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君
(吉林省靖宇縣花園口鎮綜合服務中心)
農業機械化是促進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有力保障,實現機械化能快速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是實現現代農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近年來,我縣農業機械化工作緊緊圍繞農民“買得起,用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目標,始終堅持以實現農民增收,促進農業增效為核心,著眼于農機推廣實際,努力提高現有農業機械化的綜合生產能力,使得農機事業得到快速發展。
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目前我縣鄉鎮農村的各類中小型農機具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一些先進適用的新型農機具也在近年得以大量推廣應用。農機作業的技術水平逐年提高,農機服務體系初具規模,近年來,不斷強化農機組織建設,構建農民與農機作業市場的紐帶和橋梁走出了農機大服務的新格局。
農業機械化發展由于受到一些自然環境、政策、經濟狀況以及人口素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縣的農機化發展總體水平還不夠高,在發展進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制約進一步發展的不利因素,還不能完全適應建設現代化農業,促進農業機械化全面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際需要。存在的一些制約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2.1 農機裝備不合理。在農機裝備上還存在著“幾多幾少”問題,即小型農機具多,大型農機具少;動力農業機械多,適宜配套農機具少;糧食作物農機具多,種植農機具少;低科技含量農機具多,高科技含量農機具少等。
2.2 政策性資金投入不足。用于農業機械推廣應用宣傳資金投入少,導致部分群眾對于農機購置補貼相關政策和農機推廣應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購買農機具的積極性不高,態度也不夠到位;農機使用操作培訓力度小,資金投入過少,導致一些農機手不能夠很好熟悉農機操作規程,農機安全操作常識不夠熟悉,農機操作規程掌握不熟練,影響高科技農業機械應用推廣步伐;在農業機械應用基礎設施方面建設資金投入少,農村田地不夠規整,農機作業便道條件和提灌站建設水平落后,設施建設也是相對滯后,使得農機具的正常應用受到條件制約。
2.3 農民的農機具購買力不強。目前多數農民都渴望在現代農業生產中得到類似聯合收割機的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新機具,但由于農業種植業整體的收益還是十分微薄,而且新機具的價格也偏高,農民自身經濟狀況不佳,購買農機具資金有限,一些農田地塊分散也導致農機作業的成本較高,使得新機具應用后的成本回收過慢,自身的農業經濟綜合效益不好,再加上農機具作業的季節性強等原因,也使得農民對新機具的購買與使用望洋興嘆,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的縱深發展步伐與質量。
2.4 農機油料價格高或緊缺。目前的油料漲價太快,農機作業費用陡增,使用成本太高,相當部分農民因為燃油價格太高而“望機興嘆”,甚至個別地方還出現了農忙時節只能購買高價油或買不到油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現階段,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農業機械化,我們必須搶抓機遇,牢牢把握當前良好的發展機遇,不斷強化農機在現代農業中的基礎地位,以建設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為目標,以農機社會化服務為主線,牢固樹立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節支的核心原則,突出“興機富民”基本要求,不斷提高農業裝備水平和農機具操作應用水平。
3.1 增強農機應用認識
要使廣大農村科技人員和農民朋友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化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東部地區由于山區坡地較多,地塊小而分散,農作物種植的種類多,基礎設施條件薄弱,經濟條件較差,農民素質相對偏低,這些因素都導致山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滯后,應用效果較差。近年來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也使得撂荒棄荒田不斷增多,要解決以上諸多不利因素,形成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的農業機械化生產方式就成為現代農業的必備要素,沒有機械化的實現就不可能有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
各級農機推廣部門都要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化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需要。實現農業機械化不僅能夠把廣大勞動者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促進農村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同時,實現農業機械化也是節本增效,增加山區農民收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推廣應用農作物生產農機化節本增效技術,可以大大降低勞動成本,減少物化投入,使有限的投入能夠產生更大的生產效益,從而不斷增加山區農民的經濟收入,作用明顯,意義非凡。
3.2 清理思路
要堅持把發展作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最大目標。提高農業種植經濟效益,要以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為驅動力,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因地制宜,進行分類指導,實現重點突破。要立足當地實際,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產業化,增強農機服務功能,提高科技服務水平,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增強農業機械化對農村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撐和保障能力,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節支提供強有力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支持。
擴大示范于引領,加強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應用。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負責,以專業技術人員,鄉鎮農機技術推廣站,種糧大戶為支撐,把機械化工作推廣到個各鄉鎮,加強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宣傳,深入實地,組織開展現場展示,演示,讓農戶了解新型農業機械的可靠性,適用性,消除農戶的思想,顧慮,使農戶對新機具,新技術全面認知了解,為今后新機具的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山區是農機化發展相對薄弱的地區,也是今后發展的潛力所在,山區自然條件差,勞動力缺乏,更需要農業機械化。要在少數條件相對而言較好的村,從收田機械化推廣到多種經濟作物機械化,逐步帶動條件較差的村實行機械化,以推動山區鄉鎮經濟作物普遍機械化。
3.3 加大資金投入
制定出臺山區機械化農業生產用油補貼政策。對與從事農田作業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要給予政策上更大力度的支持;要進一步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支持力度,將補貼比例由現行的30%提高到50%,繼續爭取縣級財政對購置補貼的累加補貼。
加大山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的投入。一是加大農機作業便道建設投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關鍵是提高農村干部生產管理水平,發展和實施農業機械化。實現機械化的前提條件就是農機作業便道,沒有完好的農機作業便道,再好的農業機械也難以下田進行作業,也不能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民生活條件的全面改善發揮有利作用。
加大農機基層人才培訓投入。把人才培訓納入項目實施的重要內容,著力培養大批農機技術人才,提高農機手農機服務水平。
3.4 完善機制
政府部門要加強引導,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投入,形成穩定的促進農機發展長效機制。
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運行機制。一是要結合各種農機補貼政策,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培育和扶持一批農機大戶和農業種糧大戶,使之成為社會化服務的主力軍,帶動其周邊區域的農機化發展。二是促進農業機具、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有機結合,積極發展農機合作組織,推進現代農機服務向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3.5 深化結合
農機與農藝結合,是農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更是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必然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農機和農藝的側重點不同,但都是以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為目的,都是為了提升農業的整體效益。只有找準農機要素與農藝技術的最佳結合點,才能更好地發揮出農業機械的強大作用,顯示農業機械的強大威力,把廣大農民從繁重的田間勞動中解放出來;才能使農藝技術得到更好的實施,延伸和提高農藝應用效果,把傳統的低水平農業轉變為現代的高水平農業,保障農業生產豐收,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縣在農機操作技術與農藝技術結合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摸索出了較多的農業機械化應用技術,打破了用熟化細土作營養土的傳統模式,全程機械化進程的“瓶頸”得以突破,農機裝備水平也大幅度得到提升,但還需要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擴大規模,不斷推廣使用。
農業全程機械化技術應用還需要不斷探索,需要突破,需要最佳結合,促進農業機械化快速健康發展,助推農民大幅增收,農業顯著增效,農村不斷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