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紹麗

善堂鎮王禮村花生喜獲豐收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河南省鶴壁市浚縣以“善堂花生”為切入口,把小花生做成了大產業,奏響產業融合交響曲。近年來,浚縣立足傳統的花生產業,依托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大力發展綠色食品花生產業,推進“善堂花生”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全縣花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優勢產區逐步形成,種植水平逐年提高。同時,帶動花生炒貨、壓榨油、特色食品、花生附屬品綜合利用等加工產業和運輸、物流、商貿、服務等相關產業壯大發展,形成了華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擔負起全縣85%以上建檔立卡脫貧戶的增收任務,年吸納10000多名脫貧人口增收,使“善堂花生”成為浚縣鄉村振興的一大支柱產業。
善堂鎮地處豫北黃河故道,土質為沙壤土,花生種植歷史悠久、生產基礎好、種植規模大、技術水平高。近年來,浚縣以新型經營主體為依托,逐步建立了以善堂鎮為中心的15萬畝高油酸花生種植核心區,核心區農田基礎設施完善、作物單一、集中連片、溝渠相連、機井配套、旱澇保收,周邊環境好、沒有污染源,符合綠色農產品生產相關標準。實行規模化、專業化、成方連片規范種植,成為華北地區重要的優質花生生產基地。
2018年以來,浚縣選擇豫花37、開農71、開農1715等種性穩定、抗逆性較強、豐產性能好、品質優良的高油酸花生品種集中種植,并先后將國家花生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項目、高油酸花生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示范項目、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花生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示范、高油酸花生豫花37新型種植模式示范等重大科技科研項目合攏聚集,從最初種植的普通種植,提升為優質高油酸花生種植,加快推進高油酸花生良種繁育推廣和規模化種植,把善堂鎮打造成了優質花生高標準示范基地和高油酸花生良種繁育規模化示范基地。
浚縣以優質花生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示范主體,運用“統一、簡化、協調、選優”原則,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技術標準制定統一的生產操作規程,建立“五統一”生產管理制度及投入品使用記錄制度,保證生產管理和投入品符合綠色食品相關準則要求,把花生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納入標準生產和標準管理的軌道。引入青島農業大學專家團隊,打造數字化云平臺,實現了從育種到整地、播種、田管、收獲、運輸及倉儲、加工等農業全程數字化管理,建立了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推動花生生產方式從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
同時,大力推廣良種、麥壟套作、增施有機肥、根外追肥防早衰、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開展深耕深松、機械播種和收獲等關鍵生產環節乃至全程機械化高產高效技術示范,提高花生品質和產量。積極探索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減少人力投入,降低高油酸花生種植成本,提供示范引領,加速形成具有鮮明區域特色、成熟度較高、可借鑒推廣的花生良種繁育和生產技術體系。
2018年以來,浚縣為加快“善堂花生”品牌化建設,以河南豐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主體,申報了綠色食品標志使用許可;2019年5月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并被批準為河南省第三批綠色食品示范基地創建單位;2019年,“善堂花生”被納入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榮獲河南省“我最喜愛的名特優新農產品”;2020年,“善堂花生”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并入選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目錄區域品牌,成為河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
同時,浚縣圍繞拉長、拓寬花生產業鏈條,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積極發展二、三產業。谷夫食品、李子園食品、富達食品、淇花食用油等龍頭企業先后落戶浚縣,全縣花生加工企業目前已達30家,形成了龍頭帶動、品牌集中、品類齊全的加工體系,浚縣成功創建成為“省級優質花生現代農業產業園”。另外,“膳堂香”花生獲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傳承和研發了以“吳二鍋”花生為代表的20多種花生食材宴席佳品,形成了具有浚縣地方特色的“花生宴”,成功打造了“中國花生美食之鄉”。中央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以《高油酸品質優——“善堂花生”》為題,對“善堂花生”進行了全面宣傳報道。
浚縣以創建“省級優質花生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載體,把花生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探索出利益聯結機制,讓廣大脫貧戶在花生產業發展中增收致富。
第一,創新政策引導機制。每年投入政策資金,鼓勵引導脫貧戶種植優質花生,每種植一畝高油酸花生,給予200元補貼,帶動全縣85%的脫貧戶種植花生,戶均年增收3350元。花生加工企業吸納1260名脫貧勞動力就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致富”。
第二,創新訂單協作機制。引導河南豐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河南省富達食品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在平等互利基礎上,與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等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年均簽訂高油酸花生種植訂單1.5萬畝。
第三,創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機制。以花生為主導產業,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產業發展中的帶動作用,將全縣50余家規模家庭農場、合作社凝聚在一起,成立浚縣花生產業助推精準扶貧協會,在10個鄉鎮(街道)設立分會,以農民協會的組織形式把脫貧戶聚集在一起,或學技術,或幫勞動,實現增產增收。目前已有57家單位會員、105家個人會員入會,整體資產2億余元,產值近1億元,已幫扶帶動100多戶260人增收。
第四,創新資源綜利用機制。圍繞“吃干榨凈”,浚縣成立了“花生秸稈秧行”,創建了“中國花生秸稈電商交易平臺”,推進花生秧、花生殼等副產品資源化利用,輻射帶動周邊6個鄉鎮發展牛羊養殖和食用菌種植,帶動脫貧戶130戶,實現每年戶均增收3000元,花生秧、花生殼綜合利用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