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張玉榮

荔林環抱、碧道環繞,高州根子鎮元壩村,地處國家荔枝產業園區核心區。戶均年純收入15.5萬元,荔枝產業鏈創造產值2.5億元。在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勤勞智慧的元壩人,打造了茂名鄉村振興的元壩模式。
白墻黛瓦、知青飯堂,高州分界鎮杏花村,這里有陳濟棠先生舊居、杏花酒坊、全國最大的鱷魚馴養基地;這里還有儲良龍眼公園、藍色光伏亭……這里豐富多樣的美景,是總長為16.8公里的高州嶺南鄉村風貌帶建設的一部分。
元壩村和杏花村是高州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行走在廣東省高州市,這一有著燦爛農耕文化的千年古郡,總能看到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作為全國糧食高產示范縣、水果第一縣、畜牧大縣,高州已形成以荔枝、龍眼、香蕉等嶺南特色水果為主導,畜禽、水產等為輔的優勢特色產業體系。農林牧漁總產值272億元,多年位列廣東第一,又被譽為“廣東省山區綜合開發的一面旗幟”。
高州也正在充分利用獨特區位條件、生態資源優勢和人文優勢,著力推進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實現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和各個產業的相互滲透融合。與此同時,高州把握地區農業優勢,實現鄉村農業產業振興,帶動鄉村百業興旺,美麗鄉村建設穩步向前。
鄉村振興是篇大文章,如何揮毫運筆、謀篇布局,非常考驗政府決策力和群眾參與度。新春開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一如既往聚焦“三農”工作,指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接下來,便是看地方如何執筆作答、落實創新。
真正的鄉村,能“安得下肉身,放得下靈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將人類理想的生活環境概括為“詩意的棲居”。身處這樣的環境,諸如“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能讓人產生詩情畫意的美感,和美恬靜、舒服放松的幸福感、愉悅感。鄉村振興做到極致,我想大概除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還能讓人真正可以“詩意的棲居”。
剛剛過去的冬天,可以說是近十年來最冷的了。出差到廣東幾個地方,好幾家星級酒店的空調都不能制熱,據說不是為了省電省錢,而是當初酒店裝修時就沒想過廣東這種地方的空調還需要制熱。近幾年氣候變化很反常,廣東每年冬天都會出現溫度下降到幾度的情況。服務行業,最好是有前瞻眼光。所以酒店,也包括寫字樓,應當打破慣有思維,有備無患。
——安徽 張玥
(所刊讀者言論不代表本刊觀點)
歡迎讀者踴躍來信,請郵至hopeforever8899@hotmail.com
如有轉載或引用本刊稿件或觀點,請一律注明出處,違者本刊將追究相關責任。
本社的編輯、記者和在各地的聯絡機構、人員,以在《小康》雜志版權頁和小康網(www.chinaxiaokang.com)上公布的為準。非本社人員和其他任何未經本社授權進行的各項活動均與本社無關,對假冒詐騙行為本社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為加強雜志社管理工作,防范和杜絕各類詐騙行為,特鄭重聲明:《小康》雜志社對外開展的發行、廣告、招商、合作等一切經濟往來,均以《小康》雜志社的賬戶和書面授權為準,任何其他名義的款項來往均與 雜志社無關。
本刊已許可相關合作網站及數據庫以數字化方式傳播本刊全文。相關稿酬不再另行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發表即視為同意上述聲明。
舉報電話:010-6403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