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杏 沈 雷 陳振輝 李 林 宋紅娜 陳云秋 代衛鋒
小兒多發性抽動癥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精神行為障礙性疾病,好發于學齡期男性兒童,以患兒不自主抽動為其主要臨床表現,在情緒緊張時加重,在精神集中時減少,在睡眠時消失,嚴重者導致患兒焦慮、自卑等心理障礙,進而影響其學習與生活[1]。目前,臨床上治療兒童抽動癥的首選藥物為氟哌啶醇,此藥具有抗興奮躁動及抗幻覺妄想等作用,雖然該藥物短期療效確切,但單藥治療總有效率較低,因此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尤其重要[2]。有研究[3]表明,菖麻熄風片對兒童抽動癥的治療有一定效果。但兩種藥物聯合使用的效果,尚不得知。本研究將氟哌啶醇片與菖麻熄風片聯合用于兒童抽動癥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故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診治的104例抽動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兒入組順序數字化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奇數設為試驗組,偶數設為對照組),每組52例。對照組給予氟哌啶醇片及鹽酸苯海索片進行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菖麻熄風片聯合進行治療。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抽動障礙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解讀》中對抽動癥的診斷標準[4];②患兒年齡4~12歲;③智力測驗正常且無其它精神類疾病。排除標準:①對氟哌啶醇片或菖麻熄風片過敏者;②伴癲癇病史或顱內占位性病變者;③肝腎功能不全者;④未取得知情同意者。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監護人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3 方法
1.3.1 治療方案 對照組患兒給予氟哌啶醇片(寧波大紅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585)口服治療,1次1 mg,1日2次,同時給予患兒鹽酸苯海索片(湖南中南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3021062)口服治療以減輕錐體外系反應,1次1 mg,1日2次。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用菖麻熄風片(黑龍江省濟仁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140013)口服治療,4~6歲患兒1次1片,7~11歲患兒1次2片,12~14歲患兒1次3片,均為1日3次。除上述藥物治療外,所有患兒及家長每周參加1次心理支持療法,主要在維護患兒自尊的同時給予其鼓勵、表揚的正向心理誘導,同時督促患兒家長在家中為其營造舒適、溫馨的環境,督促患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等。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8周后對臨床療效及各項觀察指標進行評價。
1.3.2 臨床療效 參照耶魯抽動癥整體嚴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 YGTSS)得分減分率來評價患兒治療的臨床療效[5-6],具體評價標準如下:①臨床控制:患兒治療后YGTSS量表得分減分率≥90%;②顯效:患兒治療后YGTSS量表得分減分率60%~90%之間;③有效:患兒治療后YGTSS量表得分減分率30%~60%之間;④無效:患兒治療后YGTSS量表得分減分率<30%。
得分減少率=(治療前YGTSS量表得分-治療后YGTSS量表得分)/治療前YGTSS量表得分×100%。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總患兒例數×100%。
1.3.3 觀察指標 ①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采用YGTSS評分對患兒臨床癥狀進行評價,量表總分在0~5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明患兒臨床癥狀越嚴重[6]。②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采用Achenbach 兒童行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1ist, CBCL)對患兒行為問題進行評價,量表總分在0~226分之間,分數越高表明患兒行為問題越嚴重[7]。③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采集患兒晨起靜脈血,采用ELISA 法使用相應檢測試劑盒對患兒血清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多巴胺(dopamine, DA)、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水平進行檢測。④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采集患兒晨起靜脈血,采用流式細胞儀技術檢測患兒CD3+、CD4+、CD8+水平,并計算CD4+/CD8+比值。⑤對兩組患兒藥物相關的口干、靜坐不能、吞咽困難、皮疹等不良反應進行記錄分析。⑥治療后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記錄抽動癥復發情況。

2.1 臨床療效評價 經治療,對照組和試驗組有效率分別為82.69%、96.15%,組間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χ2= 4.981,P=0.026)。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YGTSS、CBCL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YGTSS、CBC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YGTSS、CBCL評分治療前后差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YGTSS、CBCL評分比較 分)
2.3 兩組神經遞質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前5-HT、DA、GABA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5-HT、DA、GABA水平治療前后差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神經遞質水平對比
2.4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CD3+、CD4+、CD8+、CD4+/CD8+水平治療前后差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2.5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均未發生與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
2.6 兩組患兒復發情況比較 治療后隨訪3個月,試驗組失訪4例(7.69%),對照組失訪5例(9.62%),試驗組復發率為2.08%(1/48),對照組復發率為17.50%(7/4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26,P<0.05)。
兒童抽動癥,又稱為抽動-穢語綜合征,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大量研究[8]表明,遺傳因素、家庭環境因素、心理因素、圍產期腦部損傷、神經遞質失衡均是導致兒童抽動癥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和家長意識的逐漸增強,兒童抽動癥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不但嚴重影響著患兒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還可能誘發患兒自殺、自殘等行為,為患兒家庭及社會均帶來了沉重的負擔[9]。兒童在發育過程中,大腦皮層運動神經元的興奮性很高,極易引發抽動性反應,尤其是特殊體質的兒童,在精神因素或對他人動作進行模仿時,都會形成這類運動性條件反射,成為病理惰性反應,初始可能為對某些刺激的反應,日久則成為習慣性抽動。目前臨床上治療兒童抽動癥多采用藥物治療進行,輔助以心理干預,但療效不甚顯著[10],因此尋找更高效的治療方案顯得尤為重要。
氟哌啶醇片為丁酰苯類抗精神病藥,對顱腦內DA受體有著阻斷功效,進而促進DA轉化,發揮抗幻覺妄想、抗興奮躁動的作用;同時其還具有鎮吐、鎮靜等功效。因此,抽動癥患兒給予氟哌啶醇片治療的同時給予口服菖麻熄風片治療,采用不同作用機制藥物進行協同治療,可取得更佳的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經規律治療后對照組和試驗組有效率分別為82.69%、96.15%,組間比較差異顯著,且兩組之間均未出現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說明菖麻熄風片可在氟哌啶醇片治療兒童抽動癥的基礎上提升臨床治療效率,且無明顯藥物不良反應,安全有效。另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YGTSS、CBCL評分改善情況以及3個月內隨訪期間的復發率均優于對照組,說明氟哌啶醇聯合菖麻熄風片治療兒童抽動癥不但可以改善患兒抽動等臨床癥狀,對其行為問題的改善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還可以顯著降低疾病復發率。武婷婷等[11]研究認為,氟哌啶醇長期大量使用可能會造成患兒大腦不可逆的損害,在停藥后極易造成抑制作用消失而復發,這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似。
抽動癥的發生同機體腦內神經遞質紊亂有著密切關系。有研究[12]認為,抽動癥發病的主要因素和大腦基底節的病變及DA功能失調有關,而DA、5-HT又與情緒、沖動有著密切關聯。5-HT功能失調在抽動癥患兒中表現為神經原的缺陷或者受體的高敏感性[13]。GABA是一種氨基酸,對中樞神經過度興奮有著抑制作用,其水平的降低可導致抽動癥發作[1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血清5-HT、DA、GABA水平較治療前改善情況均要優于對照組,說明氟哌啶醇聯合菖麻熄風片治療兒童抽動癥可促進患兒機體內神經遞質改善,進而改善疾病狀態。相關研究[15]顯示,抽動癥的發生同機體免疫因素有著密切關聯,特別是在A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后更易導致本病發作。人體主要的免疫細胞為T淋巴細胞,CD3+是成熟的T淋巴細胞表面所特有的,提示細胞總體的免疫水平,其表達水平的下降提示機體免疫能力降低。CD4+、CD8+是兩個T細胞亞群,對維持免疫平衡有著重要作用,CD4+/CD8+是衡量機體免疫抑制程度的關鍵指標,其比值降低,說明機體免疫功能下降[1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較治療前改善情況均要優于對照組,說明氟哌啶醇聯合菖麻熄風片治療兒童抽動癥可促進患兒自身免疫功能的提升,從分子水平為疾病的治愈提供了基礎。
綜上所述,抽動癥患兒在給予氟哌啶醇片醫治的同時在給予口服菖麻熄風片療效尚可,不僅可以改善臨床癥狀,還有利于血清神經遞質和免疫能力的改善,降低復發率,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