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愉,夏 霽,歐裕美
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是認知活動的核心,是認知的過程。認知是知識的習得和使用,是一個內在的心理過程[1],即人腦通過個體思維對事物進行感覺、知覺、判斷、想象,并形成概念的一系列信息處理方式和認識世界的過程。認知活動的最高表現形式是將事物進行有意義的概念化并形成概念結構。語言根植于認知,是概念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概念的表征。因此通過語言這扇窗,可以觀察到人腦的思維過程,研究人類概念化認識事物的結果。
傳統修辭學認為隱喻是語言的一種修辭手段,而當代認知隱喻學的研究表明,隱喻的作用遠不止于修辭。隱喻具有認知功能,為認知事物提供了新視角。隱喻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隱喻增強了語言表達效果,使語言更加豐富、生動。有研究指出語言中70%的詞義是隱喻或源于隱喻[2],而任何隱喻性的語言背后必定折射出其思維和基本概念系統的隱喻性[3],即處于表層的隱喻性語言掩蓋了處于底層的認知概念系統,即概念是隱喻的,因此概念隱喻是理解隱喻性語言的出發點。概念隱喻理論認為組成隱喻的源域與目的域通過投射將事物間的概念關系進行選擇、對應并形成關聯,不斷產出新隱喻、新認知。這一隱喻的認知觀為專家學者觀察財經英語的隱喻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概念隱喻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在中國知網以“財經英語”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后可知,近年來對財經英語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觀點:馬巧玲等認為在共享經濟逐漸登上歷史舞臺的今天,國際貿易往來頻繁,共享經濟在一些有能力的企業帶領下,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財經英語作為國與國之間交流的橋梁,地位有所提高,對我國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有著不小的促進作用[4]。李婷認為財經英語伴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快速發展而產生,保存著語言的本質,主要在各種國際交流合作場景中使用并發揮強大作用,應當利用財經英語的重要性、實用性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5]。薛俊邁認為財經英語在中西方交往中起到傳遞、促進作用,中國經濟在大環境下轉型,財經英語在新常態中繼續促進貿易發展,在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6]。以上研究成果認為,財經英語作為一種財經活動溝通的媒介,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日趨重要。
就財經英語的特點而言,宋一鳴提出,財經英語無法脫離其語言的本質,在運用中展現出專業性、關聯性和簡潔性特點[7]。呂曉華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站在世界各大企業的角度分析財經英語,認為其語言特點體現在專業性、精確和精煉性[8]。瞿于翔認為,財經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其更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下促進了各國經濟交流,減少了國際糾紛[9]。陶蘭以語言經濟學為基底分析財經英語的文體特征,認為財經英語具有專業詞匯多、風格簡潔精確、新詞頻出、對比性詞匯豐富、句式短小精悍等語言特點,與經濟學中的成本收益理論相吻合[10]。章晨認為,金融英語作為金融這一特殊行業的語言,其形成、發展與特定的社會經濟背景分不開,體現了一定的社會時代特征尤其是經濟特征;在詞匯、句式及篇章方面,財經英語的語言特點鮮明[11]。孔霜梅分析了財經英語的內在規律性,指出財經英語的詞語特征包括運用通俗詞、慣用語和“顏色”詞,其句法特征包括常用比較級、數字表達和修辭[12]。孫金琳認為財經英語詞匯會因當時的語境而產生意思的差異,英語詞匯存在一詞多義或者轉喻隱喻等[13]。以上研究認為,財經英語呈現出專業性強、詞匯豐富、表述簡潔等特點,間或采用一些顏色修辭、數字修辭手法。
綜上所述,以上對財經英語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財經英語的語言和文體特點上,如總結特色詞匯、歸納其句法特征和詞匯修辭手法等。這些研究既對財經英語的教學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財經英語,學習財經領域知識。但這些研究僅關注語言意義本身,并沒有揭示語言本質。故本文從認知語言角度出發,以隱喻作為切入點,考察財經英語隱喻性表達,剝絲抽繭,揭示構建財經英語豐富表達的概念,進一步揭示人們對事物的認知規律。
財經包括財政、金融與經濟,涉及市場營銷、會計、金融、國際貿易、統計和財稅等一切與金錢相關的領域,專業性強。以往的英語教學常將財經英語歸入專門用途英語類別,研究主要集中于財經英語的詞匯及句型結構、修辭手法和文本翻譯方面。然而,認知語言學強調隱喻在商務經濟類文本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許多學者指出財經類文本的語言具有高度隱喻,各概念隱喻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彼此相互交織。如fitness(健康)概念隱喻與economics is sports(經濟學就是體育)、economics is competition(經濟學就是競爭)等概念隱喻緊密相連,根據作者需要更完整地表達經濟現象。除此之外,財經英語還借助disaster (自然災害)、leisure park (游樂園)、family bond(家庭關系)、space(空間關系)等基本概念來映射財經狀況。Boers的研究指出,經濟語篇的隱喻常涉及保健(healthcare)、健康(fitness)、運動(sports)、競技(racing)、機器與機械(machine & mechanics)、戰斗與戰爭(fighting & warfare)類詞語表達[14]。如:The debts cripple the company,so the company has to undergo surgery.One of the measures is to slim the body and try to stay head of the market.(債務壓垮了這家公司,因此公司不得不進行改革,其中的舉措之一便是裁員,以保證公司在市場中仍保持領先。)由此可見,人們對于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的認知,首先建立在人類對自身身體狀況及所參與活動的基本概念基礎之上,進而將這些基本概念中的部分特征對經濟現象進行投射,在語境的作用下激活經濟文本的隱喻,使晦澀難懂的財經概念鮮活起來,也使文本易于為讀者理解。
然而財經英語文本中的概念隱喻遠不止于此。本文從認知隱喻學角度,系統深入探討財經英語語篇中的“地形概念隱喻”。文中所有例句均來源于網絡版期刊《經濟學人》的財經報道。
地形即地貌形態,是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各種局部的空間實體狀態,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表起伏狀態。我們通常熟知的地形(本文僅指地球,以下出現的地貌形態均指地球)主要有山丘、平原、盆地、河谷、高原、冰川、湖泊、半島、海灣等。通過各類地形及其相關詞匯表達經濟形勢是財經英語的獨特現象。財經英語中的地形地貌隱喻主要涉及山隱喻、平原隱喻、河谷隱喻及水域隱喻。其中,山這種地形自上而下可以分為山頂(peak/summit)、山坡(hillside/slope)和山麓(foothill)三部分。而山崖(cliff/precipice)則指高山中陡立的崖壁。
經濟屬于人類生活中生產、分銷、貿易以及不同代理人對商品和服務的消費活動的范疇,經濟的運行以高低、快慢、大小等變量體現出來,與運動和地形的變化十分契合,財經英語經常借用山的形狀、地貌充分和生動地映射經濟的變化狀態。
(1)Debt mountain casts shadow over booming Dubai.Despite the unprecedented economic boom in the first six months in Dubai,the sheikhdom still struggles with debt it piled up befor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堆積如山的債務給蓬勃發展的迪拜投上了陰影。雖然上半年迪拜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但其仍受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前就已高企的債務所困擾。)
(2)The peak-oil concept was devised by the late M.King Hubbert,who correctly predicted in 1956 that oil output in the lower 48 states of America would peak by around 1970.(石油峰值概念由已故的哈伯特提出,1956年哈伯特正確地預測了美國48個洲的原油產量將在1970年左右達到峰值。)
(3)Resisting trade protectionism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There’s creeping protectionism now,that’s very dangerous.It is a slippery slope.(抵制貿易保護主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現在保護主義日趨嚴重,這很危險,如同身處滑坡一般。)
(4)There’s plenty of fear on both Wall Street and in Washington that fiscal wrangling over the cliff will ensure continued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and subdued business confidence for the next few months.(華爾街和華盛頓非常擔心對財政懸崖問題爭吵將會使股票市場持續波動并削弱投資者對未來幾個月的商業信心。)
平原為陸地上最平坦或起伏最小的區域,海拔200米以內的稱為低平原(plain),而海拔200~500米的稱為高平原,即高原(plateau)。平原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地勢開闊而平坦。財經英語常選取平原概念中地勢平坦的特點來喻指各種財經狀況和數據的平穩性。
(1)Spain’s economy: plain sailing no longer,for a decade or more,the Spanish economic galleon has been blessed with a following wind and full sails.(西班牙經濟:經歷了過去十多年來的平穩快速發展,西班牙的經濟不再一帆風順。)此處用概念隱喻的山形源域plain(平坦)映射西班牙的經濟發展之路不再一馬平川般順利,西班牙經濟之舟不再一帆風順。
(2)The IEA has not until now committed itself to a firm prediction for when oil supplies might cease to grow.Its latest energy outlook,released last month,says only that conventional oil is“projected to reach a plateau sometime before”2030.(國際能源機構直到現在才對石油供應可能停止增長的時間提供肯定的預測。上個月發布的最新能源觀點預測普通油將于2030年前達到高穩定期。)
河谷通常指在流水沖刷侵蝕作用下形成與發展出的帶狀延伸凹地。河谷由谷底(bottom)和谷坡(slope)組成。谷底為河谷的最低地帶,流水順著谷坡下行,流至谷底。因此財經英語借河谷的地勢特點,喻指各種經濟的下行運動。
(1)The government is taking measures to help the farm product export out of the valley and put it back on the highway.(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救農產品出口于低谷,使其迅速恢復發展。)
(2)India’s economy: Is this the bottom?(印度經濟:這是谷底嗎?)
(3)Those investors who thought that they had timed the bottom of the market have been proved wrong again and again.(那些認為已經預測到市場到達谷底時間的投資客一次次被證明是錯誤的。)
(4)A recession begins just after economy reaches a peak of activity and ends as the economy reaches its trough.Between trough and peak,the economy is in an expansion.(經濟衰退開始于經濟活動達到頂峰,結束于經濟活動到達谷底。在頂峰和低谷期間,經濟活動處于擴張期。)
地形還包括沼澤(swamp)、海濱(sea),瀑布(waterfall) 等形態。由于各種水體有能使物體下沉、使生物窒息甚至消亡的特點,財經英語中常用這些水體形態喻指消極的經濟狀況。
(1)Republicans blamed Obama for a lack of leadership and said his Democrats had been unwilling to consider a fundamental overhaul of governmentrun healthcare programs that could swamp the economy in coming decades as the population ages.(共和黨人責備奧巴馬總統領導不力,稱民主黨不愿對國家運行的醫療項目進行檢查,這將在未來幾十年,由于人口老齡化而使美國經濟陷入困境。)
(2)With more than 55,000 articles and 63 separate levies,the Brazilian tax code is a monster.Armies of lawyers are deployed to decipher them.There are taxes on top of taxes,a fiscal “waterfall”that can drown business or flush it underground.(巴西的稅法包含了55000多個稅務條款和63項獨立征稅,如同一只龐然怪獸,需要聘請大量的律師對其進行解讀。種類繁多的稅目,如“財政瀑布”般的巨額支出,可淹死其企業,使其無法生存。)
(3)For a decade or more,the Spanish economic galleon has been blessed with a following wind and full sails on the sea.(西班牙經濟這艘大帆船在海上順風全速航行數十年。)
(4)Greece debt crisis is on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希臘的債務危機只是冰山一角。)
從經濟是山、經濟是平原、經濟是河谷及經濟是各種水體的隱喻例子可以看出,各種地形均有各自的組成部分。通過選擇不同地形的不同組成部分映射不同的財經現象可知,經濟是各種地形這一概念隱喻成功的、表達運行中的、不同的財經狀況。
然而對于不同地形的組成部分的選取是非任意性的。財經英語的地形隱喻與地形起伏的特點密切相關。按照地形變化特征,我們將地形詞匯大致歸納為三類:下降地形、起伏地形和平行地形。
上文中的沼澤(swamp)、瀑布(waterfall)、海洋(sea)、河谷(valley)、山坡(slope)及山崖(cliff)分別是各種水體、河谷和山地形的組成部分。這些地形本身有著明顯的下降趨勢,因此本文把上述地形劃歸為下降地形(down),例如:slip down the slope、go down into the valley、fall off the cliff等。這種下降的地形特征被投射到財經英語中,主要用于描寫下降的市場經濟變化活動。如與懸崖有關的地勢特征為陡峭(steep),常用來形容經濟活動的急劇下降,如:steepest recession。海洋的特征為可以淹沒船只,因此submerged economy喻指下沉的經濟。
然而諸如mountain(山) 和hill(嶺)等地形兼有上升和下降的趨勢,因此將其歸入起伏地形。地形的起伏也與經濟活動的上升和下降有關,如climb up the mountain、run down the hill等,因此常用來形容市場價格、指數、指標、物價、數字等的起伏波動運動,如tax hikes (稅收上升)。而冰山在運動過程中會逐漸伸出水面,故iceberg(冰山)應被歸入起伏中的上升地形行列。但因人們對冰山的認識更多指向其隱藏在海水之下不為人眼所見的部分,因此iceberg的這一顯著特征就被投射到經濟現象中,喻指隱藏著的財經危機。
平行地形則體現在plateau(高原)或plain(平原)地形上,高原和平原都具有“平坦”和“廣闊”的特征,這些特征投射到經濟中,用以形容經濟運行的平穩性、安全性。在財經英語中,plateau phase即“平穩期”之意。
近年來,戶外活動愛好者越來越喜歡借助各種地形地勢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水面運動有潛水、沖浪、滑水等;山地運動及山下活動有登山、速降、攀巖、巖降、蹦極,在河谷開展漂流等活動。人類借助在這些活動中的體驗來闡述抽象的經濟活動概念。
(1)Some policy analysts and legislators who say it will be much easier to negotiate a budget deal going over the brink call themselves the cliff-divers.(一些政策分析者和立法委員將自己稱為懸崖跳水運動員,他們認為協商達成預算協議來越過財政懸崖將會變得更為簡單。)
(2)Wall street week ahead: jumping off “cliff”with a bungee cord.(華爾街一周展望:套上蹦極繩的股市懸崖跳。)
(3)If we do go off the cliff,there might be a trampoline at the bottom that allows us to bounce back up,after Congress passes a bunch of retroactive new measures uncliffing the cliff.(如果真的跳入懸崖,那么在國會出臺一系列的補救新措施來解除懸崖危機后,崖底也會有一個蹦床,使得經濟可以反彈回來。)
(4)The world’s biggest informationtechnology firm is diving into green technology and the health business.(世界最大的信息技術公司涉水綠色技術與健康行業。)
(5)The future of corporate IT is either surfing a digital wave or drowning.( IT企業要不做弄潮兒,要不溺亡于潮汐中。)
(6)The higher house prices climb,the more they are likely to fall.(房價爬得越高,跌的可能性越大。)
懸崖跳水(cliff diving)、蹦極(bungee jumping)、蹦床(trampoline)、潛水(diving)、爬山(climbing)及沖浪(surfing)運動分別是在懸崖、海洋和山脈上開展的運動。這些運動都是由上至下的運動形式,這種運動的特征也經常被投射到經濟運動中。
例(1)到例(3)中,在懸崖地形上開展的體育運動形式分別有懸崖跳水、蹦極和蹦床。與室內跳水不同的是,懸崖跳水運動員要從高達二十幾米的懸崖跳入水流湍急的自然水域,因此懸崖跳水具有死亡的危險性,故懸崖跳水被譽為世界上最驚險的體育項目。在例(1)中,部分政策分析者和立法委員認為美國經濟應當冒險跳入懸崖,才能更容易達成預算計劃。例(2)的蹦極跳和例(3)的蹦床運動在運動方向上則剛好相反。蹦極跳是一種順應地球重力,由上往下的“自由落體”運動,而蹦床則是利用反彈力進行的由下至上的運動。經濟運動的蹦極跳和蹦床跳均提取了這兩種運動 “反彈”的特性,投射并強調經濟活動中的“反彈”效應。
蹦極跳中運動員雙腳被蹦極索(bungee cord)系著,下落后會反復彈起落下(bound and rebound),并最終被拉回起跳點。因此在股市活動的蹦極跳中,股市首先呈急劇下降趨勢,進而在一定時期內出現一段反彈而后回落的過程,但最終經濟水平能回到起跳高度。美國股市也必將如蹦極一樣經歷一次大起大落的過程。蹦床跳中,如果反彈力逐漸減弱,運動員只能不停地重復低水平的彈跳動作。因此經濟活動的蹦床跳喻指如果如經濟不能一次性反彈上升至一定的高度,在較長一段時期內將出現反復起伏的困境。
例(4)中的潛水雖是一種下降活動,但是潛水的另一主要特征是為了“探索和發現”事物,因此在經濟活動中,把經濟大背景隱喻成海洋,把潛水具有探索的特征投射到經濟活動中,隱喻嘗試性的經濟探索活動。例(5)中,人們的海上沖浪活動看起來極酷,但該活動本身極具危險性和不確定性,不能忽視沖浪本身的潛在威脅,因此在活動前要對海洋生物、潮汐、暗流等知識進行了解,否則沖浪者極有可能溺水身亡。沖浪的挑戰性、危險性和不確定性與經濟活動的特征相吻合。經濟活動猶如沖浪,身處其中的企業既要有膽識又要做好風險管理,才能乘風破浪,逐浪風頭。例(6)中的climb(爬山),由于涉及向上運動的趨勢,因此常被用來形容市場經濟中指數等的攀升。
從以上分析可知,人類在大自然中開展的各種運動體驗直接投射于各種經濟活動中,地形和運動一起形象地表達經濟活動相應的特點。
財經英語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媒介,是人類社會進行貿易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在財經英語中,以人類認知的生活環境和自然現象,如地形變化、山巒起伏、潮起潮落現象等作為源域,將各種經濟活動作為目的語,通過源域到目的域的特征遷移,生動具體地表達各種抽象的經濟現象。人們借助地形地勢開展的活動體驗,或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在經濟活動中,構建出經濟活動即是在地形上開展的活動這一概念。這種將地形及其相關活動詞匯廣泛使用于財經語篇的現象正是人們對于“經濟是地形”這一概念思維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