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企業知識產權,著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近年來,浙江省新昌縣公安局聚焦科技創新實際,深化“11087”為企服務舉措,建立“關口前移、預防為先”的知識產權保護做法,打造“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有效助力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近兩年,新昌縣企業合同詐騙、侵犯知識產權等涉企案件同比下降57%,減少企業損失6200余萬元。
“楓橋經驗”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新昌縣公安局圍繞“護航創新經濟發展”目標,推動新昌縣委、縣政府在紹興市率先出臺《關于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方案》,又出臺《新昌縣公安局關于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實施意見》,成立新昌縣保護知識產權領導小組,從打擊防控、便企服務、法律保障等方面完善制度保障,全方位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2022年4月26日,新昌知識產權館正式開館,這是浙江省首個縣級知識產權專題展館。1075平方米的展館內,六大展區充分展示了該縣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要實體化運作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聚合公安、市場監管、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等13個部門力量,凝聚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合力。”新昌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幾年前,新昌人王某從當地一家企業離職,不久后應聘到一家同類型企業就職,就職期間,王某泄露了商業機密造成原來企業巨大經濟損失。
這也為知識產權保護敲響了警鐘,以往“有案查案”的被動工作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新昌公安主動將端口前移,創新深化“三大防范機制”,保障企業健康發展。
從員工入手,新昌公安深化風險預警機制,防住“重點人”。通過建立預測預警預防機制,細化涉密人員風險評估體系,并根據企業自查基礎數據,制定涉密人員“入職審查、在職監管、離職跟蹤”管控工作規范。
近兩年,當地累計風險評估412人次,發現中高風險人員21人,下發告誡書2份。
從完善企業風險把控出發,新昌公安依托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拓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時代內涵,指導幫助企業建立閉環管理機制,防住“重點部位”,同時建立“部門三聯”機制,防住“重點事”。
為了科學精準地為企業服務,新昌縣知識產權中心成立了以“市場監管、資深律師、經偵、法制”專人組成的咨詢團隊,組團答疑知識產權類案件、事件的處置利弊。
同時,按照啟動快、力度大、效率高三個特點,為企業診斷采取行政、刑事、法院三條解決途徑,科學分流知識產權保護案件。
為提升服務效能,新昌推動以知識產權“最多跑一地”為核心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與新昌知識產權館配套升級了新昌縣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由市場監管、公安、司法、檢察院、法院以及代理機構、律所、金融機構長期入駐,實現知識產權館、浙江知識產權在線、知識產權服務中心“一館一網一中心”一地集成。
“以前不懂相關法律知識,也沒有其他途徑可以了解。現在只需要手機一點,就能學習到知識產權類的培訓,了解最新的政策。”新昌縣一家上市公司員工說。
此外,新昌公安還打造知識產權保護線上培訓平臺,涵蓋專利、商標、版權等各類知識產權保護的學習課程,為企業員工提供線上線下普惠便捷的教育培訓服務。
2022年12月23日從浙江玉環縣公安局獲悉,當地警方破獲一起特大醫美假藥案,受害者上千人,已抓獲犯罪嫌疑人21人,累計涉案金額超1.2億元。
2021年5月,玉環查處一起非法行醫案,抓獲犯罪嫌疑人洪某琴。現場2瓶標有韓文、綠色外殼的“肉毒素”引起民警注意——其品牌不在國內允許上市的范圍,查詢生產批號,發現同時間該品牌肉毒素在韓國因生產問題被行政部門停業整頓,初步認定是假冒韓國品牌的肉毒素。
經查,這種“肉毒素”從一家名為某某醫美生物科技的網店以每瓶240元購入。對該網店開展偵查后,警方摸清了犯罪嫌疑人吳某義等人的假藥團伙架構,赴江西余干縣開展抓捕。據玉環縣公安局治安行動大隊民警介紹,吳某義夫妻在民房內將大量白色粉末裝入藥瓶,貼上醫美產品標簽銷往各地。
通過審訊和進一步調查,廣州某醫療美容集團負責人劉某飛進入警方視線。約2018年開始,劉某飛在租來的工廠中用化妝品原材料生產假冒肉毒素,通過門店、網絡向經銷商銷售。據介紹,所謂“肉毒素”其實是常用于涂抹式化妝品生產的紅蝎毒素、蛇毒肽等化妝品原材料,注射后可能出現皮膚紅腫等。生產一瓶這樣的假冒肉毒素成本幾毛錢,到下級經銷商達三五十元,到美容院可能要幾百元,到了消費者手中已上千元。
在醫美行業中,假貨問題存在已久,背后存在多方面的因素,不法商家對高額利潤的追求以及消費者對醫美假貨認識不夠是主要原因,另外造假成本低、正規醫美產品拿證周期長以及非正規醫美機構數量較多等也是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