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光
(柳河縣亨通鎮綜合服務中心)
種苗是生產的基礎,為確保蔬菜生產走向現代化,單靠育苗技術已無法滿足實際生產要求,需要對蔬菜育苗進行現代化和產業化改造,推動蔬菜產業升級。通過日光溫室、大棚及其它生產性設施與增溫保溫設備相結合,綜合利用棚室環境調控技術和育苗管控技術在冬春茬設施蔬菜育苗中具有的節省投資、降低運行管理成本、育苗安全性高等特點,以便更好育出設施蔬菜春提早種植的優質壯苗。應用嫁接換根技術,可以有效地阻斷土傳病害的傳染途徑,大幅增強蔬菜植株的抗病力,提高蔬菜產品量與產值。
在低溫季節進行蔬菜育苗需要確保設施內增溫保溫效果,加強防病促進培育壯苗。設施選型和設備選擇應主要選擇平地日光溫室,其內置裝備包括拱棚保溫、電熱輔助等。平地型日光溫室有利于地面做高畦,棚內濕度易于控制,也方便冬季育苗管理。而溫室內的拱棚保溫就是應用覆蓋保溫毯類型的保溫小弓棚,在冬季極端低溫和連陰雨天氣施行保溫措施;同時應用電熱設施匹配日光燈、電熱絲等相關增溫補光設備,保證育苗期間菜苗在極端低溫期及連陰雨天氣條件下能夠正常生長發育,保障育苗安全成功。一般來說在日光溫室內部可以每6米裝置一盞500W太陽燈,太陽燈距離地面高度約1.5米,在連陰雨雪天氣增溫補光。
接穗品種應擇抗病性強、早熟、豐產、商品性優良的黃瓜品種。目前日光溫室冬、春茬黃瓜常用優質品種有津優系列、中農系列;春棚栽培常選津優35、津綠3等品種;中小棚及露地栽培可選用津春4、津綠3等品種。也可選擇一些無刺水果黃瓜品種。通常每667平方米播種量約150克,如采用嫁接苗要增加播種量。
砧木采用云南黑籽南瓜等,以第二年播種效果較好,不適宜選擇舊種及當年生產的新種、劣質種。舊種或當年所產新種出苗率不高,低劣種嫁接親和力不強,甚至因不親和性,容易造成嫁接失敗或產量下降。若選用當年產的白籽或黃籽南瓜種子作砧木,則黃瓜質量優于黑籽南瓜嫁接苗。
生產上一般在苗前10~15天扣棚處理,同時覆草簾封閉,每平方米施入硫黃粉30千克和辛硫磷7.50千克,拌入適量的干木屑引燃,熏蒸8~12小時,也可采用5~7天晴日高溫悶棚法。
冬春溫室培育瓜苗可利用臨時加溫設施(如暖氣,熱風爐)增溫。為提高地溫促進根系更好地發育,培育壯苗需做育苗床。
電熱溫床。在溫室內選擇氣溫高,光照強的部位制作深10厘米,長、寬5米×2米苗床。床底予以平整后,每平方米按照80~100W功率鋪電熱線,平鋪2~3厘米厚土壤即可投入使用。條件允許時可以配用控溫儀進行自動控溫,否則可以按地溫計所示溫度進行手動控溫,通常白天開,夜間停,頻繁斷電處盡量不在電熱溫床內育苗,保持穩定電力供應。
釀熱溫床。床底鋪5~6厘米稻草待踏實并澆透后,鋪一層10厘米厚的鮮馬糞后再踏平。若馬糞比較干燥,可澆少量的清水。將小拱棚扣在床面,數日后用馬糞發酵一次,然后踏平,鋪5厘米厚細土待用。
營養土制備中,床土質量直接影響秧苗生長發育,需要根據當地情況選用。生產中一般使用腐熟牛糞5份和田土2份(未種過瓜類蔬菜)以及河沙2份、餅肥1份經過篩拌勻,每立方米加入磷酸二銨1千克或肥沃田土拍細過篩,選篩孔1~1.5厘米見方,篩土5∶1比例與充分腐熟豬糞混拌加少許磷酸二氫鉀拌勻。
一般都選擇未種植過瓜類作物園土3份,熟土2份,充分腐熟雞糞1份,混勻過篩混勻,每立方米拌入多菌靈粉劑20~25克,辛硫磷30~40毫升,翻勻起堆,使用塑料薄膜包好,悶曬72小時。
育苗基質制備:基質需要養分全面,含量高,比例合理,pH值6~7,具有良好物理性狀和吸水通氣性。可用草炭與蛭石以2∶1或草炭與發酵廢菇料以1∶1∶1混合,也可用完全腐熟漚制后的秸稈與草木灰和蛭石以1∶1∶2混合,每立方添加腐熟雞糞2~3千克或腐熟餅肥1~2千克,然后添加百菌清殺菌劑150克制成基質。將基質、肥料和殺菌劑混合均勻,覆蓋塑料膜堆悶5~7天。生產時育苗基質可自行配制或選購當前市售成品育苗基質。
種子攤地曬4~6小時,種子浸泡。容器內注入55℃熱水,邊倒邊翻動,當水溫下降到30℃后停止翻動并浸泡4~6小時。
再把種子放入28~30℃溫水中淘洗一次,濕毛巾包好放入容器中(容器底部要墊上浸濕蕎皮),再蓋上一層濕蕎皮放在28~30℃環境中催芽。砧木種子經浸種處理后,應在12~14℃恒溫條件下晾18小時,然后進行催芽。
在現在這個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紛雜的信息傳入學生的眼界中,如果校園文化建設僅僅停留在最基礎的物質建設之中,那么對于學生來說將會是毫無幫助的,最終,在這樣紛亂的信息之中,學生所面臨的壓力是十分之大的,那么高職院校的教育目的就失敗了。
催芽過程中,早、晚用溫水泡洗種子1~2遍。黃瓜種子經催芽12小時后露白,南瓜種子催芽48小時出現露白。
揭去苗床上塑料薄膜,將露白接穗種子按2.25千克/公頃點播,間距3.0厘米,覆營養土1.0~1.5厘米;接穗株高2.0厘米時對砧木催芽,按22.5千克/公頃用種量播種,間距5.0厘米,覆營養土2.0~2.5厘米。覆土后用塑料薄膜保濕增溫并加扣小拱棚。
黃瓜播種至出苗需要很高氣溫,通常白天維持在25~30℃,晚上16~19℃,地溫在18℃上下。幼苗出土時,應立即揭去塑料薄膜并控制澆水和適當降低氣溫,白天溫室內氣溫維持在18~25℃,晚上維持在13~15℃,以防猝倒病。
第1片真葉展開時,白天室溫為20~28℃,晚上溫度維持在14~18℃。用營養塊培養的秧苗在栽植前10天要經過低溫鍛煉和加大通風,夜溫為8~10℃,甚至低到5℃,因苗床和栽植棚室環境狀況較近,增強秧苗適應外界環境能力,栽后可以緩苗迅速,發棵較早。砧木出圃時應立即揭去塑料薄膜,盡量不要澆水,可適當降低夜溫,以防徒長。
苗床育苗,平時一般不澆水,有利于根系生長。營養缽或穴盤苗,在出苗以后子葉展平時,如果基質含水量比較低,可以適當澆一些水,確保子葉在正午時候不會枯萎就可以。當空氣濕度較大時,應及時通風換氣。
育苗過程中需要光照8~10個小時。由于冬季光照時間較短,光照強度較弱,可使用200W熒光燈或者鎢絲燈在加蓋草苫或者保溫被之后再予以補光10小時,在10小時之后再熄燈。
黃瓜出苗需要10~13天,幼苗高8厘米以上,莖較粗,真葉尚未舒展,砧木第一片真葉處于頂心狀態,為嫁接最佳時期。嫁接前一定要注意天氣變化,要保證嫁接當日及3~5日晴天。嫁接前1天,在接穗、砧木上分別澆透一次水,在黃瓜苗上噴灑百菌清粉劑600~800倍液。嫁接時用草簾或者遮陽網覆蓋嫁接苗床及操作區以減少強光直射。
可使用靠接法,也可使用頂插接方法。靠接法對作業要求略低,嫁接苗的管理較難,成活率較高,一般生產者均適用。頂插接法對作業要求略高,宜應用于穴盤育苗,嫁接苗管理較困難,成活率較高,宜集約化育苗人員使用。
嫁接時,嫁接苗在棚內氣溫白天應保持在28~32℃,晚上17℃以上,地溫不少于18℃,相對濕度要高于18℃,早、晚多給散射光、午間遮光。3天后拆除小拱棚進行補水增光處理。從這時起,光照時間應加長,光照強度應逐步加大,直到第10天嫁接苗能夠承受強光照射而午間不再枯萎。嫁接成活可在根外施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溶液,也可在根下施營養液,間隔5~7天施1次。
靠接苗定植到苗床時,棚室氣溫白天以25~30℃為宜,夜間以16~18℃為宜,空氣相對濕度略高為宜。嫁接后前3天應將育苗小棚密閉覆蓋。3天后白天應逐步增加通風量,晚上應加蓋薄膜。
一周后只要不受寒流影響可撤下小棚、光照過強地方可蓋草簾遮陽。栽植后7天內,床土應晾干,并應澆少量水以保持床土潮濕,但應防止水分進入嫁接創面而影響成活。
7天后可噴水,最好與葉面施肥相結合,但要避免由此引起苗床濕度過大而導致爛苗。在這段時間,移除塑料夾,同時用手捏住黃瓜切口下半部下胚軸進行斷根準備。
大約10天后,黃瓜第一片真葉全部舒展,在嫁接口基部用刀片剪斷黃瓜下胚軸,抽出黃瓜原根茬同時注意夯實根部土壤。
黃瓜斷根后要常結合噴水進行葉面追肥,并利用通風調節晝夜氣溫,晝間溫度維持23~25℃,夜間15~16℃,土溫以20℃為宜。
黃瓜苗栽植前應適當加強通風,讓秧苗運動,可采取增大溫差。促使幼苗根系發達,葉面積較大,節間較短,株型較緊,促進雌花節位降低,可使植株結瓜較早,增加適應性。
白天棚室內溫度要維持30~35℃之間,最多不超過38℃,晚上8~10℃,陰雨天晝間15~20℃,晚上不低于5℃。
在定植前10~15天內要加大通風量,并適當降低室內氣溫,白天氣溫維持25~30℃,半夜氣溫11~13℃,清晨揭簾前氣溫在10℃左右。同時少澆水,讓嫁接苗承受抗逆性煅煉作用,有利于雌花分化和壯苗。苗齡35~40天,苗高10~15厘米,有3~4枚真葉時苗可栽植。定植選生長勢強,子葉完整的嫁接苗。
使用靠接法時,應先播種接穗后播種砧木,二者相差4~5天。用插接法要先插砧木再插接穗,二者有4~5天不等時間。
播種后到出苗前應閉棚保溫促幼苗快速出土,白天溫度一般維持25~28℃,晚上18~19℃,出土后溫度應下降5~8℃,以防幼苗徒長。嫁接前一般不澆水追肥,注意氣候變化,要在嫁接后保證2~3天內好氣候,有利于成活率提升。
9.3.1 環境條件控制:嫁接愈合適溫要求在25~30℃。嫁接要求是晚上忌見強光,要遮蔭,此后要逐步延長見光時間,7~8天可以不遮蔭。在嫁接過程中,要注意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一定水平,并在兩天后開始逐漸通風,以減少水分,但是床土及營養缽中水分不能過高,避免漚根爛苗。
9.3.2 斷根:接穗在嫁接后8~10天色轉青翠、心葉油亮,午間不萎焉即能斷根。斷根前1天,先用指捏住接穗下胚軸界面下方,次日于界面下方0.7~1.0厘米處剪斷一段以防止斷口再愈合。
9.3.3 除砧木側芽:砧木去掉生長點,就會有大量不定側芽萌動,對接穗成活有直接影響,要及時去除砧木上形成的不定芽,通常從嫁接1周后開始,每隔2~3天進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