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際娣 黃娜
日前,香港疫情嚴峻,牽動著每一位同胞的心。深圳市羅湖區迅速行動,不同地方、從事不同工作、有著不同口音的人們用不同的方式全力支持香港抗疫。更有久居羅湖的香港人喊話香港“深港一家親,我哋就係一家人?!边@是深港雙城手足情深,血脈相連的最好詮釋。
羅湖區與香港僅一關之隔,一直以來有著良好的經濟、生活往來,近年羅湖區“灣區樞紐,萬象羅湖”的全新定位更是推動深港融合再上新臺階。
羅湖區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山水相連,與香港在居民交流融合、基礎設施連接、產業協同互補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羅湖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強化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打造深港社會融合發展區,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從區情區位看,羅湖坐擁深圳火車站和國內最大的陸路口岸群,深港七大口岸中,羅湖獨占3個。其中,羅湖口岸是第一個連接香港和內地的口岸,也是深港客流量最大的口岸;文錦渡口岸是國家指定的“供港活禽畜及水生動物”出境唯一口岸;蓮塘口岸是深港最新的綜合型陸路口岸。憑借這一優勢,該區打造了以羅湖、文錦渡、蓮塘口岸為中心的口岸經濟帶,這一口岸經濟帶目前已經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工作。
口岸優勢只是羅湖區推動深港融合進入新臺階的基石。羅湖區深諳交通興則百業旺這一道理,一直以來致力于打造“聯通深港、通達灣區”的交通樞紐。對外,羅湖將加快推動深港雙城交通“通勤化”,實現南北“雙高鐵”進羅湖,強化灣區城市群連接,不斷擴大“1小時生活圈”。對內,羅湖將重塑干線路網格局,暢通內部交通微循環,建成全市軌道路網密度最高城區,塑造內暢外聯、功能集聚、運行高效、品質卓越的灣區一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持續鞏固中心城區地位。
據介紹,深圳火車站將接入全國高鐵網,深汕高鐵羅湖北站建設提速、坂銀通道、東部過境高速羅湖段相繼開通、蓮塘/香園圍口岸建成使用……交通樞紐的完善,如強心劑般為羅湖注入強勁動力,同時也加強了深港之間的往來。
《羅湖區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中提到,羅湖區要在“聯通深港、通達灣區”方面向縱深化推進。未來的羅湖將以南北“雙高鐵”為樞紐、骨干路網和軌道交通為支撐,構建功能互補、高效銜接、快速便捷的多元開放交通體系,擴大口岸群輻射能級,打造聯通港澳、通達灣區的樞紐門戶,實現從羅湖乘坐動車,30分鐘可直達東莞中心區、60分鐘直達廣州中心區。推動港東鐵北延至羅湖口岸并實施“一地兩檢”,羅湖與香港將實現半小時通勤。
此外,爭取穿越羅湖城區的地鐵1號線、9號線、11號線、17號線、25號線,5條地鐵線在羅湖火車站交會,羅湖這個由高鐵、城際、地鐵編織而成的超級綜合交通樞紐即將崛起。
羅湖區委書記劉勝表示,要深化與香港在社會民生領域的深度合作,以民生規則銜接促進社會融合發展,以文化認同促進兩地民心相通,以優質服務吸引香港青年北上就業創業,讓香港同胞“走得過來、住得下來、融得進來”。
為此,羅湖率先出臺了支持港澳專業人才就業創業政策,助力深港融合更進一步。同時在深港民生領域規則銜接等方面先行先試,不斷深化“深港合作”,為港人港企進駐打造了相應的政策服務體系。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羅湖區居住著香港居民約4萬人,有港資企業約6400家。
針對港青北上,羅湖區出臺了《深港口岸經濟帶羅湖先行區支持港澳專業人才創業就業發展及配套服務實施方案(試行)》,對不同階段的港人都給予精準的政策扶持。
針對專業人才,羅湖不僅給予6萬元一次性生活補貼,還在子女教育、醫療服務和住房配套等方面給予支持。對于符合羅湖產業導向的就業者和創業者,經認定為羅湖“精英人才”的,還將享受安家補貼、人才住房、創業支持等20余項專享服務。此外,羅湖還將探索在位于羅湖口岸片區的深港社會融合發展區內對香港居民實行“港人港稅”。

羅湖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強化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林建玲/ 攝
著力推動深港兩地醫療、教育的深度交流。在教育方面,該區與香港締結了79所姊妹學校,實現兩地教育資源、優勢互補;在醫療方面,位于羅湖區佳寧娜廣場尚創峰百名港醫醫療城于不久前正式營業,該醫療城約5000平方米,當前已有約80名港醫簽約,入駐??漆t生均擁有10年以上專業醫生資格。該醫療城計劃兩年內達到200名醫生規模,將為在深圳工作、生活的港澳人士及大灣區市民提供獨具特色的港式優質醫療服務,助推深圳發展高質量醫療體系。
羅湖區優質的資源及開放創新示范區的政策紅利吸引了不少香港青年前來創業發展。在深圳火車站旁,有家由香港企業家投資、總面積近8000平方米的尚創峰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孛吭露加泻芏嘞愀邸拈T、臺灣的年輕企業家、大學生往來工作或參加各類創業沙龍、了解創業政策,大大促進了深港人才融合。
目前,人才、貨物、資金、技術等各類要素在羅湖加速聚集。未來,羅湖還將加大力度引進香港優質教育資源;爭取羅湖區人民醫院納入跨境轉診服務和“港藥通”機構,為大灣區居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探索港澳專業人才備案后提供服務;打造更多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促進大灣區青少年廣泛交往、深度交流,這將全面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編輯/麥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