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際娣
高州作為廣東省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大市,農業產業規模、產量、產值穩居全省第一。2020年以來,高州先后獲得國家首批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廣東省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縣等國家級、省級的試點或示范稱號30個,根子鎮元壩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分界鎮獲評全國文明鎮,石鼓鎮合丫埒村、南塘鎮彭村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這是高州市創新實踐鄉村治理聯動模式的成果。
實踐中,高州市創新推出、實施了聯村黨建工作機制,即:鎮黨委從鎮政府機關支部及核心村的黨支部中挑選優秀黨員,組建項目建設工程臨時黨總支,成為“區域化發展”聯村黨組織,黨建引領、集中攻堅、抱團發展。
鎮江鎮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工程項目涉及5條行政村、根子鎮大唐荔鄉核心區項目群涉及3條行政村,通過實施“聯村黨建”模式,發揮黨組織在項目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帶動鄉賢群眾、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項目建設,有效推動了區域農業農村發展。
初春時節萬物生長。在鎮江鎮的5.5萬多畝流轉土地上,村民正追著春天的腳步搶耕搶種,整齊劃一的土地上一派繁忙景象。鎮江鎮資源稟賦,建成了南果花鄉、建國生態、海源生豬養殖基地、龍眼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據悉,鎮江鎮于2017年成功申報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工程,由于涉及5個行政村,2萬多口人,村民意見難統一。于是,2018年鎮江創新開展“聯村黨建”模式,在省級新農村示范片項目一線建立臨時黨總支,整合示范片內5個村的黨建資源。
鎮江鎮黨委書記龐林櫻介紹,聯村黨建最大的優勢在于這個黨總支由各個村選派的黨員組成。在示范片建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村民不配合,土地流轉障礙等問題,通過各個村黨員相互協作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聯村黨建使鎮江鎮發生了大變樣,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村民們不僅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獲得分紅,還能在空閑時間到合作社或入駐的企業上班領一份薪水,村民們腰包鼓了,相互間的矛盾也少了。
下一步,鎮江鎮將鞏固拓展聯村黨建成效,將黨支部建在合作社、產業基地、田間、林頭,進一步加快推動土地流轉,扎實做好“一鎮一業”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申報工作,著力打造“北有五常,南有絲苗”響亮品牌,推動鎮江特色三產融合發展帶實現高質量發展。

石鼓鎮整合丫埒村下轄的大王嶺村、東岸山村,打造丫埒村鄉村振興示范區,形成了區域利益共同體,采用“四聯”工作法,實現村民收入翻番。
南塘鎮“五治”融合是楓橋經驗在高州落地生根的積極探索。
該鎮將“好心茂名”與“楓橋經驗”融合升華,創新推動政治、法制、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基層治理模式,率先在彭村開花結果。如今,彭村村莊治理由原來的政府拍板到群眾決策,從為民做主轉變為由民做主,村民的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強,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激活了農村的內生動力。
在彭村的人工湖旁,放著一個玻璃箱和一桿“良心秤”。“我提議設立這桿秤,就是想讓這桿秤稱一稱彭村人的素質,稱一稱彭村人的廉潔程度。”南塘鎮彭村村老支書吳國楊開啟了彭村村的“良心秤”文化,這種誠信精神也成為村民們的做事準則之一。
干實事,要意識先行。彭村村把黨的領導貫穿“聯村治理”全過程,通過堅持引導培育干部群眾踐行“良心秤”的誠信精神、“貪一罰萬”的廉潔精神、“給一做二”的干事精神、“人人做義工”的奉獻精神,為鄉村治理凝聚合力。
據介紹,彭村村落實“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工作,讓村民學法、用法、懂法,遇事以法律為遵循,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糾紛。此外,彭村村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南塘鎮黨委有關負責人認為,“三治融合”可以歸納為三個要素:一是發揮自治基礎作用,二是發揮法治保障作用,三是發揮德治教化作用。
高州市“聯村治理”模式常用于涉及多村的重點項目建設,成立項目聯村調解工作組,由干部、施工方及相關村民組成,推動重點項目聯村聯建。南塘鎮20公里鑒江堤岸綠道項目,途經五個村委會,便是運用這一模式成功化解村民利益訴求過高的問題,做到村中事村民一起議、商量著辦,有矛盾集中調解,確保項目無障礙施工。
而石鼓鎮則整合丫埒村下轄的大王嶺村、東岸山村,打造丫埒村鄉村振興示范區。兩村通過“連心橋”“連心路”,形成了區域利益共同體,采用“四聯”工作法,實現村民收入翻番。如今,兩村全面鋪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三變”(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改革,實現土地流轉經營面積達1600多畝。流轉的地塊建成綠野仙蹤旅游景區、精品農業種植區、餐飲民宿區,多業態助農增收。據介紹,示范區村民每年通過出租土地、入股項目、務工、分紅等獲得收入超1000萬元,村集體每年增收9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高州市分區域打造四條鄉村振興示范帶,立足示范帶上各鎮各村的特色優勢資源,突破鎮域村域的局限,推動鎮村產業區域協作,強化“鎮村企”聯動,打造生產專業村、農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實現加工貿易在鎮、基地在村,三產融合發展,有效推進鎮村同建同治同美。
通過鎮村共建,高州市發展廣東省級專業村58條、專業鎮11個,打造了根子荔枝文化小鎮、分界桂圓加工小鎮、長坡冼夫人文化小鎮、深鎮鄉村民宿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目前,高州23個鎮順利通過“廣東省衛生鎮”創建,如期實現一次性全域創建省級衛生鎮的目標,成為全省首個一次性全域通過省級衛生鎮創建的城市。
編輯/麥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