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玲
急診是醫院的第一道防線,急診護士擔任救治病人生命安全的責任。急診護士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容易導致急診護士產生職業倦怠感,導致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較低[1]。職業獲益感是指護士在職業過程中獲得益處或收益的感知能力,護士職業獲益感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工作,降低其離職意愿[2]。心理彈性是指個體應對逆境或困難時個體反彈能力[3]。研究指出,護士心理彈性是影響職業倦怠感的重要因素,醫護人員心理彈性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其及時調整心理狀態,降低職業倦怠感,提高醫護人員職業獲益感,降低其離職率[4]。既往研究主要關注急診護士護理服務質量及職業倦怠感情況,甚至研究護士心理狀況對職業倦怠感的影響及兩者關系。為此,本研究將探討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與其心理彈性和職業倦怠感的關系,并探討影響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的相關因素,為急診護士身心健康干預提供指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20年7月—2021年7月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興化地區10所二級甲等醫院急診護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獲得執業護士資格證書者;②從事急診工作1年以上;③急診女護士;④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愿意配合。排除標準:①到院外進修或規培的護士;②請病假或事假者。樣本量的選擇根據Kendall提供的工作原則,即樣本量應為變量的10~15倍,樣本量=變量數(指標數)×(10~15),本調查問卷共包括人口學特征10個,心理彈性3個,職業倦怠感3個,合計16個變量,因此所選樣本為160~240人,本研究以180人為基準,考慮數據缺失增加10%樣本,共收集樣本量為198人。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問卷為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年齡、學歷、工作年限、職稱、婚姻狀況、月收入、是否值夜班、是否兼任其他工作(如科研、帶教、臨床質量控制)。
1.2.2 職業獲益感 采用胡菁等于2013年編制的《護士職業獲益感調查問卷》[5]進行評價,問卷包括親友認同(7個條目)、自身成長(6個條目)、良好護患關系(6個條目)、團隊歸屬感(5個條目)、正向職業感知(5個條目),共5個維度,合計29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1~5分,總評分29~145分,評分越高說明護士職業獲益感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02~0.869,信度系數為0.825~0.902,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2.3 心理彈性 采用Yu等翻譯及修訂的中文版心理彈性量表[6]進行評價,量表包括樂觀(4個條目)、自強(8個條目)、堅韌(13個條目),共3個維度,合計25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總評分25~100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12~0.869,信度系數為0.822~0.892,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2.4 職業倦怠感 采用職業倦怠感量表[7]進行評價,量表由Maslcah等編制,由李超平等翻譯,量表包括3個維度去人格化(4個條目)、情緒衰竭癥狀(5個條目)、個人成就感(6個條目),合計15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0~6分,總評分0~90分,得分越高表明工作倦怠越明顯。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01~0.856,信度系數為0.815~0.878,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 調查方法 以郵件的形式發送相關問卷,在郵件的開頭采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解析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及相關問卷填寫說明。調查前3 d與10所調查醫院護士長取得聯系,向其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及意義,在獲得相關醫院護士長同意后,詳細講解相關問卷及量表的填寫要求、配合方式及注意事項,在各醫院護士長協助下,利用業余時間通過微信將問卷發給自己科室的急診護士填寫。本次共發出問卷200份,有效回收問卷198份,有效回收率99%。

2.1 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心理彈性及職業倦怠感調查分析 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總評分為(106.47±5.23)分,心理彈性總評分為(58.52±5.98)分,職業倦怠感總評分為(66.22±6.89)分,各維度評分見表1。

表1 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心理彈性及職業倦怠感得分 單位:分
2.2 不同臨床特征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評分比較 職稱為主管護師或以上、月收入>5 000元、不需值晚班、兼任其他工作的急診護士獲益感總評分高于職稱為護士/護師、月收入≤5 000元、需要值晚班、不需兼任其他工作的急診護士(P<0.05),見表2。

表2 不同臨床特征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評分比較 單位:分
2.3 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與心理彈性及職業倦怠感的關系 經Pearson相關分析可知,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總評分及自身成長、團隊歸屬感、正向職業感知與心理彈性總分及樂觀、自強呈正相關(P<0.05),而與職業倦怠感總評分及情緒衰竭癥狀評分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與心理彈性及職業倦怠感的關系
2.4 影響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的多元回歸分析 以急診護士獲益感為因變量,以影響急診護士獲益感相關因素為自變量行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急診護士職稱、夜班、月收入、職業倦怠感總評分是影響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的主要因素(P<0.05),而心理彈性總評分是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的保護因素(P<0.05),見表4。

表4 影響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的多元回歸分析
3.1 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心理彈性及職業倦怠感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總評分為(106.47±5.23)分,處于中等水平,5個維度中自身成長維度評分最高。分析可能由于急診是收治危急病患的場所,需要護士具備較強的危急應對能力,因此促使護士積極學習危急重癥救治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有助于護士快速成長。急診護士心理彈性總評分為(58.52±5.98)分,其中樂觀維度評分最高,分析可能與本研究納入的急診護士學歷較高,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在面對科室各項工作時能以積極的心態應對。本研究結果顯示,急診護士職業倦怠感總評分為(66.22±6.89)分,處于中等水平。3個維度中評分最高為個人成就感,分析可能由于急診收治的病人多為疑難雜癥病人,而急診護士通過為病人提供護理服務能有效減輕病人痛苦,因此急診護士在工作中能更好地體會現有工作的意義,更易在工作中能獲得成就感[8-10]。
3.2 影響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相關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職稱為主管護師或以上的急診護士其職業獲益感評分較職稱為護士或護師的急診護士評分高,是影響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的主要因素。這是因為職稱越高的護士其臨床護理技能水平越高,在解決疑難問題時更能發揮其領導能力及決策能力,使其在工作中不斷成長,充分體現其職業價值,提高其職業獲益感[11-13]。值夜班的急診護士其職業獲益感評分明顯低于不用值夜班的護士,分析可能由于值夜班的急診護士由于正常生活規律被擾亂,導致急診護士得不到充分休息,使其容易產生疲勞感,影響護士職業獲益感[14-16]。急診護士月收入越高越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積極性,提高其工作獲益感[17]。本研究結果顯示,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與其心理彈性呈正關,是提高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的保護性因數。這是因為心理彈性能讓護士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工作中各種壓力及應激事件,提高急診護士心理適應性及職業獲益感[18-19]。既往研究指出,工作負荷大、薪資水平偏低、頻繁夜班、家庭與工作矛盾是影響急診護士職業倦怠感的重要影響因素[20]。陳登宏[21]認為,急診護士職業倦怠感水平越高,其在工作中的獲益感越低。本研究結果也表明職業倦怠感是影響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的主要因素,因此醫院管理者應重視急診護士職業倦怠感產生的原因,并針對急診護士職業倦怠感產生的原因給予針對性干預,以減輕急診護士職業倦怠感,提高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
通過本次調查可發現,本地區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水平較低,醫院管理者可通過采取彈性夜班安排、調整護士工資,并給予急診護士更多參與科研、管理及教學的機會,重視急診護士心理健康,定期對急診護士進行心理健康干預,可減輕急診護士職業倦怠感,從而提高急診護士職業獲益感。然而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且納入樣本均為二級醫院急診科室護士,而三級甲等醫院急診護士由于工作壓力更大,本研究結論是否適用,在日后還需要將三級甲等醫院護士納入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