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香

原本默默無聞的凍品行業,在大環境變動的影響下,屢次成為行業熱點。
先是疫情初期,三全、安井、海欣等凍品品牌紛紛獲得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營收;又是火鍋料、預制菜品行業的爆火;資本的目光也注視著速凍食品行業,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僅2021年凍品行業的融資事件就不下十幾起,融資金額達數億。
不過比起2020年的火爆,在疫情常態化消費乏力下,速凍食品在2021年間還是顯得平淡了不少,這早在年中各大速凍品牌披露的半年報中就顯出了端倪。
當然,平淡只是相對而言的,速凍食品行業的發展從未停止過,猶如火山爆發前的平靜。2021年已然漸漸遠去,那么2022年的速凍食品行業,又會有哪些發展趨勢呢?
在2022年,速凍食品行業的大趨勢中必然包含漲價潮。事實上,整個食品行業都會出現漲價現象,比如剛到2022年,香飄飄與娃哈哈AD鈣奶就先后發布了漲價通知。
再回到速凍食品行業,2021年底,速凍食品行業龍頭三全又一次將部分產品的價格進行上調,調價幅度為3%?10%不等。要知道三全上一次漲價,在2021年的2月,僅相隔10個月。
“速凍食品第一股”安井食品,也對部分產品的促銷政策進行縮減或對經銷價進行上調,調價幅度為3%~10%不等,新價格自2021年11月1日起按各產品調價通知執行。
主攻速凍魚糜制品的海欣食品,也在2021年11月,實施了產品提價措施。
速凍食品行業漲價的最直觀原因自然是成本的上漲。
速凍食品行業作為生活必需品行業,走的就是一條民生之路,產品溢價低,十分受限于成本。每次原材料漲價,都會給速凍食品行業帶來不小的沖擊。鑒于2021年以來各原材料、人工、運輸、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的普遍價格增長,使得速凍食品行業漲價成為必然。
整體業績、利潤和股價的需求,則是速凍食品行業漲價的第二重原因。
疫情效應曾使速凍食品行業業績大漲,產能擴張,人員擴增,但當疫情帶來的購物熱潮退去后,如何解決外部消費環境與內部產能之間的矛盾,就成了難題。提價雖然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卻可以緩解公司短時間內的盈利困難。畢竟企業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盈利。
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速凍食品行業也在謀求新的增長點,想要在新一輪競爭中站穩腳跟,最簡單的方式自然是增添產品線。
俗話說得好,隔行如隔山。擴展到完全不熟悉的領域,對速凍食品行業來說并不是個穩妥的選擇。所以,速凍食品行業出現了一個新的現象:同行業跨領域。
眾所周知,速凍食品行業中最大的兩類產品分別為速凍米面與火鍋料。以速凍米面為主營業務的品牌有三全、思念、千味央廚;以火鍋料為主營業務的品牌,則有安井與海欣。
兩類品牌雖然不能稱涇渭分明,也是各有千秋了,但如今局勢發生了一些變化,做速凍米面的入局了火鍋料領域,做火鍋料的則又進入了速凍米面行業。兩派品牌業務范圍的重合度越來越高。
比如主做速凍米面的三全,在2021年11月13日發布的對外投資公告中稱,擬投資24億元,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新基地項目。在這其中除了冷鏈與速凍米面項目,還包含著20萬噸的涮烤產品制造項目。此前,三全食品還投資入股火鍋食材新零售龍頭——鍋圈食匯。
再比如火鍋料龍頭安井,2020年年報顯示,其面米制品營收16.7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為23.8%。2021年上半年,面米制品營收9.26億元,同比增長24.29%,占總營收比重為23.8%。
速凍食品行業開啟了品類多元化時代,越來越多的速凍食品企業突破原有的業務范圍,開拓新領域,在2022年這一趨勢必將長久持續下去。
隨著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消費者的生活水平與消費習慣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目前,我國懶宅人群數量已經超過8億人,這使主打懶人經濟的速凍食品的用戶范圍進一步增加,更便捷的產品將會成為速凍食品領域的新趨勢。
不過,將有更便捷速凍食品需求的消費者統歸于“懶人”,未免有失偏頗。畢竟,在日益加快的工作生活節奏下,想要多給自己留點取悅自己的時間,并不是錯誤的。
更便捷的產品也已經出現了,比如風頭不減的預制菜與初露鋒芒的微波速凍食品。
新品牌麥子媽,將目光瞄準了速凍預制菜品類。產品包括水煮牛肉、糖醋里脊、酸菜魚等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菜品。采用-196°C超級速凍技術,加熱數分鐘即可完成制作。
乘著“懶宅經濟”的熱度,微波速凍食品的代表品牌也越來越多。
比如,2021年5月成立的微波速食品牌“叮叮袋”,其產品的核心亮點就是微波加熱、袋內即食,不需要額外的餐盤。不僅出餐快,還節省了洗碗的步驟,是不錯的創新品類。
再比如,福迪寶的微波速凍水餃。速凍水餃本來就是方便產品,而微波速凍水餃,無需開火、燒水、加水等步驟,放進微波爐內加熱幾分鐘,“叮~”的一聲后,就可以食用,更加方便。
可以預見,應消費升級的需求,快捷方便與美味并存的速凍食品新品類,還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一代消費一代觀念,代代消費追逐大潮。總結出來的所有發展趨勢,無非是根據消費環境倒推而來,能夠根據消費環境不斷調整戰略的企業,才會永遠具有生命力。速凍食品行業定會迎來更多變革,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