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3月16日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隨后,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紛紛發文表態。如何解讀此次集中發聲?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韓復齡接受了采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韓復齡看來,3月16日官方密集發聲正體現了這一點。面對當前環境與形勢,有利于穩增長的政策應主動出擊。
宏觀政策之外,官方密集發聲均提及房地產領域。
銀保監會強調,持續完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房地產長效機制,積極推動房地產行業轉變發展方式,鼓勵機構穩妥有序開展并購貸款,重點支持優質房企兼并收購困難房企優質項目,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也表示,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
針對就房地產領域的這些表述,韓復齡說,房地產大漲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會平穩發展。當前環境下,若打壓房地產會造成相關產業上下游資金緊張。他預測,未來更多城市的限購政策可能會放松,“將房地產更多交給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委專題會議、央行、銀保監會均提及“大型平臺公司整改工作”。
金融委專題會議明確,關于平臺經濟治理,有關部門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針完善既定方案,堅持穩中求進,通過規范、透明、可預期的監管。
韓復齡坦言,“規范、透明、可預期的監管”有利于建立健全井然的資本秩序。“如果一切都是不明確的,不可預期的,那資本要么是不敢通行,要么就是胡亂通行。”
(據中新社3.16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