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宣傳思想工作和媒體融合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指出宣傳思想工作進入了守正創新的重要階段,強調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提出必須緊跟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充分彰顯了對全媒體時代的深刻洞察、對媒體融合發展的科學謀劃。把握全媒體發展大勢,做好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既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時期行業報宣傳工作面臨的緊迫課題。
完成新形勢下宣傳工作的使命任務必須察大勢、觀大局、謀大事,擺脫慣性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主動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自覺學網謀網,建好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不斷提高建網管網用網的能力和水平。
陣地是發出黨和人民聲音、傳播先進思想文化的基本依托,是把黨的主張變成群眾自覺行動的重要抓手。構建大宣傳格局,必須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陣地建設,適應全媒體時代要求,堅持移動優先策略,建設好自己的移動傳播平臺;一手抓陣地管理,旗幟鮮明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新聞網站。
無論在任何時代,“內容為王”都是永恒不變的真理。要把內容建設作為宣傳工作的根本所在,加強權威發布,準確把握決策部署的精神實質、主要內容和根本要求,占領輿論制高點。要加強精準解讀,找準宣傳主題與新聞元素的契合點,抓住政策措施與群眾關注的結合點,把握好時度效。
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既是構成本領能力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本領能力的方法路徑。面對錯綜復雜的輿論生態,進一步提升宣傳思想工作的本領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更為緊迫。要按照增強“四力”的要求,以提高政治能力為根本,以增強專業本領為關鍵,以培養創新能力為緊要,以養成優良作風為保障,著力把強隊伍和強工作結合起來,促進宣傳隊伍整體素質大提升,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和全媒體時代的業務專才。
對行業報來說,構建全媒體時代大宣傳格局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一部分行業報由于起步較晚,目前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對全媒體時代宣傳工作的特點規律把握不夠準,抓融合發展的緊迫性不夠強,工作思路不清晰,缺乏頂層設計和制度措施,存在條塊分割、資源分散、力量薄弱、制度缺位、保障乏力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還處于被動跟跑狀態。
往往注重就某項工作、某項政策進行宣傳,存在臨時突擊和碎片化現象,宣傳工作的預見性、計劃性、系統性不夠,缺乏從整體性、連續性上把握和發力。系統上下協調同步不夠,沒有很好地形成上下聯動、同頻共振的合力。
面上“漫灌式”較多,因地因人“滴灌式”較少;文件語言和官方話語多,形象直觀和喜聞樂見還比較欠缺;宣傳還有盲區和死角,特別是基層宣傳“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這些問題既是行業報宣傳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痛點和堵點。
行業報要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
作為行業報,重大主題宣傳要體現專業特色,突出深度。要結合行業工作實際闡釋中央精神,明確重點要求,充分展示集中宣傳的聲勢和影響力。比如,《中國組織人事報》濃墨重彩做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喜迎黨的二十大重大宣傳,連續推出35個黨史故事報道,系統宣傳黨的組織工作史和人社工作史;采寫追尋黨的足跡、講好惠民故事系列報道,唱響組織人社好聲音;刊發黨的十八大以來組織人社工作成就系列報道,從黨的建設、干部工作、人事工作、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各方面撰寫綜述,獻禮黨的二十大。
一是大力宣傳重大部署、重點政策。綜合運用消息、通訊、綜述、評論、新媒體等手段,突出報道行業重點工作、重要會議、重大活動等,形成宣傳聲勢。二是聚焦重點開展成就報道。利用系列報道、連續報道的形式,充分運用小切口呈現大主題、小故事反映大變化、小視角折射大時代,展示各地的實踐探索以及發展的巨大成就。三是講好先進典型故事。防止內容空洞化、舉措臉譜化,多講群眾關心、輿論關切的內容,多講基層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的事跡和精神。
作為組織人社領域專業報紙,《中國組織人事報》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深刻認識全媒時代的挑戰和機遇,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來認識媒體融合發展工作,全面把握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
海岸電臺根據通信設備組成和使用環境要求,相應分為發信臺、收信臺和中控臺三個功能區域。南海海域除廣州海岸電臺為三址臺外,其他海岸電臺均為二址臺。
一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牢記職責使命。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正能量為總要求,弘揚主旋律,講好組織人社故事。
二是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方面從嚴治報抓管理,一方面媒體融合抓轉型。堅持“轉化”的媒體融合方向,把報紙的權威優勢、公信力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新媒體的發展優勢。
三是堅持穩中求進,實現重點突破。在現有報網微基礎上,錨定新要求,立足實際、接續探索,力爭在媒體融合典型宣傳上實現重點突破。
①精心做好策劃。新媒體宣傳重在原創和報紙內容再造,開展新媒體報道策劃、活動策劃要突出原創性、互動性、針對性。緊跟中心工作,策劃重點選題,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宣傳。調動各個采編部門融媒選題策劃的積極性,舉全社之力落實融媒報道。加強視頻、圖解策劃力度,圍繞報道中心,找到報道內容與受眾的契合點,激發讀者共鳴,策劃出有影響力的選題。比如,對重大活動進行重點報道,在第一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首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大會、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及世界技能大賽籌備期間,策劃推出《博士后到底是個什么后》《絕技絕活!大開眼界!》等新媒體原創作品,產生廣泛影響,讓重大賽事“火出圈”。
②提高內容質量。圍繞中心工作,打造特色化、系列化的精品欄目,架設起中央和地方的“網絡信息橋梁”。比如,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做優做強網站要聞要論、政策解讀、視頻、網絡熱評等頻道,加大微信原創力度。強化政策宣傳共情能力,以小見大,以講故事的方式做好政策宣傳工作,故事生動新穎有感染力、避免落入俗套,增強內容貼近性。比如,打造“小祖”“小欣”等本報品牌形象,爭取在原創圖解和短視頻上取得新突破,持續輸出有價值的內容。
③豐富表達形式。創新語態,從“俯視”向“平視”轉變,熟練運用網言網語。創新形式,在原有的圖文、視頻基礎上,嘗試使用豎屏短視頻、H5、長條動漫、數據新聞等多種表現形式。創新制作包裝手法,在保障內容權威性的基礎上提升圖解、視頻的“顏值”。比如,充分發揮新媒體直觀形象的優勢,運用海報、視頻、圖文等豐富的表現形式,全方位宣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在社保、就業等方面成就。
④推進報網微融合。加強新媒體與報刊稿件統籌,記者編輯的采編原則上“一采兩稿”,既為報刊寫稿,也為新媒體采寫具有網言網語氣息的稿件、音視頻或制作圖表。新媒體編輯運用好報刊供稿資源,聯系一批知名專家,建立通訊員隊伍,拓寬原創稿件來源渠道。同時,要加強統籌,避免報刊與新媒體稿件同質化,打造新媒體品牌,形成風格,掌握節奏,相得益彰,各具特色。從行業報上選編的稿件按照新媒體傳播口語化、大眾化、生活化的特點,重新制作標題并進行文字轉化,提高文稿質量和吸引力,確保傳播效果。
有效運用外聯平合,拓展構建分發渠道,推進鏈式傳播,使新媒體內容經過不同平臺端口的傳播,形成持續聲浪。
①用好“學習強國”首頁頻道、記協融媒平臺等展示平臺,增強優質內容的曝光率,提升融媒作品在全網的影響力、公信力。比如,借助中央權威互聯網平臺擴大宣傳效應,重大述評《守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述評》反響強烈,當天轉載點擊量高達158萬,點贊量達6.3萬。
②加強與其他新媒體平臺和網站的聯系,建立稿件定期推送機制。與市場化媒體開展合作,利用平臺定期向其推送優質內容,市場化媒體導入流量,增加關注度,共同提升品牌價值。
③注重發揮人際傳播作用,內容增強互動性,通過開展互動活動,吸引讀者注意、將內容轉發至朋友圈,實現二次傳播。比如,持續加強互動,開展《咱村的小康故事》征文活動,講述小康路上的黨建故事,宣傳地方特色經驗,其相關內容在組織人社干部朋友圈廣泛轉發,受到好評。
①建立融媒協調機制。報社成立融媒協調小組,實現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形成全媒體報道有機整體,基于新媒體部的“團隊戰”與基于全社力量統籌協調的“大作戰”相結合,從整體上提升融媒協調的工作效率,打造融媒精品。
②推廣項目制。重大專題宣傳打破報社部門界限,提升整合資源效能,組建項目團隊,聚焦重大選題,創新融媒制作。
③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建立以能力、業績、貢獻為考核事項的評價機制,將新媒體原創作品納入采編人員績效考核,從影響力和選題專業度雙重角度進行綜合評價。
①加大政治理論學習力度。推動政治理論學習常態化。采編人員積極將政治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主動為融媒內容創作輸出提供有思想、有價值的策劃。
②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全媒體人才,強化人才培訓。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把更多熟悉新媒體的青年人才充實到相關崗位。
③優先投入。堅持移動優先策略,加大對融媒作品生產的投入,在添置設備、引進人才等方面向移動端傾斜。
行業報要著眼全媒體時代宣傳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牢記使命,守正創新。既要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又要以全媒體理念為指引,堅持問題導向和受眾需求導向,推動宣傳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推進媒體融合,擴大輿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