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松 于 蓉 李 程 董 瑞
(寧夏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銀川 750002)
隨著寧夏引黃灌區大力推進設施農業建設,促進了當地特色瓜菜產業迅速發展,栽培面積逐年擴大。
寧夏拱棚西瓜作為引黃灌區早春栽培的主導產業,受連作影響日益突出,枯萎病害發生普遍。為解決連作問題已廣泛應用嫁接育苗栽培技術。但選擇南瓜、葫蘆科作為砧木嫁接,影響到西瓜口感和品質。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通過試驗研究,結合生產實踐,開展了西瓜雙砧木嫁接技術試驗示范,經過多次嫁接育苗試驗及不斷改進,技術日趨成熟,解決了西瓜雙砧木嫁接操作難度大、技術要點多等問題。
該嫁接技術提高了雙砧木嫁接成活率,比南瓜嫁接成熟期提前2~3天,可以用于工廠化生產和規模生產。現將設施栽培西瓜雙砧木嫁接品質改良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西瓜選擇金城1號、黑牡丹、寧農科10號(寧夏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選育)、甜王等中早熟、耐旱品種。
主根砧選擇對西瓜品質影響小、親和性與共生性較好的砧木品種,如“野生西瓜”(中衛市種子公司)。
側根砧選擇抗西瓜枯萎病、耐低溫和耐鹽性較強的砧木品種,如:白籽南瓜“早生西砧”(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
接穗和砧木種子晾曬后,將種子用75~80℃的熱水溫湯浸泡,順時針方向攪動,當水溫降到50~55℃時,保持10~15分鐘,然后加入適量熱水,使其自然降溫至28~30℃,再用清水浸種7~8小時。清洗過濾后,種子用干凈濕潤的紗布包好,放入培養箱中進行催芽,溫度保持在28~30℃,期間要加水保濕。
育苗時宜采用瓜類配方育苗培養基質,并選用比例3∶1∶1的草炭、珍珠巖、蛭石配制輕型基質。在使用前進行高溫消毒處理,澆水控制濕度50%左右。
雙砧木的西瓜接穗一般采用平盤育苗(尺寸:50厘米×35厘米×5厘米)。嫁接砧木育苗一般采用50孔穴盤,后期便于嫁接。
2月下旬砧木品種先播,待4~5天西瓜長出帶腋芽,接穗開始播種。待砧木一葉一心時,開始嫁接。
2.2.1 砧木播種:一穴播種一粒,播種時保證胚根朝下芽口方向一致,利于根系生長。注意露出的胚根在播種時容易折斷。
播種后在表面覆蓋一層1~1.5厘米的基質,整齊擺放后澆透水,然后覆蓋地膜保溫。
2.2.2 接穗播種:首先將基質裝入育苗盤,比例約為苗盤體積的2/3,根據每盤約260粒種子的種植密度,均勻撒播到苗盤后,覆蓋0.8~1厘米厚的育苗基質,澆水后覆蓋薄膜保溫。
雙砧木嫁接過程中,應用到的嫁接方法有兩種:插接法和貼接法,即接穗與主根砧采用頂插接法,主根砧木與側根砧木則采用貼接法。嫁接前需進行消毒,以保持整個嫁接過程無菌操作。
于2月下旬將野生西瓜主根砧木、南瓜側根砧木分別播種于穴盤,5天后將西瓜接穗播種于穴盤,待砧木一葉一心時,首先處理接穗,在接穗生長點下0.5厘米處斜切成一個長楔形備用,隨即采用頂插接法進行主根砧木嫁接。用嫁接刀片去除砧木生長點,切口處再用一個接近接穗下胚軸的粗度竹簽,并從子葉基部斜向朝下插入另一側,長度約1.0厘米。拔出后立即插入接穗,用嫁接夾固定,即可得到野生西瓜主根砧木嫁接苗。嫁接時注意砧木切面與接穗切面應緊密吻合,以確保接穗和砧木子葉交叉對稱。
當培養的野生西瓜主根砧嫁接苗愈傷7天后,先將南瓜側根砧木摘取生長點,再將已嫁接好的主根砧木嫁接苗與南瓜側根砧木采用貼接法嫁接。
步驟如下:用嫁接刀以30°斜切將南瓜側根砧木,去掉一片子葉和生長點,然后在去除子葉一側莖段以30°從上向下斜切0.5~0.8厘米;將已嫁接完成的野生西瓜主根砧木的莖段從下而上角度30°斜切0.5~0.8厘米的切面;然后將兩個切口面貼合在一起,并嫁接夾固定,得到雙根砧嫁接苗。嫁接后應及時放入嫁接愈合室來提高嫁接苗成活率。
嫁接后對苗棚采取72小時的密閉管理,隨后的管理需注意保濕、避光。
因雙砧木嫁接創面大于單砧木嫁接,故傷口愈合要嚴格控制苗棚溫度,溫度控制在25~28℃為宜。
3天后溫度控制在18~25℃。在春季氣溫較低的天氣,可利用加熱管線和暖爐維持室內溫度,促進嫁接傷口愈合。愈合期苗棚覆蓋遮陽網,減少光照。
嫁接3天后,苗盤上覆蓋薄膜保持濕度,再通過加濕機、霧化補水等方式進行調節,保證濕度在90%以上。
嫁接3天后,要開始通風換氣,通風換氣時要注意風量,通風量由小逐漸加大;發現濕度降低,嫁接苗萎蔫失水,要停止通風,適當保濕。
苗期對各環節無菌處理,通過預防為主、綜合預防的方針,防治病蟲害,并注意交替用藥。主要防治的病蟲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白粉病、蚜蟲等。
定植前5~7天,降低溫度,通風煉苗。待嫁接苗真葉2~3片,苗齡大約30天左右,且嫁接傷口基本愈合良好,葉綠、健壯,即可出圃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