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11月,陳獨秀在中央領導機構成立后起草了一份文件《中國共產黨中央局通告》。中央按照這一通告要求擴大宣傳聯絡,加強統一領導,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后相繼在各地建立分部,并派遣特派員去加強總部與分部之間的溝通聯系。中共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中央執行委員會得隨時派員到各處召集各種形式的臨時會議,此項會議應以中央特派員為主席。”通過中央特派員向各地傳達黨中央的指示、策略和思想,進一步督促地方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各項決策方針,確保了全黨上下政令暢通。
隨著國內民族革命運動高潮的到來,中共的作用和影響也在不斷增強,黨員數量成倍增長。如何建立一個集中統一、上下有序的組織體系,成為中央及各區委的緊迫任務。隨著各級黨組織范圍擴大,機構成員日益復雜,實際工作中的問題逐步顯現。增加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導員指導地方工作,一方面可以解決地方關于政治上及策略上存在的問題,在地方開展工作和運動時指導起來更方便、更及時、更高效。另一方面也可以發展地方黨的工作,加強對黨員隊伍的建設,積極培育和吸收新的黨員,鞏固和擴大黨的組織。
中共黨內巡視制度的產生與聯共(布)和共產國際的影響也存在密切關聯。在聯共(布)的領導體系中,黨的中央委員會設有中央巡視員,中央巡視員在開展巡視工作時代表中央委員會行使特權并直接對其負責。中共學習聯共(布)的做法,積極借鑒這一領導模式。中共建立后,共產國際也派遣巡視員直接指導中國革命和黨的巡視工作,為巡視制度的建立與發展提供了借鑒。
(紅舟摘自《黨史研究與教學》2021年第3期,徐德剛、胡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