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婉華 胡妍 王際娣 高睿
當前農村建設發展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人才問題。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農村的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革,年輕勞動力持續外流,導致鄉村建設發展缺乏新鮮血液與活力。因此,促進鄉村振興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才。
鄉村需要“新農人”,需要真正了解農村的新鮮血液,需要更多心在高處、根在深處、把才智化為熱愛灑在原野的鄉村振興新興群體。在廣東高州這片熱土上,有哪些“新農人”乘風而上,把當地農業發展帶上新臺階、新高度?記者采訪了4位高州“新農人”,探秘他們的鄉村振興故事。
沿路走進高州市沙田鎮燊馬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道路兩旁山嶺上的龍眼樹與荔枝樹郁郁蔥蔥。雖然尚未到結果時期,但從樹上萌動的繁茂花蕾,就可看出果農們平日對果樹的悉心“照顧”。

朱焱宗盼更好地做大做強高州龍眼、荔枝產業,打響高州品牌。

在高州市燊馬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朱焱宗的辦公室內,墻上掛滿了從上一輩開始到現在獲得的榮譽稱號及獎項。其中,由高州市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沙田鎮政府以及朱焱宗父親三方合作經營的高州市沙田果樹技術開發公司(燊馬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前身)1992年獲得的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的照片被放大懸掛在墻上。
38歲的朱焱宗出生在高州市沙田鎮赤坎村。2006年,他從廣東工商學院花都學院畢業。學習市場營銷專業的他,在畢業后放棄珠三角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農村接手父親辛苦多年創辦的果園,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燊馬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注冊了“馬頭”牌商標。
“自記事起,自己一直都在果園內長大,平時放假的時間也正好與龍眼豐收的時間碰上。可以說,自己與龍眼的接觸已經持續好多年了?!敝祆妥诒硎?,高州龍眼種植歷史悠久,種植環境相對良好,所以他對于高州農業有著極大的信心。而對于父輩辛辛苦苦打下的基礎,他直言父輩辛苦創辦的果園要后繼有人。
從2006年負債累累的農業公司,到現在品牌知名度高、團隊風貌良好、企業管理有序的公司。一路走來,朱焱宗實屬不易。
朱焱宗向記者介紹,剛回來接手時,雖然果園處于豐產的狀態,但公司的經濟、管理、產業鏈等狀況一片混亂。公司負債二三百萬,公司人員也處于一種極其懶散的狀態。在此情況下,朱焱宗果斷從團隊人員管理入手,通過采取優勝劣汰的用人方式,加以提高工資待遇、基礎福利,讓出公司股權的方式來鼓勵員工生產工作。
除了經營管理,種植技術也是做大做強產業的關鍵。據介紹,朱焱宗著力打造一支優秀的種植隊伍與銷售團隊,不定時地請相關農業專家前來高州開設農業講座講解種植技術。除了讓自己的團隊學習到技術外,朱焱宗還會邀請當地農戶前來一同聽講,帶動大家一起掌握新技術。此外,朱焱宗還親自前往海南、泰國、南非、新西蘭等地學習種植技術以及農業產業管理等技術,以盼更好地做大做強高州龍眼、荔枝產業,打響高州品牌。
“作為年輕一代的農業人,一定要迎著時代的風口埋頭苦干,腳踏實地做好產業?!敝祆妥诒硎?,作為當地的企業代表,他更多地希望帶動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了解農業現代化,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
仙人洞風景區位于高州市北部的深鎮鎮境內,地處云開山脈腹地,最高處海拔1380米,冬暖夏涼,是遠近聞名的“空調村”。作為國家4A景區,仙人洞風景區不僅每年吸引數十萬游客前來觀光旅游,還帶動周邊村居發展旅游經濟。這一切都離不開景區經理曾凡光的開發運營管理。
曾凡光原本是中國建設銀行清遠分行的副行長。2000年初內部退休后,他進入房地產行業。60歲后,他本準備按照自己的生涯設計周游列國,再找個清靜的深山老林修身養性。2015年,他應朋友之約來高州考察仙人洞旅游項目。當時,景點只簡單的鋪設了登山步道,每年吸引前來登山的游客萬余人。曾凡光到這里后,一住就是幾個月。他在思考,“這里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嗎?我要解決產品的供給問題。”
“仙人洞風景區原來有野生的杜鵑花和禾雀花,但其只在特定的季節開放。沒有后續的產品供給,就無法持續吸引游客。”曾凡光說,于是他們與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合作,引入禾雀花品種。將原來單一的品種增至八個品種,并擴大種植規模,將景區定位成世界級禾雀花觀賞基地,延長了花期。同時,景區進一步擴展產業鏈,開展禾雀花歌舞表演,開辦禾雀花民宿,設計文創產品等,不斷壯大其文化IP。并增加瀑布景觀、網紅打卡點等景光改造,推動旅游業態發展。如今游客量與2015年游客量相比,翻了四番,每年游客數量增至四五十萬。
景區的知名度打響了,同時也帶動當地發展。仙人洞村委會每年可獲得10%門票收入,此外,村里土地流轉發展產業、停車場經營收入都可壯大村集體經濟。隨著每年游客數量的增加,村民圍繞“吃、住、娛”做文章,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曾凡光說,為了進一步幫助村集體和村民增收,景區將入口處一排商鋪所在地塊歸還給村委會,由村委會重新裝修統一出租給村民,共同發展旅游經濟。曾凡光表示,接下來,要繼續打響景區知名度,吸引粵港澳大灣區的游客過來,通過景區促進村莊發展、帶動村民致富。
初春,在高州這片沃土上,55萬多畝荔枝樹早已將冬天積蓄的能量輸送到樹梢,錦簇的花團昭示著這一年又將會是個豐產年。何達為的公司一邊加緊銷售去年儲存的干果,一邊準備預定今年荔枝、龍眼等鮮果,工作開始忙碌起來。

何達為認為,培養更多合格的“新農人”是推動廣東荔枝更好“走出去”的重要舉措。
作為土生土長的高州人,何達為2012年起,因看好家鄉農業前景而開始運作荔枝生鮮電商工作,主要從事高州本土特色農產品的流通、加工、研發等。他深諳電商促進農產品銷售的發展之道,通過與果農、電商平臺、包裝供應商、物流服務商等多方面協調,致力于打通荔枝銷售渠道、開拓全國市場,2012年他便銷售了約20噸荔枝。
近年來,隨著電商行業的高速發展以及物流行業的完善,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生鮮產品只需動動手指,一兩日內便可到達客戶手中。看著“千里荔枝一日達”的高效配送,何達為十分感慨?!敖陙碚畬r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讓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對產業未來更有信心,同時也讓廣大的果農一起分享到了鄉村振興的紅利?!焙芜_為說。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消費者對商品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證荔枝品質,改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成為何達為思考的問題。他認為,當前發展電商要連接產業鏈的上下游,建立起涵蓋種植、加工、物流、銷售等管理體系。
何達為表示,他生在國旗下,長在春風里,如今趕上了好時代,他所思考的荔枝銷售、配送等“卡脖子”難題正在政府、企業的高效聯動下逐一擊破。其中,高州市荔枝產業園的建設,增加了當地荔枝的名氣,同時也推動果農種植更加科學、規范,品質有保障;廣東田頭倉儲分揀冷鏈物流示范項目將荔枝的倉儲、包裝、加工、物流等環節放在田間地頭,破解了荔枝保鮮這一痛點;大唐荔鄉的建設更是吸引了不少客商前來采購……
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荔枝產業空前火熱。2021年5月,何達為經營的高州市豐盛食品有限公司以每斤高出市場價2至3元的價格收購荔枝鮮果1100噸,帶動近360戶荔枝種植戶增收近350萬元,為高州村民增收致富作出了貢獻。

人是發展的第一要素。何達為認為,培養更多合格的“新農人”是推動廣東荔枝更好“走出去”的重要舉措。2015年,何達為擔任了高州市電子商務協會常務副會長,并擔任茂名市電商協會特聘講師,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支持各類培訓工作。同時,他還兼任高州市根子柏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社長,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社,現有社員58戶,輻射帶動農戶2600多戶。
他認為,荔枝產業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需要更多能夠腳踏實地、富有創造思維的人才為產業發展補充新鮮血液,助力荔枝產業發揚光大。
走進位于高州市寶光街道的嶺南鳳凰園,一片鳥語花香的景象映入眼簾。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定格著園內的融融春光,市民紛紛帶著孩子前來踏春……
令人驚訝的是,該園的建造并不是出自知名設計院的建筑、園藝大師之手,而是由一個多年從事農耕生產,靠養殖家禽、種植果樹致富的高州農民楊幸注親手打造。
楊幸注是高州市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出生于1944年,家中排行第八,人稱八叔。從前他販果、種果、養鴨、養雞,成為高州的首批萬元戶。他頭腦靈活、敢想敢做,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通過引入外國先進的蛋雞養殖技術,擦亮日產百噸的“綠楊品牌雞蛋”金字招牌。他種植的幾千畝儲良龍眼也做到了連年豐產,進而成為高州農業的龍頭企業和品牌。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一直以來,楊幸注心里藏著一個建造園林的夢想。在73歲那年,他親自設計規劃屬于自己的藝術天地。建園期間,他起早貪黑、不辭辛勞,每天凌晨四五點就到工地安排工作、組織施工。有一天,他意外地發現了一批數十萬噸水底太湖石,隨即想到,可以用這批幾十萬噸的巨型太湖石建造獨一無二園林景觀,整個景區的輪廓在他腦海里愈漸清晰……
楊幸注對《小康》記者介紹,區別于蘇州園林和嶺南園林以古建筑為主的風格、景觀精工細作的特點,嶺南鳳凰園內設有少量古建筑,添置石林、溶洞、大瀑布等人造景觀,集古樸與現代化于一體,極具現代東方美感。廣東省建筑設計院城市與景觀設計研究二所所長古旋全對鳳凰園給予了特殊的評價:“嶺南鳳凰園的景觀設計是‘沒有章法的章法’?!?/p>
夢想的殿堂由一磚一瓦壘成,嶺南鳳凰園的建造在楊幸注不棄微末、不舍寸功中開花結果。2022年1月22日,嶺南鳳凰園開始試營業,截至目前,游客數突破一萬人次。一開始,楊幸注的家人并不支持他建造園林,認為他把積蓄全部投進去有賠本的風險,但后來看到了鳳凰園風光旖旎,前來參觀的游客日益增多,便轉變了態度?,F在他的家人會主動來鳳凰園幫忙做一些工作,楊幸注的信心越來越堅定。
建造嶺南鳳凰園是楊幸注不變的初心,也是不懈的追求。他說:“接下來,我會繼續完善嶺南鳳凰園的基礎設施,把園林做得越來越美,讓這個面向大眾的園林能夠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保▽嵙暽魏Q鄬Ρ疚囊嘤胸暙I)
編輯/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