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萍,王琪,張月,曹雨
1.泰安市生態環境局泰山分局;2.泰安維特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現階段,針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作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1-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此問題作出指示,強調對農村污水的治理要因地制宜,通過生活污水的治理切實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經調研,針對東平縣農村生活污水的問題,主要來源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生活污水,主要為做飯廢水、洗衣廢水、洗浴廢水,富含有氮、磷、有機物以及細菌、病毒等污染物;排泄物污染,不經沖洗的排泄污染物長時間堆放,深入土壤,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畜禽類污水,動物排泄及圈舍維護產生的污水。農村生活污水水質按《生活污染源 產排污系數手冊》(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估算取值(表1、表2)[4]。

表1 農村居民生活污水及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系數

表2 農村居民生活污水及污染物產生量統計表
東平污水處理廠早在2005年已經建成投入使用,位于稻香街以南,宿昌路以西,占地面積65000m2,約合98畝。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50000m3/d,目前主要處理東平舊城區的生活污水及北部經濟開發區的工業污水,實際進水量約為4.5萬m3/d,基本滿負荷運行。設計水質為:COD≤400mg/L,BOD≤180mg/L,SS≤200mg/L,NH3-N≤35mg/L,TP≤4mg/L。進水水質按照生活污水設計,取值較低,基本沒有處理工業廢水的能力。污水處理廠采用氧化溝工藝,設計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 A 標準。處理后的污水排入城區排污溝,依重力流排入稻屯洼,利用原有的澇洼地,因地制宜建設了5200多畝的濕地水質凈化工程,通過進一步凈化污水處理廠的中水達到改善水質的目的,通過大清河進入東平湖(圖1)。東平縣第二污水處理廠于2016年建設完成,采用較為先進的污水處理工藝預處理+水解酸化+A/A/O+徐凝沉淀+纖維轉盤濾池+消毒,其設計規模為5萬m3/d,其中一期工程處理能力為2萬m3/d,二期工程處理能力為3萬m3/d,建設地點位于濟荷高速公路西側,白吉河以南,貫中大道以北。采用“預處理+水解酸化+A/A/O+徐凝沉淀+纖維轉盤濾池+消毒”工藝。出水標準:廢水處理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要求后經白吉河匯入稻屯洼。主要收集處理東平縣北部經濟開發區及宿昌街以西貫中大道以北新城區產生的污水。東平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建成后將極大地改善周圍水體環境,對治理水污染,保護當地流域水質和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圖1 東平縣第一污水處理廠現狀
經過調研東平縣14個鄉鎮,東平縣已建村鎮污水處理設施29處,在建污水處理設施18處,村鎮污水治理現狀是一部分排入鄉鎮上正常運行的污水處理站,少部分住戶洗衣、洗菜用水能充分用于水沖廁,大部分村莊沒有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污水主要是通過村莊內雨水溝收集,最后排入村莊周邊河流、下滲或經村內主干道的蓋板溝、明溝,雨污水合流就近排入坑塘、水溝。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提出及推進,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才慢慢起步,治理工作逐步開展。最近治理工作開展較迅速,隨著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的不斷推進,此項工作得到快速推進,尤其污水處理設施數量增加較快。但在快速的工作推進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問題需解決:
(1)縣、鎮、村三級資金支付廠家不到位,留下尾部工程配套不齊,達不到運轉條件。
(2)工藝的適宜性和穩定性較差,社區入住率低,導致污水處理量達不到前期設計規模。部分設施實際運行水量甚至不足設計水量的10%,導致處理設施經常處于干涸狀態,無法正常運行;還有部分污水處理設施,工藝選擇不當,不能適應小水量生活污水的處理要求,也經常處于干涸狀態。由于對農村實際情況了解較欠缺,實際資金壓力較大等原因,部分處理設施存在工藝選擇不合理問題。
(3)缺乏后續維護、運行資金和管理保障,導致已有工程基本失效,環境問題依舊,同時造成嚴重的浪費。在建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在對現場技術人員的訪談中了解到,一定比例的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不知道所運行污水處理工藝的核心處理單元及運行參數,對設施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從而導致處理設施損壞并閑置;部分設置交由村民管理維護,存在因專業知識缺乏維護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對運行中出現的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同時在對剩余污泥排放的調研中發現,農村污水處理系統運維中存在較為普遍的問題,某些小型處理設施缺乏必要的排泥機制。由于技術人才匱乏,東平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效運營存在較大隱患。
(4)此外,在實際工程建設中只在乎污水處理設施本體工程的建設,對配套管網未進行足夠重視,從而導致所建成污水處理設施不能正常發揮作用也是導致各鄉鎮農村水污染嚴重的重要原因。各鄉鎮建設了相應的污水處理設施及部分污水干管,但實施的污水管干管未延伸到居住區內部,截污干管較短,加之上游污水支管及出戶管未改造實施,導致現狀進水量較少,基本處于極低的負荷運行狀態或已荒廢,造成資源閑置浪費。
(5)管網覆蓋率較低。污水收集管網配套不足是我國城鄉污水處理建設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農村尤其突出。近年來,隨著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推進,一些地區在中央及上級資金的支持下先期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但是,由于管網建設資金需求量大,管網建設沒有同步跟上。有些地區則在政府主導下建設了覆蓋度較高的主干管網,但是缺乏對農戶參與的引導,支管入戶率較低。污水處理設施管網建設明顯滯后,導致污水無法有效收集,影響了整個污水治理工作的成效。調查中發現,部分污水處理設施的實際處理水量遠小于設計水量,除農村生活污水設計用水定額偏大外,管網覆蓋率不足,生活污水難于有效收集是造成此類問題的另一大重要因素。
從當前的研究來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的技術研發進展較快,技術已經不再是影響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問題關鍵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如何長效運行管理[5,6]。
(1)提高群眾的思想認識:一方面,提高基層干部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增強村民對于生活污水處理的環保意識,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在實施過程中,只有得到政府和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推進。
(2)完善后續運行經費。地方政府需要統籌謀劃,整合有限資源,確保污水處理工程的正常運行。可以借鑒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的經驗,采取多元化方式保障資金來源[7-9]。例如農村廁所改造、小流域整治等;同時可以優化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探索運行經驗。
(3)健全運營和管護機制。污水處理工程是三分建七分管,能否長久地發揮污水處理站的作用,除了前期的設計、施工滿足規范要求,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完善的運營管理體制。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管理問題,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建立專門的運營和管理機構。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來負責運營,運行得到保障;二是建立長效運行行管理制度。三是安排專人管理。使污水設施一次建設、長久使用、持續發揮應有效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