,使風險巡視工作達到發現及時、分析到位、預判準確3個總體目標。借助PDCA(計劃、執行、查核、行動)的管理理念,將風險巡視管理工作分為4個部分的要點,其中準備階段、過程階段、總結階段分別代表風險巡視的計劃、實施、提升,監督管理為風險巡視的檢查。風險巡視管理PDCA流程如圖4所示。
巡視準備階段主要是指在現場未實際施工前,巡視人員尚未開展實際巡視工作,但需為巡視工作的有效開展而進行的一系列準備活動,主要目的是在巡視人員正式參與現場巡視前,通過一系列巡視準備制度的執行,提升巡視人員掌握現場情況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1)巡視培訓制度。現場巡視人員所學專業與地下工程相近且具備1年以上地鐵安全管理相關經驗,上崗前需滿足初次技能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4學時,每年再培訓時間不得少于8學時,通過崗前培訓及繼續教育,使進入巡視的隊伍經驗獲得較大程度的增加。
(2)參會記錄制度。現場巡視負責人參加專項設計方案評審會、危險性較大方案評審會[14-15]、施工前條件核查會[16]等風險相關會議,編制風險相關會議記錄表,記錄會議中風險相關重點內容,并將會議中提到的內容結合寫入風險交底中,如表1所示。

表1 風險相關會議記錄表(例)
(3)風險圖冊制度。巡視人員依據設計文件中地下結構穿越風險源位置關系,將特級、一級風險工程的平剖面位置關系及風險控制措施進行整理并編制成冊,如表2所示,便于巡視人員及時理解設計方案和風險控制措施,同時也為工程留下被穿越環境風險源的原狀影像資料。

表2 風險圖冊記錄表(例)
(4)巡視交底制度。巡視交底制度是指項目技術負責人在充分了解現場巡視要點之后,對日常巡視人員開展風險要點、風險控制措施、巡視頻率等方面的技術標準宣貫。一般按分部工程或每冊地下結構施工圖設計文件進行巡視交底。巡視交底后,由巡視人員制作巡視準備表,將巡視重點風險辨識清單及風險控制措施進行逐一記錄,在巡視過程中進行重點巡視。
巡視過程階段主要是指現場施工中,巡視人員對現場進行日常巡視,發現現場問題并報送。巡視過程階段管理主要目的是在施工期間及時、準確發現現場問題,主要通過對巡視頻率、預警標準提出明確要求,并建立相關臺賬管理制度、信息報送制度,確保現場問題及時發現。
(1)巡視頻率管理。第三方監測、監理單位對所轄項目在施工中的自身風險工程及特級、一級環境風險工程每天進行1次巡視,安全風險狀態評價結果為存在風險或存在較高風險的工點應加密巡視頻率。第三方監測、監理單位對所轄項目在施工中的二級、三級環境風險工程,應3天進行1次巡視,安全風險狀態評價結果為存在風險或存在較高風險的工點應加密巡視頻率。安全風險咨詢單位對所轄項目在施工中的自身風險工程及特級、一級環境風險工程每周進行1次巡視,安全風險狀態評價結果為存在風險或存在較高風險的工點應加密巡視頻率。
(2)滲漏水臺賬管理。暗挖工程伴隨多種現場情況,因此在過程中形成各種各樣的臺賬,有利于更全面的掌握現場情況。因暗挖工程伴隨著坍塌及涌水情況,而坍塌涌水情況在相鄰導洞或工程部位往往有重復出現的可能性,在巡視發現坍塌后,及時將坍塌部位及坍塌大小記錄在臺賬中,在后續導洞或工程部位施工時,及時提醒施工單位對此部位加強風險控制措施的落實。
(3)隱蔽工程風險臺賬管理。地下工程具有工序多,受力轉換多的特點,前一道工序對后續工序有很大程度的影響,且若在處理巡視問題過程中不到位,在后續工況中往往不易發現。因此,應及時將巡視發現可能會影響后續工序的問題登記臺賬,分析對后續工序的影響嚴重程度,記錄成隱蔽工程風險臺賬,如表3所示。

表3 隱蔽工程問題清單
(4)信息報送管理。監理、第三方監測單位將巡視發現的問題,反饋至風險監控系統,達到預警條件立即發布巡視預警,第三方監測單位統一將巡視問題匯總,并在問題整改前跟蹤反饋現場整改工作。如在巡視中發現存在急需處置的風險及隱患,巡視單位須立即上報建設單位風險監測部,并對施工單位下達快速處置通知單。
(5)專家巡視管理。在解決日常巡視同時,如果現場存在穿越重要風險源、存在風險較大的工程以及出現同類風險多處普遍爆發等情況,需在過程中開展專家巡視。專家巡視由安全監控中心或項目管理單位組織專家、安全風險咨詢、第三方監測、施工、監理、勘察、工點設計單位參加,形成專家巡視報告,各巡視單位對專家巡視判定為存在風險或存在較高風險的工點進行加強巡視。
巡視成果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回溯統計,提升問題總結和分析的能力,該階段管理要點如下。
(1)巡視歸檔管理。建立工程部位樹狀菜單,按照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具體部位進行歸檔文件夾建立,將日常照片進行分類歸檔,同時在巡視照片存儲歸檔前,對巡視照片按照日期-具體部位-發現問題的屬性進行命名。
(2)信息統計分析。巡視問題統計主要有4類:按工法分類,將巡視問題分為礦山法、明挖法、盾構法3 類進行統計,便于統計在一定時期內不同工法發現問題的概率,對于工法突出的巡視問題可以重點管控;按照發現問題的種類,如滲漏水問題、坍塌問題等進行統計,主要目的是統計同類問題出現的頻率,在同一時期內對某類問題重點管控;按照發布單位進行統計,如統計風險咨詢單位、第三方監測單位、監理單位各發布多少風險預警,有利于對現場履職情況進行分析;按照巡視預警等級分類,便于統計不同等級的預警。
(1)風險巡視分級監督體制。隨著巡視三級體系的建立,為壓實風險巡視責任,更多暴露現場問題,依據風險咨詢單位、第三方監測單位、監理單位巡視頻率不同,由上級巡視單位對下級巡視單位巡視發現問題的及時性進行約束。風險咨詢單位發現問題發布巡視預警后,第三方監測單位及監理單位將受履約扣分及違約處罰,第三方監測單位發現問題發布巡視預警后,監理單位將受履約扣分及違約處罰,以此通過層層監督的形式,督促相關各方,尤其是加大基礎巡視單位發現問題的動力。另外,通過北京地鐵施工安全風險監控系統建立巡視導洞清單目錄,將需要每日巡視的導洞以巡視清單進行羅列,避免現場風險巡視單位未按巡視頻率開展巡視。當巡視清單每日填報完成后,巡視工作可視為完成,當巡視清單每日填報未完成,系統將自動觸發履約整改通知,通知相關單位對該巡視部位進行巡視。
(2)管理巡視制度。管理巡視是指對各風險參建單位應履行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及工作質量等參與風險管控人員履職行為進行巡視,安全監控中心組織安全風險咨詢單位對第三方監測、施工、監理單位進行管理巡視,項目管理單位組織第三方監測單位對施工、監理單位進行管理巡視,監理單位對施工單位進行管理巡視。管理巡視的主要內容為人員管理、方案編制與審查、儀器設備、信息報送、監測點、基準點、監測數據比對、監測與巡視、監測成果、信息反饋及預警、監測及巡視成果、響應、處置、臺賬管理、監控資料歸檔管理、視頻監控、測點庫、工程資料、風險工程庫、工程進度、盾構資料等。
風險巡視工作在現場風險管控中發揮基礎性作用,風險巡視工作的開展需緊緊圍繞公司風險管理體系運行。“十二五”期間,發生風險巡視預警數量為2 633個,“十三五”期間,在新的風險巡視管理機制運行下,風險預警數量達5 664個,比“十二五”期間數量上升115%,根據海因里希法則推算,可有效減少較大事故發生10起,有效遏制了風險事故的發生,事實上在“十三五”期間,北京地鐵建設總體平穩受控,未發生群死群傷、結構坍塌、過量沉降等惡性風險事故。
本文重點描述了北京地鐵施工安全風險巡視工作組織架構及工作流程,將巡視工作劃分為準備、實施、總結3個階段,針對各階段提出管理要點,提出一系列巡視監督管理手段,從而實現地鐵施工安全風險發現及時、分析到位、預判準確3個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