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明華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長勝街道龍泉村充分挖掘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和歷史文化資源,做好“旅游+”文章,通過美環境、興產業、優治理,創造了“1+1>2”的價值,鋪就了一條強村富民路。2021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03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萬元。龍泉村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旅游+特色打造,讓村落活起來。以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為契機,引進杭州火石品牌策劃公司,以“小組團、多風格、低成本、鄉土化”為理念,結合“山、莊、田、泉”錯落有致的地理形態,將村容村貌景觀按照4A級旅游景區標準進行升級打造,建設了核心接待區、泉水養生區、泉耕生態區、泉上農莊休閑區、民俗文化區、田園農樂區、泉潤棗樹區七大功能分區,滿足了不同游客的體驗和需求。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特”的思路,對全村310戶居民房屋外墻、院墻及院門進行了修繕、美化,村里的“老房子”換上了“新裝扮”,形成了獨具特色、個性鮮明的村莊風貌。
旅游+環境治理,讓村莊靚起來。以“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為起點,先后實施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緩沖區生態修復、村莊生態資源保護、土地資源合理開發等項目,累計栽植山桃、山杏、側柏等樹種7萬余棵,保育百年以上古樹111棵,村內綠化覆蓋率達60%以上,初步形成了“家家有果園,戶戶有古樹”的生態布局。投資1.1億元完成生態環境修復、科普文化長廊、集污管網入戶改造、道路硬化等項目,村莊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采用“農戶+公司+村監會監督”的環境治理模式,農戶負責衛生保潔、綠化、秩序等門前三包,蘭岳龍泉旅游有限公司負責村莊公共區域環境衛生整治,村監會負責定期檢查考核評比,確保村莊整潔,無衛生死角。如今,一幅“山水相映、林木繁盛、瓜果飄香”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旅游+資源盤活,讓產業旺起來。通過村委會引導、農民自愿、社會參與的方式,多種途徑盤活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資源,村莊農宅空置率由原來的50%下降到5%以內,昔日破舊閑置的農房變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村里統一收儲整治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采取出租經營或合作經營的方式,吸引工商企業發展休閑農業、觀光體驗旅游、康養產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建成了龍泉客棧、田園香居等高端民宿,厚德酒坊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寧夏濟仁堂等康養企業入戶龍泉村。引導村民回流到農村利用閑置農房就地創業,打造出郭江老磨坊、鄉間別署等51家本土農家樂,帶動500余人創業就業。通過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打通城鄉間資本、人才等要素的流通渠道,拓寬了龍泉村產業發展空間,逐步形成“吃住學游購娛”全要素多領域的旅游新業態,2021年接待游客總量116萬人次,接待區內外培訓人數18562人,龍泉村成為石嘴山市鄉村旅游的靚麗名片。
旅游+文化傳承,讓鄉風美起來。把鄉村旅游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提升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積極挖掘龍泉村抗美援朝老戰士的英雄事跡和龍泉村“紅旗渠”的故事,建設黨史學習教育長廊,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紅色線路”,讓黨員在參觀游覽中感悟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充分利用保留的明代長城、烽火臺、賀蘭山巖畫、漢代遺址等珍貴歷史古跡,建設龍泉村三館一中心,展示漢磚瓦、陶俑等文物,彰顯龍泉村悠久綿長的人文歷史,成為村民和游客追憶過去、耕讀傳家的精神家園。組織開展中國農民豐收節、跟著抖音逛龍泉等活動,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開展“致富能手”“最美庭院”“最美兒媳”“最美母親”等評比活動,引導村民爭當鄉風文明建設的傳播者、愛護環境的先行者、新農村建設的推動者、經濟發展的實踐者,形成了尊老敬老、團結鄉鄰、勤勞致富、愛護環境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