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軍 袁 偉 潘宏波
患者,男性,71歲,因“大便次數增多、性狀改變2年余”入住本院消化內科,行結腸鏡檢查提示:距肛緣8~15 cm環直腸3/4周見5 cm×4 cm大小病灶。病理提示:黏膜腺體高級別內瘤變,局部癌變(中-低分化腺癌),遂轉入我科擬行“直腸癌根治術”,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及評估,無明顯手術禁忌,于2019年10月29日行“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手術順利,術后第3天見腹腔引流管引出渾濁膿性液體,并逐漸增加,考慮吻合口漏可能,于術后第4天行腹腔鏡下腹腔探查,見乙狀結腸-直腸吻合口漏,遂行“橫結腸雙腔造口術”,二次手術術后第1天見引流管周圍皮膚紅腫,約直徑10 cm范圍,后迅速擴大,伴發熱,最高溫度40℃,引流管切口見膿性滲出,復查血常規:白細胞12.27×109/L↑,中性細胞比率93.70%↑,中性細胞數11.5×109/L。C反應蛋白321.3 mg/L,降鈣素原 55.03 μg/L。全腹部CT提示:左下腹部皮下及筋膜明顯水腫,并可見散在積氣、積液,腹盆腔可見少量積液。結合臨床表現及相關輔助檢查,診斷為“腹腔感染并發腹壁壞死性筋膜炎”。急診在局部麻醉下行“腹壁膿腫切開清創+負壓引流術”。根據腹壁紅腫范圍選擇多個小切口,手術探查發現腹壁皮層與深筋膜廣泛分離,脂肪組織與部分深筋膜已壞死,其間可見灰白色膿苔及膿液。留取部分膿液作細菌培養,仔細清除所有壞死組織至正常組織,后采用1.5%雙氧水及大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感染區域,留置可沖洗一次性引流管持續負壓引流,切口紗布加壓。術后應用抗生素抗感染,術后皮膚紅腫范圍繼續擴張,反復多次行“腹壁膿腫切開清創+負壓引流術”。膿液作細菌培養提示感染菌為大腸埃希菌,藥敏試驗示對青霉素、大部分頭孢類、氨曲南耐藥,為多重耐藥菌感染,據藥敏結果,對頭孢他啶及甲硝唑敏感,先選擇此2種抗生素抗感染(頭孢他啶1.5 g, 靜滴,2次/天;甲硝唑0.5 g,靜滴,每8小時1次),皮膚紅腫范圍未見明顯縮小,膿性液體引流量未見明顯減少,復查白細胞、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等持續升高,稽留熱型,考慮感染控制效果不佳,請感染科會診,根據抗感染階梯治療,改用致病菌藥敏試驗敏感的亞胺培南西司他丁繼續抗感染治療,待感染控制后停藥。同時早期給予腸外營養支持,約3周后感染控制,吻合口瘺愈合后加大腸內營養支持。感染期間發生高熱、血容量不足,電解質紊亂等,反復組織科內討論及多學科會診,制定對癥治療方案。
患者經多次切開清創引流,結合膿液培養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患者感染范圍逐步縮小,切口逐步愈合,于術后第45天痊愈出院。
壞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種罕見、嚴重、早期診斷困難的軟組織感染性疾病,起病急劇,進展迅速,破壞性極強。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皮膚外觀無變化,隨著感染沿深、淺筋膜急速擴散,引起相應感染區域皮膚、皮下組織及筋膜壞死,表現為皮膚出現紅斑、腫脹及皮溫升高,逐漸發展為皮膚壞疽[1]。若不能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治療,可迅速發展為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衰竭,病情危重,危及生命,死亡率極高[2]。
據文獻[3]報道,NF是由一種致病菌感染所致,但多數病例是由多種致病菌混合感染,需氧菌、厭氧菌協同作用的結果,常見致病菌有大腸埃希菌、鏈球菌、擬桿菌屬、克雷伯菌等。正常情況下,這些病原菌毒性很低,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在某些存在易感因素的患者,如發生皮膚或消化道等損傷,外科手術等,上述病原菌就會迅速增殖,轉變成致病菌并產生極強的毒性和破壞性。其病理特征表現為:皮下廣泛壞死,多形核細胞浸潤,血管內纖維性血栓形成,壞死筋膜及真皮內可見致病菌。
早期診斷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關鍵,結合文獻及本院發生的NF患者的臨床表現,腹部手術術后如果出現以下表現:①術后突發全身毒性反應(例如高熱、低血壓、白細胞增多等);②與體征不相稱的疼痛、腫塊等;③皮膚大范圍壞死、緊張性水腫、觸及捻發音、感覺喪失等;④單純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明顯,病情仍進展迅速。有上述表現則警惕為NF[2]。合并有易感因素的患者如嚴重營養不良、糖尿病、心腦血管肺部疾病、惡性腫瘤、大手術術后等,發生率明顯提高,可幫助臨床診斷。本例患者為直腸癌患者,合并有營養不良,對筆者早期診斷提供了重要參考,從而得到及時診斷、治療。
NF治療原則包括:早期徹底清創引流,根據細菌培養藥敏結果選擇廣譜敏感抗生素,并予以加大營養支持,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反復評估病情[4]。本例患者診斷明確后,及時予以“腹壁膿腫切開清創+負壓引流術”。根據腹壁紅腫范圍選擇多個小切口。采用負壓創面引流,避免傳統引流方式膿腔內毒素再吸收致機體受到二次打擊,及時清除腔隙內膿液及滲出液,減輕水腫;縮小創面,減少創面張力;增加血供;加速創口愈合[5]。抗生素的選擇可根據細菌培養藥敏結果選擇廣譜敏感藥物,若控制效果不佳,可依據抗感染階梯治療更換抗生素。同時早期給予腸外營養支持,后期加大腸內營養支持。感染期間發生高熱、血容量不足,電解質紊亂等,制定對癥治療方案。李大偉等[6]報道多學科聯合治療、制定綜合治療方案,對NF的預后至關重要。
綜上,NF早期臨床表現并不典型,進展迅速,易延誤治療時機,導致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早診斷,早期徹底清創引流,選擇廣譜敏感的抗生素,同時加強營養支持,制定合理治療方案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