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榮 侯彥利 張可晴 張穎 梁玥

【摘要】? ? 網絡時代背景下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是我國新經濟社會發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和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需要。為服務于“新財經”建設和發展,新財經教育需要重構培養目標,樹立新的培養理念和創新思政教育模式,優化財經類學生第二課堂綜合素質培養方案,以“新思政”引領財經類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維度、多途徑提升財經類人才的綜合素質,為“新財經”高等教育培養新時代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 ? 第二課堂? ? 新財經? ? 網絡時代? ? 綜合素質
引言:
自教育部大力發展“四新”(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以來,一些財經類高校率先創新提出“新財經”教育改革模式。“新財經”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服務區域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兼具專業知識、信息技術、家國情懷、國際視野、職業素養的高素質“新財經”人才,進而“新財經”人才第二課堂素質培養方案的優化迫在眉睫。
一、網絡時代背景下優化財經類學生第二課堂素質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深刻地影響著我國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與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遭受到網絡的嚴重沖擊,高校群體的“網民”數量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面臨網絡文化的沖擊和不良信息的輸入,給高等教育帶來重大挑戰,高校必須守好網絡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如何利用好網絡資源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一個重大課題,與此同時,“互聯網+”第二課堂素質培養優化研究更加突顯其重要性。“新財經”背景下切實提升財經類學生綜合素質既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又是“大思政”格局和“新思政”理念下的教育實踐的需要,更是滿足我國未來對高質量人才的培養與發展的需要。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必要補充和深化,優化財經類學生第二課堂綜合素質培養方案,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綜合育人作用尤為重要。
二、網絡時代背景下財經類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對第二課堂功能性認同不足
有些師生對第二課堂功能性作用認識不足,依然停留在傳統觀念上的“辦辦活動,熱熱鬧鬧”,傾向于第一課堂專業知識的教授,忽視了第二課堂的素質教育,這導致第二課堂難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實現深度育人的作用,學生由于主觀上認識的偏頗導致第二課堂的積極性、認知深淺和執行力薄弱,導致大學生自身價值觀、實踐能力、思維和人際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偏弱。
(二)第二課堂專業性和規范性的設計需要提升
當前第二課堂的主要問題是寬泛而不深入,缺乏系統性和專業、年級、群體的針對性。縱觀一些高校的第二課堂設置一覽表,基本上涉略范圍很廣泛,但是專業針對性不強,而且沒有年級限制,導致一些學生在短時間內將學分選夠,到高年級時只剩下專業課學習,這種短暫的攻略不利于學生在大學四年中的階梯、遞進式的進步和提升,致使第二課堂實效性大打折扣。
(三)第二課堂綜合素質培養方案特色不夠鮮明,缺少與財經類人才相匹配的特色體系
據分析財經類高校的第二課堂設置,專業成分占比極少,應該專門針對財經類學生增設專業類學分要求,既能滿足學生對多學科的學習和擴充,又能保證專業特色不減色,更能使本專業與多學科學習相得益彰,融會貫通。
三、網絡時代背景下優化“新財經”人才第二課堂綜合素質培養方案
(一)加大宣傳普及第二課堂相關知識的力度
大多數學生對第二課堂的活動內容了解較少,需要制定有關政策與宣傳相關活動提高大學生對第二課堂的認知度和重視度,尤其是在新生入學教育階段大力普及第二課堂相關知識,有助于學生對第二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第二課堂有效參與度,進而通過第二課堂,切實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能力。
(二)豐富第二課堂,搭建“新思政”專屬網絡育人平臺
我們對“新財經”、“新思政”的學科背景和文化視野進行深入的研究、消化、理解和認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融合新媒體,全新打造“新思政”專屬育人平臺。新平臺的工作理念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線上思政,正向引領”,旨在打造思想有深度、知識有廣度、教育有溫度的云端平臺,同時讓思政教育走進學生的朋友圈和生活圈。“新思政”微信公眾號,設置三欄十模塊。其中三欄是:新思政、新財經、新素質。新思政:時政要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新財經:財經資訊、經濟論壇;新素質:新科研、新競賽、新實踐、新創業、新就業。此微信公眾號集思政教育、財經知識與綜合素質能力于一體,囊括財經類學生的知識需求,占領網絡思政的“制高點”。同時搭建“新思政”微博公眾號和“新思政”抖音公眾號,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文字、圖片、短視頻將碎片化的信息有效整合,同樣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內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網絡育人工作中,成立網絡思政工作室,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云課堂”、“云交流”、“云學習”、“云服務”、“云實踐”、“云展示”等“云端思政”工作,并打造全新第二課堂直播間,將專家、企業家、知名校友、優秀畢業生以及招聘企業等豐富的社會資源引入網絡育人平臺,可以帶領財經類學生“云游”國內外經濟高地,學習和了解各地經濟政策和“云考察”各地企業,從而打破屬地學習教育的局限性,在保證第一課堂學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汲取校外知識營養,切實提高網絡思政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將“新思政”和“新財經”育人高度融合。
(三)創新“第二課堂”素質培養的理念和模式
遵循“新財經”教育的五維立體(專業知識、信息技術、家國情懷、國際視野、職業素養)育人目標,構建“第二課堂”中的“六位一體”育人模式,優化“第二課堂”中的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科研競賽、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創業就業的設置和權重占比,既要系統性、合理化,更要提升與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契合度,使“第二課堂”真正服務于“新財經”人才培養。立足于財經類專業特色,結合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與人才需求,創建第二課堂品牌活動,例如成立“恰恰談”心理工作坊,發揮朋輩幫扶作用;舉辦“科言青春”系列培訓,定期開展科研能力提升活動;持續開展“螢火”志愿服務活動,厚植學生家國情懷;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走基層、訪民情,深入調研、躬身實踐,受教育、長才干、 做貢獻,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成立“助力鄉村振興”青年實踐團,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產品資源,創建“助力鄉村振興”網絡展館等。
(四)重構財經類專業的第二課堂素質學分設置,優化考核評價體系
1.適度增加第二課堂素質學分的總學分要求。目前一些高校在第二課堂素質學分要求方面并不高,可以適當增加第二課堂總學分要求。
2.在閱讀欄增加必讀項目。
3.提高紅色教育專項分數要求。例如要求學生參加紅色專項實踐活動,可以走訪紅色革命圣地、調研紅色文化傳承、訪談身邊的“五老”,撰寫調研報告,并提交視頻作品等。
4.強化和完善競賽類板塊,鼓勵大學生積極國家級和省級科研立項和學科競賽活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注重激發學生的原創性思維。其次,比賽項目要“廣”,更要注重“專”,比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為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參加與未來工作發展等有關的比賽,如“國際商務談判大賽”等,設定必修的專業相關的比賽項目。
5.在實習類板塊,提高實習類素質學分的比重,并對實習企業、崗位和實習經歷、結果等進行細化考核,避免學生淺嘗輒止、走馬觀花、應付差事等,要切實發揮實習經歷的重要性。
6.將第二課堂素質學分年級化,這樣可以避免畢業前“刷分”、“湊分”,保證學生在大學教育的不同階段,階梯式進步和提升能力,從而使第二課堂教育更加科學性和合理性。
7.完善文體活動板塊,豐富活動內容,尊重學生個人意愿,制定套餐式活動方案,打好活動育人的組合拳。
8.系統化學生各方面素質考核結構層次。不斷推進學校原有對學生各方面素質考核結構辦法,基于思想、知識、能力、素質的四個方面考核結構層次,結合過程、結果兩個維度的考核,建立富有全方面多角度的第二課堂指標與系統化的評價方法,以此推動培養模式改革。
高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順應網絡時代發展趨勢,筑牢網絡思政教育的主陣地,充分利用媒體平臺搭建思政育人載體,利用自媒體平臺開展全新思政育人是時代發展的選擇。經濟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財經類學生承載著艱巨使命和任務,優化財經類學生的第二課堂人才培養方案,用“鋼筋鐵骨”有效打破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無形壁壘,并發揮好第二課堂的“超凡”育人功效是個亟須研究的課題,必須打造“新財經”人才的“第二課堂”新屬名片,從而切實保障“新財經”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
作者單位:路榮? ? 侯彥利? ? 張可晴? ? 張穎? ? 梁玥
河北經貿大學
參? 考? 文? 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2019年全國能源動力類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M].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9.07.
[2]李玉鴻,王東平.高職高專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01.
[3]華東高校工程訓練教學學會.華東高校工程訓練教學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10.
[4]李儒壽.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與探索.[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12.
[5]馬小芳.“新文科”視域下教育學學科專業發展路徑探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
[6]王昱寒.新時代高校紅色文化育人研究述評.[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
[7]張金哲,耿輝建,沈千鵬.新財經背景下來華留學生培養體系的重構路徑探析. [J]. 大學,2021.
[8]高寧,徐夢遙.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視野的突破與課程體系的創新. [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