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張志勇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同年10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這兩項舉措必將在我國教育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華章?!半p減”改革從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課外培訓負擔入手,要求發揮學校育人的主陣地作用,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必將重構基礎教育新格局,構建基礎教育新生態。其中,調整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關系、明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形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協同育人的新格局,是“雙減”改革的必然要求?!都彝ソ逃龠M法》的頒布實施,為優化“雙減”改革環境,政府、學校、社會共同支持家庭教育,幫助父母及其監護人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實施科學的家庭教育,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機制,提供了堅強的法律支持。
《中華家教》2022年首期視點欄目重磅推出“‘雙減政策下家庭教育的發展方向”專題,對探討“雙減”改革背景下家庭教育本位的回歸、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幸福童年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義。本組文章旨在聚焦“雙減”改革之下家庭教育何去何從,從不同側面回應了家庭教育的回歸趨勢、協同范式和育人方式,希望能夠為讀者提供一些思考,也希望能夠引發更多學者關于此類問題的深入探討。張志勇的文章以《“雙減”改革呼喚家庭教育的回歸與重構》為題,呼吁家庭教育回歸育人本位、尊重自身規律、注重家庭建設、回歸生活本位、與學校和社會協同育人;王歡和李娟的文章以《多方共育博悟賦能——聚力推動共生共長、共成共享的新時代教育》為題,通過家校社之“識”、之“實”、之“時”對新時代教育發展進行勾勒,給出多方協同共育激發孩子“博”“悟”“能”的史家答案;孫云曉的文章以《幸福人生需要什么樣的童年》為題,提倡家長通過家庭教育為孩子創設有關愛、有自由、有夢想、有健康、有道德、有自理能力的幸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