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娟 蘭州黃河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師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建筑行業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建設工程本身就具有強度大、作業環境復雜等諸多特點,這些特點也使得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會面臨一定的安全風險。為了有效提升整個建設工程的施工安全性,還需要科學開展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并不斷提升風險管理的水平,以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
受建設工程本身特點及諸多外在環境因素的綜合影響,此類工程在開展中會面臨一定風險。雖然建設工程中的風險難以徹底避免,但卻能夠利用科學有效的措施來進行規避。在建設工程施工中開展科學的風險管理工作非常重要[1]。所謂風險管理簡單來說就是對風險進行科學把控,從業人員需要把施工過程中的各類風險點相聯系,并利用科學的方法來把各類風險降至最低,甚至消滅。
在構建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將內部督察、定期專項檢查、日常監督檢查、實體檢測相結合,通過多種渠道的管理方式,有效消除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風險管理體系構建情況如圖1 所示。內部督察小組的主要作用是對施工的情況進行定期抽查,其中包含日常監督檢測、施工安全管理等,并需要及時對檢查結果進行總結與通報。定期專項檢查需要在固定的時間中選擇性抽查一些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工程,例如起重設備以及高支模等,同時還需要將抽查結果向日常監督小組進行反饋。日常監督檢查小組的主要作用則是對施工中的各類風險進行及時的辨別,并需要在日常積極開展各項巡查以及監督等工作,做好安全監督的交底。實體檢測的主要作用是對安全網以及安全帽等各類防護設備進行抽樣檢驗工作,同時還需要對施工中各類設備的安全性能進行檢測,并需要把檢測的結果向日常監督小組進行及時的反饋。
2.1.1 法律不健全
現階段,一些建設工程在開展的過程中會選擇委托相關的安全監督機構進行安全管理工作。一些安全監督機構雖然明確表示會加強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并且也十分重視安全工作的開展,但是經費難以得到保障,人員與設備缺少磨合,導致實際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存在諸多問題,難以有效降低施工過程中的各類安全風險[2]。針對此類情況,相關部門還需要對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明確安全監督機構的責任,確保安全監督機構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做好安全監管工作,有效降低各類施工中的安全風險。
2.1.2 過于追求經濟效益
在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施工成本會對同一個項目進行多次劃分,再把劃分后的項目承包給不同的單位,從中獲取更高的管理費用。雖然企業收取了一定的管理費用,但卻沒有承擔起相應的管理責任,導致整個施工項目面臨諸多安全風險。除此之外,一些企業本身并沒有達到相應的施工標準,但是為了獲取更多利益,不惜冒著違法的風險而選擇開工,導致施工過程中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面臨重重阻礙。
從我國現狀來看,各種小型建筑企業眾多,而這些企業本身的制度并不統一,如果在建設工程中把項目進行過度劃分,反而會使安全以及培訓等方面的支出增加,無論對施工安全還是企業發展,都相當不利。
2.1.3 安全意識薄弱
不同企業對安全管理的工作態度不同,一些企業本身并不重視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在施工現場中也沒有科學設置各類安全標志,施工人員本身的安全意識也比較薄弱,開展施工的過程中會把各類施工材料隨意擺放,都會對施工安全造成嚴重隱患。在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滅火器是一項重要的安全防護設備,但很多施工現場的滅火器形同虛設,當火災突發時難以發揮出實際作用。一些企業為了減少成本,并沒有定期對各類施工設備進行維修與養護,導致此類設備受損,在施工過程中使用時可能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2.1.4 管理不當
管理不當主要體現在對施工人員的管理方面。總結近些年建筑施工傷亡情況發現,事故中存在著較為低級的失誤,許多傷亡事故實際上能夠避免。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缺乏安全意識,而安全管理人員沒有定期對施工人員開展安全培訓工作,沒有對施工人員進行正確的引導,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施工單位應注意科學開展安全管理,幫助施工人員加強自身的安全意識,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2.2.1 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
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能有效為施工單位規避各類安全事故,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來減少施工過程中的各類安全隱患。在開展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對于各類施工設備以及安全裝置的檢查,避免由于設備因素所引發的安全風險[3]。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可預見性,需要對后續施工中可能會面臨到的各類風險及時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
2.2.2 實施風險回避
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監督管理中科學開展風險管理工作,能有效降低各類風險的發生概率。在開展風險管理過程中,如果發現較大的施工風險,則需要及時對施工內容進行調整或暫停,并采取相應的規避與防范措施,盡量排除各類可預見的風險,提高施工安全性。
3.3.1 工程概述
以某城市醫療門診住院部為例,該住院部大樓的結構為剪力墻結構,其地下總面積約6 116.0 m2,地上面積約51 240.0 m2,總層高約為84.2 m。在27.5 m 層以下的外墻結構多為石材幕墻,其設備管道夾層下的墻面材質為玻璃幕墻。
建設工程施工過程安全監理工作的意義不容忽視。通過這一工作的有效開展,能減少施工過程中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4]。對于施工單位而言,還需要不斷完善現有的安全監理風險管理保障體系,并要依據工程實際情況確認安全監理工作的工作目標。一般來說,安全監理風險管理保障體系所涉及到的內容以及環節較多,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還需要對相應的責任進行明確的劃分,進一步提升安全監理工作的有效性。具體而言,可以把企業的領導層定為監理部門的最高領導層,并對整個建設工程負主要責任。也要明確員工責任劃分,進一步提升監理工作的安全監督管理效果。安全監理風險管理保障體系如圖2 所示。
圖2 安全監理風險管理保障體系示意圖
風險轉移簡單來說是指為了避免承擔風險以及相應的損失而有意識地把風險損失轉變為財務后果,并利用合同與協議的方式,把項目轉移到第三方。風險轉移主要可以分為非保險風險轉移以及保險風險轉移。前者一般是利用合同的方式把風險轉移到分包商等非保險第三方,后者主要利用分包及轉讓技術等手段,將自身的風險部分或者全部轉移至第三方,減小自身的風險壓力。
3.3.2 風險識別
依據上述工程的實際情況,施工單位中的安全小組開展了施工圖紙會審工作,并依據現場勘查等手段,來對當前施工過程中風險因素較大的位置進行了確認,并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及時建立起了風險識別檔案。
(1)對坍塌的風險進行識別。主樓基坑開挖過程中的深度最大值大約在9.64 m,因此還需要對現有的基坑支護進行進一步加強,避免坍塌等情況的發生。與此同時,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其地上的3 ~5 層的橫截面積為400 mm×1 100 mm,負2 層的大量截面為400 mm×1 200 mm,因此較容易發生坍塌。除此之外,在這一工程中,主體的高度如果大于50 m,則腳手架在進行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
(2)對起重傷害以及機械傷害的風險進行了識別。對于其中傷害的風險識別主要是在施工現場中配置了塔吊裝置,而基礎結構等因素可能會對這一塔吊裝置的穩定性產生不良影響,除此之外施工現場中的電梯等設備也可能會影響到架體結構的穩定性。對于機械傷害的識別,主要是源于這一工程建筑的主體建筑高度較高,而混凝土等在進行運輸的過程中,其泵機的穩定性難以得到保障,攪拌過程中,安全防護等裝置可能會引發安全事故。
(3)針對高空墜落的風險進行了識別。在施工過程中,施工電梯及塔吊平臺等均可能引發高空墜落事故。電梯井口等位置如果缺少安全標語以及相應的防護措施,也可能導致施工人員高空墜落的情況發生。在一些腳手架的架體部位及外墻間隙等,均有可能發生高空墜落事故。
3.3.3 風險監控
針對當前工程中所識別出的各類風險點,需要及時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風險監控措施。
(1)針對坍塌風險的監控措施。在施工現場中,可依據主樓的基坑選擇合適的支護樁,并組織專業人員來對支護樁的具體方案進行討論,確保施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需要把大量工程項目作為整個坍塌風險監控中的重點內容,集中線荷載在15 kN/m 以上的模板支撐結構體系還需要有效選擇鋼制類型的材料,確保整個結構的穩定性與牢固性。
(2)針對起重傷害與機械傷害的監控措施。針對其中傷害風險,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安排專業人員來進行塔吊的安裝工作,且施工單位需要對塔吊的合格證以及說明書等進行仔細核對與檢查,確保塔吊的承載能力[5]。同時在頂升階段還需要落實告知制度,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安裝人員要嚴格依照施工方案以及相應的說明書來進行安裝與布置作業。針對機械傷害風險,需要施工單位依據安全技術與生產管理的規范建立起安全操作制度,并保證上崗人員經過相應的安全技術培訓,能夠全面掌握機械設備的正確使用方式與維護方法。施工單位也需要在日常安排專門的人員對設備進行檢查與維護,確保各項設備的安全性。
(3)針對高空墜落風險的監控措施。施工單位需要在腳手架的架體外側配置相應的安全網以及防護欄桿等,同時還需要針對施工層以下區域按照10 m 間隔距離設置相應的安全平網,腳手架的架體內立桿和建筑物之間的最大距離應盡量控制在50 cm 之內。通道口等區域需要配置相應的防護欄桿,并且要按照10 m 的間隔配置安全平網以及腳手板。
在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監督管理中,風險管理十分重要,通過這一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整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在進行風險管理的過程中,施工單位需要積極落實風險管理的各項原則與要求,進一步加強對于整個施工過程的統籌管理,并在這一過程中認真分析各類現存問題,及時找出階段性工作中的不足,并做出針對性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