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柔

相傳海上的度朔山生長著高大的桃樹,枝干盤曲達三千里。東北方向的樹枝間有個眾鬼出入的門,由神荼、郁壘兩位神仙把守,他們負責統領這群鬼;一旦發現有為害作惡者,就用葦草編成的繩索把他捆起來去喂老虎。上古的黃帝特意制定禮儀,每年定時驅鬼,在門戶畫上神荼、郁壘與老虎,懸起葦索以防鬼怪。最初見到這個故事,是在王充的《論衡》一書中,說是引自先秦的《山海經》。在常見的幾個《山海經》的版本中,盡管我沒有找到上述具體文字,卻發現不少神靈都有著類似老虎的外貌:昆侖山守護神“身大類虎而九首”,黃帝下都的守護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黃帝園圃的守護神“虎文而鳥翼”—成語“如虎生翼”“如虎添翼”的出現是不是受了《山海經》的啟發?我沒有專門考證,不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人畫虎御兇息癘的風俗緣起甚早,至少不會晚于東漢初期。再有,漢末學者應劭在其《風俗通·祀典》中也提到畫虎,他引用的是另一部典籍:“謹按《黃帝書》:‘上古之時,有荼與郁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立桃樹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荼與郁壘縛以葦索,執以食虎。’于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于門,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兇也。”雖然書名不一樣,但說法都差不多,大概那年月的畫工水平不高,并未出現那么多的巨匠、大師,這才有了東漢開國名將馬援教育后輩時講的俗話:“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據記載,古時新春民間很多地方都會張貼門神、懸掛虎圖,或在桃木板上畫虎頭,以祈求福佑禳災。到了端午節,除去吃粽子、賽龍舟,講究一些的人家還要用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畫“虎頭紋”寫“王”字,把艾葉裝飾成老虎的形狀,作為配飾。種種借虎辟邪祛穢的習俗,反映出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陽剛之氣的推崇、對尚武精神的美化。想來那時的民風深受官方說法的影響,如帝王授予臣子兵權和調遣軍隊的信物叫“虎符”,善戰的軍隊叫“虎旅”,將帥的營房叫“虎帳”,英勇的統領叫“虎將”,保衛國君及王宮、王門的官員叫“虎賁”,守衛帝王或國門的勇士叫“虎衛”,遮護城邑或營寨的竹籬叫“虎落”,因時制宜、革新創制叫“虎變”,連文質彬彬的讀書人進士及第都叫登“龍虎榜”……借虎威以壯形色,虎軀、虎視、虎行、虎步、虎怒,哪怕躺平了都可以叫“虎臥”!從君王到民眾、從軍國大事到個人舉止,辭藻如云,不一而足。
《說文解字》中說“虎,山獸之君”,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與地支中的“寅”相配。“寅”字的篆書頗似正面的虎頭,虎視眈眈,不怒自威,有陽氣上升的含義,是大吉之兆,象征著生機勃勃。因此,屈原才會在《離騷》開篇自豪地借主人公之口表述:“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屈子說,我乃天帝高陽氏的后裔,我的父親就是伯庸。正當寅年的寅月,恰在庚寅的那一天我降生。先父根據我初生的情形,通過卜卦賜予我美名。為我取“正則”,取字叫作“靈均”。屈子是十分注重“內美與修能”的一位大詩人,他認為“內美”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家族血緣,二是出生年月日。有學者推算,“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是“寅年、寅月、寅時”,盡管我們不知道十二生肖具體起源于何時,但這并不妨礙后人用大白話說屈子出生在“虎年、虎月、虎日”。我曾戲言,屈子不但是中國詩壇的第一人,也是詩家夸耀出身、以生辰為榮的第一人。
史書有云,由于令尹子蘭、上官大夫等人嫉賢妒能、屢進讒言,所謂“三人成虎”,不由楚王不信,屈子先是被黜,繼而被遷,于憂憤中自投汨羅。詩人的不幸遭遇,流露在他浪漫主義的筆下,天上地下都有虎,天上是“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地下是“參目虎首,其身若牛些”。以虎入詩,屈子不是首創,在《詩經》里就有先例,如《邶風·簡兮》中的“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形容一位魁梧舞者健壯有力的樣子。然而,真正以虎為題的詩,還要說是漢代樂府《猛虎行》,其延續了《詩經》賦比興的傳統,影響至今,后世以此起興為題的詩篇,我讀過有近百首,無外乎托物言志,“多言不以艱險改節”(曾國藩語),倒是盛唐時儲光羲所作別具一格:“寒亦不憂雪,饑亦不食人。人肉豈不甘,所惡傷明神。太室為我宅,孟門為我鄰。百獸為我膳,五龍為我賓。蒙馬一何威,浮江一以仁。彩章耀朝日,爪牙雄武臣。高云逐氣浮,厚地隨聲震。君能賈余勇,日夕長相親。”全無他意,仿佛畫了一幅《猛虎行跡圖》。清代名臣陳廷敬的《猛虎行》也很有意思:“朝從猛虎食,暮從野雀棲。野雀無定端,猛虎還苦饑。水濁不見底,水清石累累。清濁各有以,溝水流東西。天風吹海色,昏昏渺無涯。游心三神山,百年曾幾時。”陳廷敬屬虎,生于1638年,以“清勤”名世,二十歲考中進士,為官五十四年,升遷二十八次,他的這首詩通俗淺顯,感慨人生如夢,光陰似箭。可不是嗎?即便從漢初算起,到現在也有兩千多年了,畫虎的人越來越多,說虎的人也有不少,在“虎年”到來之際,寫虎的人,也多了起來。
(選自《北京晚報》2022年1月29日)
sdjzdx20220323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