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平
(柳河縣圣水鎮綜合服務中心)
甜瓜也稱香瓜,也是深受人們喜歡的一種高檔水果種類。采用大棚無公害栽培技術能夠使甜瓜的種植質量更好,達到甜瓜豐產高效,獲取更高收益,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甜瓜品種篩選時,要綜合考慮當地氣候情況,土壤情況以及其它自然條件篩選出更符合廣大群眾消費習慣的甜瓜優良品種。外觀良好,品質優良,豐產和抗逆性強的甜瓜品種是為尋找到最適合區域自然條件下生長的甜瓜優良品種。
甜瓜栽培使用嫁接育苗。選擇抗枯萎病,耐低溫,嫁接后生長健壯的東北黑桿小南瓜籽作為嫁接砧木。
甜瓜育苗工作有四大關鍵點。
①苗齡一般在30~40天為宜,育苗時間應根據大棚甜瓜采收日期靈活制定。
②將選好的種子用冷水浸泡15分鐘,控水后一邊倒入50℃溫水一邊翻動,讓種子能均勻受熱,當水溫下降到25°C左右時再浸泡12分鐘。還可使用福爾馬林加甲基托布津溶液防治枯萎病。
③浸種后洗凈,使用潔凈紗布包裹,放入25~30℃恒溫環境中催芽,確保甜瓜種子在透氣、濕潤環境中生長,每天需用水沖洗兩次以除去種子表面黏液,避免霉變。一般經過24小時種子就能萌發,種子露白頭即可播種。
④育苗土采用1年內未種過瓜的田土和草炭及腐熟的豬糞混合均勻,制備配比為2∶1∶1,每立方米土壤中加入氮磷鉀共300克,肥料按照1∶1比例與土壤充分混勻,并摻入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進行消毒處理,制備完成后向營養土中加適量水,置于6厘米×6厘米直筒內待播。
播種前把灌滿土壤澆過水的紙杯備好,用木棒或手指在杯面扎約1厘米深小坑,每杯內撒播一顆種子,種子芽頭朝下,播后覆蓋土壤,苗床覆保鮮膜以達到保水、增溫作用。在苗期的管理環節中,應確保室內氣溫在25~30℃,同時夜間氣溫不能低于17℃。
一般經過72小時幼苗相繼長出,瓜苗長出后需揭膜和適當冷卻,白天20~25℃,晚上12~15℃。幼苗真葉長出即進入正常育苗管理期,白天溫度22~25℃,晚上溫度15~17℃。
定植前約15天應進行恒溫培養,晝間溫度應控制在20℃左右,晚間溫度可酌情降至12℃。
甜瓜為喜耐熱作物,避免連作,大棚地選擇上,要選擇土質比較疏松、透氣性較好、排水效果好,富含肥沃有機物。
一般前茬以玉米、高粱、黃豆等大田類作物最好,切忌和黃瓜或其它瓜類連茬栽培,通常每667平方米地施加有機肥料750千克,磷酸二胺25千克,然后進行翻地、起壟及扣地膜,壟距應控制在60厘米左右。
定植前7~10天,將地膜覆蓋好,以提升地溫。定植宜在晴天開展,每株距離應控制在35厘米左右。一般每667平方米栽植2500~3000株為宜。
泥炭育苗的營養塊放入坑里,讓營養塊上表面和地面保持水平,一般是先種植瓜苗,然后利用設施澆好水,待種植作業結束時,澆1次水,待水滲進土壤中,注意使用濕土壓嚴地膜和苗體,適時關門增溫。
溫度管理:保持晝溫25~30℃,夜溫16~20℃。
水肥管理:采用膜下滴灌或暗灌,定植后暗溝澆水,以澆透壟背為宜。2~3天后晴天上午澆水,澆水后加強通風排濕。
緩苗后開花前,晝溫22~28℃,30℃以上時進行通風,保持夜溫14~18℃,盡可能加大晝夜溫差,促根壯秧。當瓜秧高50~60厘米時,兩行栽培面之間鋪黑色地膜,增加棚內溫度,減少濕度。
溫度調節:晝溫25~30℃,夜溫15~18℃,地溫保持16℃以上,維持空氣相對濕度為40%~50%,甜瓜坐果期晝溫為28~30℃,低于18℃或高于32℃不利于授粉坐瓜,會產生畸形果。
光照調節:確保結瓜期光照充足是大棚栽培取得成功的根本條件和產量效益的關鍵。
①提高大棚采光性能。采用無滴長壽薄膜敷設,覆蓋新膜,經常擦膜面。
②確保群體通風透光性好。適當的定植密度和適時吊蔓及肥水供應等措施,避免田間因莖稈和葉片徒長而引起郁蔽現象,在中后期及時清除老葉和病葉,減少棚內濕度,達到通風透光目的。
人工輔助授粉,也可激素處理。大棚人工授粉最好在9~11點進行。選第二、三朵花傳粉,在主、側蔓分別傳粉。授粉工作歷時7~8天,授一朵花后懸掛1張紙牌,每日授粉懸掛紙牌花色不一,應將授粉時間及紙牌花色記錄好,以免重復授粉。
收獲時先辨別成熟度,再同時收獲當天授粉西瓜。授粉時要涂勻,力度不宜太大,避免觸及柱頭及子房。亦可于花期進行激素處理和噴灑坐果靈等植物生長調節劑。
甜瓜整枝:單蔓整枝,主蔓不摘心。瓜前保留2~3條子蔓進行摘心處理,選擇4~5節間或中上部結瓜,地上部子蔓視情況任其生長,并在適當時候進行摘心處理或疏除處理。
甜瓜扭稍:當植株長勢過旺,可在雌花前對莖蔓進行重掐或輕扭,以破壞營養向先端運輸。
雌花盛開階段如果植株徒長,不適宜坐果時,可將雌花前3~5片葉處的莖稈扭傷,雙手拇指、食指各捏瓜蔓并相對旋轉90度,或將幼瓜后莖稈用力捏一捏,使幼瓜坐穩防化瓜,并結合摘心控制營養生長。
植株調整:大棚甜瓜通常采用吊蔓式種植,將植株甩蔓后的主蔓用吊蔓繩提起,側蔓沿畦面爬升,側蔓封壟進行摘心,膨瓜時主蔓摘心處理。
甜瓜采取一條龍整枝方法,幼瓜長至0.25~0.5千克時,適時網袋吊瓜。如發生徒長,則適時采取扭稍、壓低龍頭等綁秧措施,以抑制莖葉生長,促進養分在幼瓜中分配。
肥水管理:可于伸蔓期底水不充足時灌水一次,待幼瓜生長到直徑約5厘米(雞蛋大),已退毛,開始膨大后結合灌水追施膨瓜肥一次,每畝施入氮、磷、鉀復合肥20千克。當幼瓜碗口大時,每畝施氮、磷、鉀復合肥7~10千克、硫酸鉀5~6千克。
收獲前一周停止追肥,防止大水漫灌造成裂果。后期土壤看干看濕,以防止植株早衰。
結果后期可使用磷酸二氫鉀加尿素混合液進行葉面噴施,根外追肥一般每隔5~7天一次,連施2~3次,以促使果實膨大,改善品質,采收前7天停止灌水。
常見的大棚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枯萎病和霜霉病等,蟲害有紅蜘蛛和白粉虱等。
當前我國倡導綠色食品,一般對農業病害控制主要采用生態防治技術和少量生物藥劑進行控制。在實際病蟲害防治工作環節中,要選擇質量較好的抗病藥種類,與完善大棚環境相協調,在育苗及其它環節中,采取科學方法消毒種子、棚室,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澆施肥等措施有助于瓜苗健壯生長。
必要時使用少量生物農藥輔助進行病蟲害防治。當前市場上盛行生物農藥,包括生物殺蟲藥和綠色生物藥劑等。藥劑防治除必要的生態防治外,這些生物殺蟲劑包括殺蟲星、仙草等,還是甜瓜植株健康生長的重要保證。
常用的真菌病防治藥品種包括百菌清、瓜枯寧等,對于細菌類病種可使用甲霜銅,防治病蟲害藥劑可使用敵殺死等。
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對病種科學分析并選擇有針對性的藥劑是極其關鍵的一步。熟練掌握藥劑用法才能科學防治病蟲害。
適時收獲確保甜瓜質量。甜瓜成熟度確認要綜合考慮不同質量和授粉日期等因素,還可綜合瓜體顏色轉變和天氣變化等因素進行判定。在特定采收日期,一般觀察果實外在特征,色澤鮮艷且有完整顏色說明果實已熟。
甜瓜應選擇晴天早晨露水干后的9~10點或晚上收獲,切忌烈日摘瓜,防止裂瓜。收獲時把果柄用剪刀剪去基部,不要損傷其它瓜蔓,每果留1段綠果柄,形狀為“T”形,以1葉為佳,輕取輕放,以防外傷內傷。當地市場銷售時,要摘取9成熟瓜種,在當日下午或第二天上市。
無公害甜瓜栽培技術能給甜瓜種植行業發展帶來巨大幫助,從業者科學購買甜瓜品種,科學進行育苗,播種與育苗管理環節,科學進行選地、施肥與定植,優化田間管理環節及改進采收環節進行甜瓜栽培,提高農業種植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