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明杰,石廣豐,孟巳崴,姚 棟,梅毅杰,梁明波
(1.長春理工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 長春 130022;2.深圳市大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 深圳 518103)
在日常生活中,透鏡模塊被電子器件大量使用,如智能手機、數碼相機、智能機器人等[1-4]。傳統變焦透鏡一般由多組塑料、玻璃鏡片組合在一起,利用齒輪在同一直線上不斷調焦獲得物體清晰的圖像。液體變焦透鏡根據設計原理分為基于液體折射率改變、電潤濕液體接觸角改變、液體表面曲率改變的液體透鏡[5]。液體透鏡具有響應速度快、輕便的優點。針對動態目標的觀察,高速相機就顯得尤為重要[6-11]。Koyama等[6]通過聲輻射力作用的液體透鏡仿真設計,得到雙液體柱狀腔高速變焦液體透鏡。Jia等[12]在ANSYS中分析了3種不同邊界約束下的等厚、不等厚薄膜透鏡的情況,得到多焦點不等厚薄膜不規則柱形腔室液體透鏡。Jones等[13]研發出一種偏振獨立的半月形腔室電潤濕液體透鏡。Lpez等[14]研究發現諧波驅動毫米級柱狀高速變焦液體透鏡變焦規律。上述研究更多關注液體透鏡的焦距、耗能等,沒有關注液體透鏡腔室的形狀對液體透鏡產生的影響。本文基于聲激勵液體透鏡,分析液體透鏡腔室形狀對液滴表面的影響。
液滴平衡形態能量方程為:
(1)
式中:σls為液固表面張力;σgs為氣固表面張力;σlg為液氣表面張力。
早期的毛細現象研究,有助于復原的表面張力被用來和彈性體比較,在忽略黏性的液滴中,Rayleigh研究得到黏性液滴振動的頻率[15]。
(2)
式中:ωn為液體振蕩頻率;σ為表面張力;R為液滴的初始半徑;ρi、ρe分別為內部流體和外部流體的密度;n為勒讓德多項式對應模型形狀的階數。
在不考慮重力的情況下,利用矢量和速度勢得到液滴壓強計算公式[15]:
(3)
(4)

通過對液體透鏡結構的簡化,利用三維建模軟件SolidWorks構造0°、5°、10°、15°張口角度下的液體透鏡模型(圖1)。透鏡模型由上下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膜,鋁質腔殼,腔內的水組成。PDMS膜的厚度取相應半球形液滴半徑的4%[16],薄膜產生變形時,薄膜前后表面撓度差量為零[3],模型的具體參數見表1。

1-上薄膜;2-上球冠;3-鋁質腔殼;4-下薄膜;5-下球冠

表1 不同張口角度液體透鏡模型基本參數
在COMSOL中導入1-4號模型,分別進行自由四面體細化網格劃分,網格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不同張口角度液體透鏡網格模型
COMSOL多物理場仿真軟件能很好的計算、模擬、仿真多物理場耦合下的物理現象,具有大規模計算能力和強大的前后處理功能。將網格模型導入三維聲固相互作用,選擇壓力聲學,固體力學接口。固體力學中對鋁質腔體的外周面、倒角面、PDMS薄膜與鋁腔體的接觸面添加固定約束。在COMSOL中設置域的物理參數,水域的主要物理參數是關于溫度的變量,PDMS膜,鋁(3003-H18)的主要參數[17]見表2。

表2 PDMS域,鋁的主要物理參數
球形諧波的指數(k,l)對仿真結果進行命名,利用式(4)得到波峰層數n與k,l的聯系[18-22]。
(4)
式中:n為波峰層數;k為極波數;l為方位波數。
圖3、4、5、6(n,l)模型中,(2,1)屬于sectoral 模型,(4,0),(6,0)屬于zonal模型,(1,3)屬于tesseral模型。在(2,1)模型中有2層波峰,一個偏軸向的隆起,(4,0),(6,0)有4層和6層波峰,沒有偏軸向的隆起,(1,3)模型中有1層波峰,3個均勻分布的隆起,呈“丫”字狀。

圖3 0°液體透鏡(n,l)模型

圖4 5°液體透鏡(n,l)模型

圖5 10°液體透鏡(n,l)模型

圖6 15°液體透鏡(n,l)模型
在(2,1)模型中,液體球冠偏軸向的隆起引起焦點變化,為液體漸進多焦點透鏡的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礎[23]。(4,0),(6,0)模型中,液體表面曲率的變化引起正負焦距的變化,拓展了它的用途[24]。
圖7、8、9中的(n,l)模型(2,1),(4,0),(1,3),(6,0)對應于(k,l)模型(3,1),(6,0),(3,3),(10,0)模型。在(k,l)模型中,當l=0屬于zonal模型,k=l屬于sectoral模型,k≠l屬于tesseral模型。由圖7可以得到(n,l)模型中(2,1),(1,3)對應的(k,l)模型(3,1),(3,3)隨著張口角度的增加,模型的特征頻率下降。對照圖4、5、6中的模型,(2,1),(1,3)模型中變形的球冠面都發生在液體透鏡中較大球冠面。(n,l)模型(4,0)即(k,l)模型(6,0),在圖7中可以看到,液體透鏡模型在張口角度0°至5°和10°至15°處出現了停滯和較大的增長,對照圖4、5、6中的模型可以看到,(4,0)模型中的變形球冠面發生在液體透鏡較小的球冠面。同理,從圖7分析(n,l)模型(6,0)可以得到,液體透鏡模型在10°的張口角度處,圖4、5、6模型中的變形球冠面應該發生在較小球冠面。以上現象與自然頻率計算結果一致。經過較多的試驗研究,可以觀察到,隨著開口角度的增加tesseral模型更多的出現在液體透鏡中較大的球冠面。

圖7 4種模態中不同張口角度對特征頻率的影響曲線
從圖8可以看到(n,l)模型(2,1),(1,3)隨著開口角度的增加,液體球冠表面的最大應力值逐漸減小,對照液體透鏡模型圖可以發現,圖3~6中發生變形的液體球冠面直徑依次增加。(n,l)模型(4,0)在0°到5°的變化中,隨著開口角度的增加,最大應力值出現了較小幅度的增加;5°到10°的變化中,最大應力值出現較小幅度的減小;10°到15° 的變化中,最大應力值發生較大幅度的增加。觀察圖4~6,發現5°、10°時液體球冠面的變形發生在較小球冠面,15°時發生在較大的球冠面。同理,研究(n,l)模型(6,0)發現在液體透鏡模型張口角從5°變化到10°時,圖8中最大應力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加,對照圖4~6發現,液體張口角10°時,液體球冠面的變形發生在較小的球冠面。

圖8 4種模態中不同張口角度對最大應力的影響曲線
圖9中可以看到,最小應力在(n,l)模型中的(2,1),(4,0)模型發生了較小的浮動變化,而(1,3),(6,0)模型在液體透鏡模型張口角度從0°到5°時發生了較小范圍的增加,5°變化為10°時,都發生了較大幅度的增加。對照圖4、5、6發現,(n,l)模型(6,0)在液體透鏡模型張口角度10°時,液體球冠面的變形發生在液體透鏡模型較小的液體球冠面上,(n,l)模型(1,3)在液體透鏡模型中沒有表現出較大的模態特征。(n,l)模型(2,1)隨著張口角度從0°到5°、10°、15°的變化,最小應力值依次減小。(n,l)模型(4,0)在液體透鏡模型張口角度從0°變化到5°時,最小應力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加,5°到10°、15°變化時,最小應力值依次減小。

圖9 4種模態中不同張口角度對最小應力的影響曲線
1) 當液體透鏡模型不存在張口角度時,zonal、sectoral、tesseral模型會交替出現在液體透鏡模型的液體球冠面,其中tesseral在3種模型數目中占較大的比例。當液體透鏡模型存在張口角度時,zonal、sectoral會交替出現在液體透鏡模型的液體球冠面,tesseral模型更多的出現在較大球冠面,較小球冠面幾乎不會出現tesseral模型。
2) 隨著毛細錐形腔張口角度的增加,當液體球冠變形發生在較大球冠面上,液體球冠變形中的sectoral和tesseral模型對應的液體透鏡模型的特征頻率減小,液體球冠面最大應力減小,zonal模型已經出現在張口角度較小的液體透鏡模型中的較大球冠面,在較小的球冠面再次出現時,特征頻率會停滯或增加,液體球冠面的最大應力會增加,有利于選擇合適的傾角降低能量消耗。
3) 隨著毛細錐形腔張口角度的增加,液體球冠變形發生在較大的球冠面上時,液體球冠變形的tesseral模型最小應力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