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毓


摘 要:大同古建筑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的一種留存形式,是當代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者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認為大同古建筑的保護還不夠全面。文章提出了一種創新性的保護模式,即構建大同古建筑數字化保護網絡,實現對大同古建筑的另一種保護,文章對數字化保護可行性的分析和應用進行探究,以論述大同古建筑構建數字化保護的合理性。
關鍵詞:大同古建筑;數字化技術;保護與應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1.017
1 大同古建筑特點與數字化保護
1.1 大同古建筑的建筑材料以及主要結構
大同古建筑是中國傳統古建筑體系中的一員,具有傳統古建筑的基本特征,如以木材、石材、磚瓦作為主要的建筑基石材料,并且以木構架作為建筑基本結構。分析大同古建筑的保護和應用,筆者認為首先需要了解大同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和主要結構,使大同古建筑保護方法能夠更加充分地與數字化技術融為一體。大同代表性古建筑有華嚴寺(圖1、圖2)、善化寺(圖3、圖4)、懸空寺,以木結構為主要構架。大同古建筑的木構架主要包含立柱、橫梁、順檁等相關構件,各個構件之間也會形成一種富有彈性的框架,共同作用于古建筑。所以,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對于古建筑數字化保護與運用,需要結合古建筑自身特性,對相關數據進行詳細記錄,以作為古建筑數字化平臺的基礎資源。
1.2 大同古建筑的平面布局以及造型設計
大同古建筑數字化保護及應用,筆者認為,是需要對大同古建筑平面布局以及造型設計做出分析的,通過分析有效地開展相關的數字化平臺的構建工作,形成以大同古建筑群為主的數字化平臺。在古建筑分類工作中,可以查閱相關文獻,根據平面布局的對稱性對大同古建筑群進行科學劃分,形成詳細的古建筑具體明細,并聘請專業人才來構建大同古建筑數字化保護體系。筆者結合實際調查情況進行分析,大同古建筑多采用對稱的平面布局形式,在造型設計上講究的也不是繁復多樣,而是厚重與層次感。所以,結合大同古建筑的特點,其數字化體系的構建就可以以此為依據,形成一個較為準確的平面整體規劃方案,并且能夠結合數字化技術進一步開展后續發展的規劃。
1.3 大同古建筑裝飾風格以及環境協調
由于大同古建筑裝飾物的特殊性,在時間的沖刷下,許多裝飾物會出現難以維護和修復的情況,特別是大同古建筑外圍的磚墻以及屋檐。對大同古建筑的數量、結構、裝飾物等做出一系列的統計,形成完整的大同古建筑現存情況的分析報告,并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研究,從大同古建筑的裝飾風格著手,結合大同古建筑的周邊環境進一步協調整改。換言之,開展大同古建筑數字化保護就是要求有關人員在不改變大同古建筑傳統的裝飾風格以及環境的情況下,運用數字化保護的思維進行相應的融合探究,尋找這兩者之間的結合點,構建屬于大同古建筑當代數字化的保護監督政策。
2 古建筑數字化保護技術的核心要素
2.1 信息化
首先,數字化技術在本質上是一種二進制轉換過程,即將輸入的信息轉換為計算機能夠讀懂的語言,并利用計算機大數據技術,完成相應的分析。換言之,數字化的保護方式是將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相結合,從而對相關數據進行度量和評估,給出科學、有效的數字化分析結果,達到改善古建筑保護現狀的目的。其次,對于大同古建筑的保護而言,數字化信息在數字化技術中所能夠呈現的效果遠超想象。例如,收集相關數據,可以對大同古建筑的真實情況進行分析,通過聲音和圖像處理,構建出一個展現大同建筑全貌的信息化的體系,方便研究人員開展相關的保護措施研究,并且能夠針對重點部分進行深入了解。
2.2 全面化
數字化技術的全面化表現在,給出的數據如果足夠大且有效,那么通過數字化技術就能夠打造一個整體的古建筑保護關系圖,即針對大同古建筑的設計和保護要點,結合實時的技術分析,就能夠成功構建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大同古建筑保護方案。而從數字化技術的全面化來看,這一特點對大同古建筑的保護無疑是十分有利的。因為在實際的保護過程中,由于人員職業素質能力的限制,大同古建筑的保護措施不能夠很好地落實,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古建筑破壞的情況,而造成這一切的現實影響因素就是相關人員在制定保護計劃的時候會忽略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導致整個大同古建筑的保護管理出現了紕漏。因此,筆者認為,如果能夠結合數字化技術準確、高效以及全面的特點,就可以在大同古建筑的保護過程中盡可能地避免由于人力管理差錯所引發的保護問題,形成更為整體且全面的大同古建筑保護制度。
2.3 模型化
在大同古建筑保護中提倡運用數字化技術構建保護框架,就是基于數字化保護體系構建能夠通過大數據的形式,反饋大同古建筑的實際情況,并形成相應的大同古建筑實景模型。換言之,通過數字化設備運用,使大同古建筑的立體結構儲存在計算機的內部,進一步改善從前制定的不恰當的保護模式。因此,筆者認為應用計算機進行模擬,不僅可以從多維度、多方面進行大同古建筑的模型構建,而且可以將日常保護管理模式下很難做出維護的地方更直觀地展現出來,有利于相關人員了解保護工作實施的情況,為后續的保護規劃制定合理的策略。總之,在現階段的大同古建筑保護機制尋求改變方向的情況下,結合時代的特色,運用數字化技術構建大同古建筑的保護網,是非常有利于大同古建筑的整體保護工作的開展的,并且這一種創新的形式也是十分貼合現實情況的。
3 古建筑構建數字化保護以及應用
3.1 收集真實的古建筑相關信息
大同古建筑數字化保護就是以各項數字化信息系統建設作為中間紐帶,綜合應用數字化技術中的感知技術、采集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等先進的現代化保護技術,達到古建筑保護的目標。所以,根據上述數字化技術特點的分析,筆者認為想要真正在實際保護工作中運用數字化保護技術,離不開基礎數據的采集。換言之,大同古建筑構建數字化保護的第一步就是開展全面的數據采集工作,確保大同古建筑保護區域數據能夠被真實且具體地收集。然后,在原始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數據的分類以及加工,把無關緊要的數據篩選出去,利用有效的數據實現大同古建筑數字化保護的管理,結合保護政策進行相關信息的共享,讓保護人員能夠掌握實時的數據變化,在實施保護的過程中更合理地處理實際問題。
3.2 通過構建數字化平臺,實現古建筑的實時監控
構建大同古建筑數字化平臺就是在數字化技術的基礎上和大同古建筑的發展戰略相結合,打造一個新的管理體系,并且強化大同古建筑保護管理的思維。從這個角度進行思考,筆者認為數字化平臺對于現階段大同古建筑的保護而言是較為困難的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人員的意識不夠,相關人才缺乏,還有其他現實情況的制約等問題,大同古建筑構建數字化保護體系難度較大。就大同古建筑本身而言,歷史文物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過于脆弱,這非常不利于數據的采集。但是,結合時代的需求進行考慮,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大同古建筑的發展,構建數字化平臺是一種改善現階段出現的種種問題的有效辦法。特別是針對古建筑的管理、修復以及日常維護工作的開展而言,由于人力資源缺乏的現狀,現階段是沒有多余的人力可以時時刻刻監督古建筑的狀況的,而如果能夠引入數字化的平臺,不僅可以減少人員的利用,更能夠實時監督大同古建筑狀況,甚至當數字化平臺技術過硬的時候,還能夠預測氣候、溫度、時間以及一些自然因素對大同古建筑的影響,然后及時做出防范。
3.3 結合真實數據開展古建筑保護應用的可行性評估
應用數字化保護方案構建大同古建筑的防護關卡,從某種方面而言,就是對保護工作的一種檢驗。現階段,大同古建筑的保護主要是由當地的文物局做出指示,并派遣各縣區相關工作人員定時檢查。而這樣的檢驗其實并不一定能夠反映古建筑保護的真實情況,并且往往由于不夠重視而影響古建筑的保護工作的展開,使大同古建筑的保護落不到實處,無法令人滿意。因此,筆者認為,對于大同古建筑的保護情況,可以通過線上的數據、圖片、視頻以及文字等信息,利用數字化的設備快速地進行分析,以達到對大同古建筑保護工作可行性的評估。
3.4 運用計算機虛擬技術實現古建筑數字化的復原
大同古建筑保護不能僅停留在實地的保護上,更重要的是需要留下屬于古建筑的歷史,能夠再現古建筑的全貌,這才是古建筑保護的最終意義,并且這也是基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得再好,也終究是會逐漸腐舊的事實。因此,筆者認為,如果能夠應用數字化技術保護模式,就能夠構建大同古建筑的數字化復原保護網,保留現階段大同古建筑全貌,而這對于大同古建筑的歷史進程而言將會是舉足輕重的一次實踐。除此以外,研究新時期的數字化保護手段,可以發現已經有不少古建筑保護地根據實際的需求,運用了數字化技術與計算機虛擬技術相結合的形式,保存古建筑基本數據情況和圖片,實現了古建筑的三維立體虛擬化,讓古建筑能夠在數字化保護的方式中,儲存在計算機中,實現古建筑的復原、修復以及維護。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同古建筑的存在時間已經非常長久了,傳統的保護方式在現代化的發展中已經逐漸被淘汰了。因此,筆者認為縱觀歷史古今的發展規律,現階段的目標就是尋找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使這一歷史文化遺產能夠繼續保存下去。經過筆者的研究,最為先進、科學以及客觀的保護形式就是迎合時代發展的趨勢,與數字化相融合,打造屬于大同古建筑的數字化保護理念,并實際應用數字化技術為大同古建筑保護工作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高華,黃劍鋒.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文化古建”數字化保護和研究[J].城市住宅,2020(6):55-56.
[2]閆波,劉馨.建筑場在古建筑數字化保護中的應用研究[C]//模擬·編碼·協同—2012年全國建筑院系建筑數字技術教學研討會暨數字建筑設計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3]齊會娟,李德雄,劉麗娜.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在古建筑數字化復原中的應用[J].無線互聯科技,2016(10):135-136.
sdjzdx20220323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