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華
“蕪湖沖起來了!”
“沒想到蕪湖的干部這么拼!”
“在蕪湖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這是企業家和干部群眾,對當下蕪湖的真實感受。
GDP增速11.6%,長三角城市第1;建筑業產值增速全省第1;在建項目數、新建10億元以上項目數全省第1……
這是蕪湖2021年亮眼的經濟數據。數據是最好的證明。
從感受到數據,都在說蕪湖變了;從省內到省外,都在說蕪湖變了!“蕪湖起飛”“蕪湖出圈”“網紅城市”,人們試圖描述這座城市的變化。但蕪湖怎么變的,更值得探究。
“城市發展光靠守是不行的,蕪湖要主動進攻!”
從“雙招雙引”第一攻勢到創新“暢聊早餐會”“1%工作法”,再到全國百所高校大宣講,蕪湖一次次主動出擊。在進擊中轉變干部作風、提升干部狀態,在進擊中創新打法、拼搶項目和人才,在進擊中提升城市能級與品牌。
進擊,正在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主基調。
有人說,未來5-10年是中國城市跨越式發展最后的“黃金期”。
“十四五”或將是中國城市發展的分水嶺,競爭激烈程度空前絕后。“不進是退,慢進也是退”,就是最好的寫照。是進還是退?是被動防守還主動進攻?考驗著每一個城市。
在這種壓力下,蕪湖吹響了進擊的號角。2021年新春第一會,蕪湖打響了“第二城”保衛戰,并且旗幟鮮明地提出“學習合肥、追趕合肥”。這在蕪湖發展史上是第一次,極具標志性意義。
作為省內最早開埠之城、長江“四大米市”之一,蕪湖總有一股深深地優越感。當蕪湖喊出“是時候拋卻自己的優越感!”“學習合肥,向合肥看齊!”,給當地人帶來心靈上的巨大震動。
“承認差距,學習優秀,然后努力成為優秀者,這就是解放思想。”蕪湖市委書記單向前說。

隨著軌道交通、快速道路、蕪湖古城等重點項目的開通建成,蕪湖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蕪湖市要求,全市每一個縣區和部門都要去合肥學習對標,回來要拿出一份干貨,就是怎么干,“不要談體會,拿舉措出來!”
近學合肥、遠學滬蘇浙。一次,蕪湖市黨政代表團去上海松江區學習。松江區負責人說,“十三五”時期松江的經濟增速就沒低于兩位數的。這讓蕪湖人深感震撼,“哪有理論說過去發展速度快,現在就要慢下來,或者體量大了就不能快”“上海發展的速度都這么快,蕪湖還有什么理由可以慢?”
解放思想、作風建設,關鍵就是干部的狀態。蕪湖市提出自我加壓、敢于勝利,敢于和高手較量,敢于向高標準對標,“只要看準了,我們就干,直接變為實際行動。”
比如,學習上海“一業一證一碼”改革后,蕪湖當即在全省率先進行改革試點。“這樣的改革需要上級給政策嗎?不需要。關鍵是自我革命,真正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蕪湖市長寧波說。
2021年以來,蕪湖圍繞經濟發展、政務服務、城市建設等,全面對標學習先進,學完回來馬上就干。外界感慨,“別人在想,蕪湖在干!”
從2021年開始,蕪湖每季度舉辦一次招商引資“互看互比”觀摩活動,市領導帶隊觀摩全市重點項目,各縣市區比體量、比質量、比進度。同時,把招商引資年底考核改為季度考核,“逼著大家每個季度都要有新的成果”。
相互比、拼命干。“大家趕著往前跑,生怕掉隊,跟不上這趟飛速前進的列車。”蕪湖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高文說,當下的蕪湖,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熱潮已經形成,“一旦氣勢起來了,蕪湖的發展擋都擋不住!”
“蕪湖敢為人先、爭先進位的精神氣又回來了,這才是蕪湖應該有的樣子。”蕪湖很多老領導感慨。
干部的狀態也感染了整座城市,激發了全城人對加快發展的渴望,“我們不拼命干,家里人都不支持!”“整座城市都在奮斗!”
下海的人多了,大海才能沸騰。當全城人都在奮力進擊,蕪湖就沸騰了!

從2021年3月第一期以來,蕪湖已連續開展40多場“暢聊早餐會”,蕪湖市委書記、市長與近百名企業家和社會各界人士面對面。蕪湖傳媒中心供圖
城市發展靠項目。2021年開始,蕪湖市把“雙招雙引”定為“一號工程”,發起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攻勢”。
“一號工程”就要“一把手”親自抓,頂格推進才能打出“第一攻勢”。蕪湖市錨定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航空產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10條產業新賽道,建立由市領導牽頭掛帥的產業鏈鏈長制,頂格推進、全員上陣。四大班子領導包括人大主任和政協主席,一人牽頭一個產業鏈,親自招商,親自研究產業。
“先把產業研究透,再摸排頭部企業,尋找供應鏈企業,設置產業投資基金,然后排出拜訪計劃,每一個環節下得都是笨功夫、苦功夫。”在單向前看來,成功的路哪有捷徑,全部是要一個個去找、一件件去干,“要說有捷徑,那就是去吃更大的苦,下更大的功夫!”
新興產業專業性極強,蠻干瞎干不行,必須具備很深的專業素養。“下足笨功夫,成為一個更專業的專家。”這是蕪湖干部提出的口號。
蕪湖市組建了產業鏈工作推進組專班,建立高素質、專業化的招商隊伍。一次,蕪湖市投促中心一個80后年輕干部接待一位前來考察的客商。從車站到賓館短短20多分鐘的路程,就把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現狀對客商進行了全面介紹。從飛機發動機、螺旋槳、航電,到全國產業鏈上的重點企業都如數家珍,并且還介紹說有3萬名航空航天的技術人員在蕪湖。
這讓客商感到非常震驚:一個普通干部居然懂這么多高深的航空航天專業知識!客商當即決定在蕪湖投資。
招商引資就是“虎口奪食”,專業性是基礎,更多的是城市間全方位的比拼。2021年8月,孚能科技新能源電池項目落戶蕪湖,總投資達140億元,這是蕪湖“虎口奪食”的經典案例。
孚能科技是軟包電池領域龍頭企業,是很多地方招引的必爭對象。2021年6月,當蕪湖了解到投資信息時,已有四川、浙江、江西等地多個城市在同步競爭。而且它們給出的條件更優厚,蕪湖的勝算并不大。
“就兩天時間,恨不得鎖在房間里談。但有時候談著談著,就談不下去了。”招商之艱難,參與具體談判的蕪湖市三山經開區招商干部深有體會。
贏得競爭需要高超的戰略戰術。蕪湖市采取了“田忌賽馬”策略:跟發達地區比區位,跟后發地區比政策,跟區位好的城市比產業基礎,跟政策更優厚的城市比服務。
蕪湖承東啟西、通江達海,區位優勢明顯,又有新能源電池的完整產業鏈。通過“田忌賽馬”策略,蕪湖人把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完全發揮出來。這個百億級的大項目,從接洽到簽約僅用了不到2個月時間。
對于企業來說,效率就是生命。速度沒有最快,只有更快。同樣是百億級的比亞迪產業園項目,半個月簽約、一個月開工、半年內投產,創造了另一個“蕪湖速度”。
“材料報上去,市委市政府馬上開會,當天就拍板決策。”僅10天就完成協議擬定、財務盡調、專家評審等所有前期工作。蕪湖干部上下齊心,把速度推到了極致。
2021年,蕪湖市新簽約億元以上招商項目700個,增長52.2%。其中,百億元項目有3個。“過程雖然累,但很刺激!”蕪湖干部的激情溢于言表。
勤奮、專業,這就是蕪湖的干部!
速度、激情,這就是進擊的蕪湖!
成功的路沒有捷徑,唯有付出百倍的努力。“為1%目標付出100%努力!”這句格言如今已經成為蕪湖干部的座右銘,最早出自于“1%工作法”。
“1%工作法”是蕪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的“金字招牌”,2021年11月獲國務院通報表揚。很多人并不理解,不就是1%嗎,有何難?
企業利潤率一般只有5%—6%,10%就算很高了。面對成千上萬家企業,要想把企業利潤率提高1%,對于政府來說,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無論企業、城市還是個人,都要敢于挑戰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并最終完成它!”單向前說。
蕪湖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和市長任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通過對全市300家重點工業企業的利潤監測分析,最終鎖定能源、用工、稅費、物流等6個要素,并針對性地設立9個工作組,逐一拿出詳細方案,對癥下藥。
“為了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我們用最笨的辦法,對300多家企業一家一家地摸底,得出人才需求清單,然后提供精準服務。”蕪湖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瞿輝說。
除了“笨辦法”,更有“巧辦法”。為了降低企業物流成本,蕪湖市海關部門主動作為,采取聯動接卸改革,減少港口間的轉運環節,每個集裝箱境內運輸成本壓縮30%;為了降低中小企業采購成本,蕪湖市引進互聯網集采平臺,相當于工業的拼多多,幫助中小企采購成本最高降12%。
“所謂巧辦法,背后都是笨功夫下足了,對規律和本質掌握透了。”瞿輝說,為1%目標,不是一個部門在干,而是全市所有經濟部門都在干,“不是1個人,而是100個人,100個人都付出了100%的努力”。
這樣的工作作風,同樣體現在蕪湖的另一個城市品牌中——暢聊早餐會。早餐會并不是蕪湖獨創,全國不少地方都有類似的餐會,但為何只有蕪湖能將其打造為家喻戶曉的城市品牌?
秘訣就在于蕪湖人付出了100%的努力!
從2021年3月第一期以來,蕪湖至今已舉辦了40場早餐會。每周六風雨無阻,每次都由市委書記親自主持。整場活動既簡樸,又極具儀式感。早餐會的每個環節和細節,都經過精心地設計。連茶杯都是定制的,刻上了企業家的名字。滿滿的儀式感,讓企業家感到格外的尊重和榮譽。
更重要的是,企業家提出的每一個意見和建議,都逐一建檔,并建立跟蹤反饋的閉環機制。“到目前為止,一共53個政策建議、81件問題訴求,都一一進行了解決,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這就早餐會的生命力所在。”單向前說。
把每件事都做到極致,努力100%。這就是蕪湖進擊制勝的秘訣!
“蕪湖未來究竟是一座什么樣的城市?”
2022年新春第一會,蕪湖市長寧波給在場所有人出了這樣一道題。這也是這座城市的主政者一直在思考的命題。
“蕪湖從來不是一座平庸的城市!”在這次會上,蕪湖吹響了歸零再出發的號角。
“每一項工作都要爭先進位,每一個經濟指標都要對標對表!”“一切工作都要快。一天都不能耽擱,一刻都不能停歇!”對于蕪湖來說,增速第一不是奮斗的終點,而是進擊的起點!
安徽省“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把蕪湖建設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
“副中心不是省里給的一塊牌子,而是要干出來的。”蕪湖市提出緊盯建設省域副中心,在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中勇當先鋒,以進的姿態譜寫現代化蕪湖新篇章。
為此,蕪湖市制訂了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上市企業倍增計劃、規上企業遞增計劃、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計劃、第三產業發展壯大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行動計劃,就是要在新一輪競爭中提升城市能級,重塑蕪湖發展的硬核實力。
奮進中的蕪湖,注定是一座不甘平庸之城!
今年2月11日,立訊精密投資100億入股奇瑞,“果鏈一哥”造車的消息震驚四座,引發人們無盡聯想。然而細細品味卻發現,立訊精密投資的不僅是奇瑞,更是投資蕪湖。
汽車產業作為蕪湖的首位產業,擁有奇瑞、比亞迪等一批知名車企,吸引了一大批國外優質汽車零部件企業,還集聚了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配套企業超過300家。在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蕪湖的布局低調而迅速,“中國底特律”已悄然成型。
航空航天產業是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蕪湖作為國家首批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集聚了通用飛機整機、無人機、航空發動機、航電等全產業鏈,以及中電科鉆石飛機等一批業內“單打冠軍”。航空航天產業是蕪湖另一個具有萬億級規模潛力的新興產業。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蕪湖的布局低調而迅速,“中國底特律”已悄然成型。 蕪湖傳媒中心供圖

2021年9月,蕪湖市創新推出黨政干部“共讀計劃”。

在“城市書房”靜靜讀書,成為蕪湖人的休閑新時尚。蕪湖傳媒中心供圖
蕪湖還是國家級機器人產業發展集聚區、中國家電智能制造基地、國內一流3D打印產業集聚區……城市未來關鍵靠產業,而蕪湖在產業方面極具想象力。當這些新興產業站上風口,蕪湖將“垂直崛起”。
奮進中的蕪湖,是一座充滿想象力的產業之城!
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源頭活水,抓住了人才就贏得了未來。2021年以來,蕪湖主動出擊,重磅出臺“紫云英人才計劃”,首創人才發展集團,強勢推出“百校大宣講”,在全國范圍內刮起人才“旋風”。
招引人才關鍵是提升城市吸引力,“哪個城市環境好、宜居宜業,人口就往哪聚集”。2021年10月,蕪湖市大手筆啟動人民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工程“雙百攻堅”活動,全方位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功能品質和生活環境,僅2022年度就有八大類234項,年度估算投資241.63億元。
隨著以軌道交通、快速道路、蕪湖古城等重點項目的開通建成,蕪湖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過去有多恨它,現在就有多愛它!”剛剛經歷了城市建設陣痛的蕪湖人說。
奮進中的蕪湖,正在打造近悅遠來的宜居之城!
城市發展離不開人心的凝聚、文化的力量。如果說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是硬件的升級,文化建設則是精神層面的軟件升級。
2021年9月,蕪湖市創新推出黨政干部“共讀計劃”,每周挑選一本書,通過手機App進行直播講讀。每周六晚上8點,蕪湖的干部群眾都會聚在一起,共讀一本書,“讀書會成了每周最期待的精神大餐”。
同時,蕪湖還打造了一批高品質的公共文化空間。一到節假日,那些書香氣十足的“城市書房”,都會吸引眾多市民網紅“打卡”。在“城市書房”靜靜讀書,成為蕪湖人的休閑新時尚。
“讀書可以改變一座城市的氣質。”單向前說。
奮進中的蕪湖,還是一座腹有詩書的書香之城!
“星期六是具有蕪湖味道的一天。”每周六的日出,伴著麥香,城市CEO與城市合伙人暢聊發展、共筑夢想;日落,全市干部群眾在同一個平臺上,品讀城市、品味書香。從麥香到書香,這一天,充滿了蕪湖的味道。
“有山有水有文化,大江大河大夢想。”這就是進擊的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