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麗萍,陳怡雯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 200032)
營養不良是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可達40%~80%[1]。近20%的惡性腫瘤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營養不良,而非腫瘤本身[2]。因此,及時評估腫瘤患者的營養狀態并給予相應的營養支持,對其臨床預后尤為關鍵?;颊咧饔^整體評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是由 Ottery[3]設計的一種有效的腫瘤患者特異性營養狀況評估工具。美國營養師協會推薦將PG-SGA 作為腫瘤患者營養篩選的首選方法[4];我國臨床腫瘤學學會腫瘤營養治療專家委員會也將PG-SGA 作為評價惡性腫瘤患者營養狀況的重要工具[5]。PG-SGA 由患者自我評估及醫務人員評估2 部分組成,具體內容包括體質量變化、進食情況、癥狀、活動和身體功能、疾病與營養需求的關系、代謝方面的需要、體格檢查共7 個方面。其中,疾病與營養需求的關系、代謝方面的需要和體格檢查這3方面的內容需要由醫學專業人員來評估,其余4個方面的內容由患者自我評估。患者由于醫學知識的匱乏,居家使用PG-SGA 進行營養狀況的自我評估存在一定的難度;且前期研究顯示,腫瘤患者及照顧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知識缺乏、評估營養方式單一的問題,一般都只能通過胃口和體質量減輕來判斷,不能達到自我評估營養狀況的效果[6]。如何確保營養評估的準確性、專業性,規避因腹水等體質量增加而造成的不科學性成為腫瘤專業護理人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研究設計了一種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并在臨床應用中效果較好?,F介紹如下。
1.1 制作一種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主要由說明盤、體質量評分盤、進食情況評分盤、癥狀評分盤、活動與身體功能評分盤、螺絲、螺帽、指針、磁鐵片及迷你計算器組成,見圖1、圖2(掃描文末二維碼可了解一種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的更多圖文信息)。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以PG-SGA 為依據,將與營養狀況管理有關的4 個基本信息(體質量、進食情況、癥狀、活動與身體功能狀態)分別制成體質量評分盤、進食情況評分盤、癥狀評分盤、活動與身體功能評分盤,另外制作1個有附加說明的說明盤。體質量評分盤等分為5 個扇面,進食情況評分盤等分為10 個扇面,癥狀評分盤等分為14 個扇面,活動與身體功能評分盤等分為5 個扇面;每個盤的扇面均設有相應的評分標識;每個盤的扇形區采用顏色區分不同風險程度,紅色為4~6 分,粉色為3分,黃色為2分,綠色為1分,藍色為0分,其分值越大說明營養不良的風險程度越高。這5 個圓盤的直徑從說明盤(4.5 cm)、體質量評分盤(6.5 cm)、進食情況評分盤(9.5 cm)、癥狀評分盤(12.5 cm)到活動與身體功能評分盤(17.5 cm)依次變大,并以圓心共軸按直徑從小到大重疊;圓心軸設有螺絲,螺絲上設有垂直于該螺絲的指針,指針設于最小直徑盤(說明盤)的盤面上;直徑最大盤(活動與身體功能評分盤)上設有迷你計算器,活動與身體功能評分盤背面設有磁鐵片,螺絲穿過磁鐵片與螺帽連接固定。

圖1 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正面示意圖

圖2 簡化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背面示意圖
1.2 使用方法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的第1 圈是說明盤,附有簡要說明“4 項分數相加總分≥4分,特別是體質量減輕及時來院就診”。第2圈為體質量評分盤,患者計算(患者的原體質量-患者的現體質量)/患者的原體質量,根據得到的數值找到相應評分。第3 圈為進食情況評分盤,患者根據自身情況找到對應扇區取此項評分的最高值。第4 圈為癥狀評分盤,此項評分為患者各項癥狀分數的累加值。第5 圈為活動與身體功能評分盤,此項評分取與自身情況相應扇區的最高值。患者在評估時固定指針不動,根據自評情況轉動并將4 個評估盤的扇形區域轉動到指針指定的方向,然后將每個盤的每1 項分數用迷你計算器相加,得出PG-SGA 的患者自評部分總分。PGSGA 患者自評部分總分:0~1 分為無營養不良,無需營養干預;2~3 分為可疑營養不良,給予營養教育及抗腫瘤治療;4~8 分為中度營養不良,由營養師進行干預,并可根據癥狀嚴重程度,由醫師與營養師聯合進行營養干預;≥9 分為重度營養不良,需營養干預1~2周后再進行評估[7]。因此,研究團隊將患者PG-SGA 自評總分≥4 分且有體質量減輕作為簡化營養自測盤判斷營養狀況的標準,并告知患者自測盤總分≥4 時需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做進一步的醫學檢查。
2.1 評價對象選擇2020 年1—3 月收治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內科的住院患者40 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0 例、女性20 例,年齡 25~75 歲,平均年齡為(55.6±14.6)歲。
2.2 評價方法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護理,責任護士給予營養相關的健康指導,教會并囑患者按照順序使用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自測盤、紙質版和電子版評估單這3 種評估形式進行營養的自我評估。紙質版評估單同樣包括4 個部分(體質量、進食情況、癥狀、活動與身體功能狀態)的內容;同時將這4 部分內容放在科室微信公眾號上,形成電子版評估單。
2.3 評價指標采用患者營養自我評估情況調查表評價患者使用不同營養評估方式的體驗,內容包括操作便捷、可接受度、準確性及便于保存4 個問題,每個問題均以“是”或“否”作為回答選項。該調查表經過專家咨詢、條目分析、前期預調查,內容效度系數為0.9~1。由責任護士在患者完成3 種營養狀況自我評估后發放調查問卷,并在患者填寫完問卷后當場收回。
2.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構成比表示,多個檢測方法比較采用 Cochran’sQ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5 評價結果患者使用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自測盤、紙質版、電子版這3種PG-SGA 自我評價,在操作便捷、可接受度、準確性、便于保存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1 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患者應用體驗較好表1結果顯示,3種營養評估自測方法的操作便捷、可接受度、準確性及便于保存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顯示,在操作便捷、可接受度方面,自測盤均優于其他2 種形式(P<0.05),在準確性、便于保存方面,自測盤、電子版優于紙質版(P<0.05);說明簡化的營養自測盤可更大程度增加患者使用時的便捷性、準確性,且易于接受和保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操作便捷、易于接受: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操作便捷、內容清晰,使患者在自我評估時存在一定的趣味性,易于患者接受。②放置方式多樣、便于保存: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背面設有磁鐵片,居家時可吸附在冰箱上,相比紙張版不易損壞和遺失,便于保存。③標記清晰、色彩鮮明: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每個盤中的扇形區采用不同顏色來代表不同的風險程度,患者可直接通過顏色來判斷自己的營養狀況,易于識別營養不良風險。④評估準確性: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以指針固定的形式來確定每個評估項目的分值,配以迷你計算器輔助計算總分值,能夠提高患者計算總分的準確性。

表1 患者使用3種PG-SGA自我評價形式的比較[n(%)]
3.2 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的應用展望使用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時,需要根據每個盤上的提示找到自己的評估分值,其中體質量評分盤上的體質量下降比率需要計算,最后計算總分值。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0 歲及以上人口為26 402萬人,占18.70%;與201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可見隨著人口老齡化加深,老年人生存期的延長,建議這一部分人群可以使用簡化的營養自測盤;當然對于一部分有遠視的人群來說,色彩分區加上計算,操作起來會有點困難。今后將進一步改進并研發按鈕式的自測方式,使其能夠自動累加評估分值而得到總分,以便更好地為老年患者提供營養自我評估的簡便操作。
一種簡化的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用營養自測盤適合腫瘤患者進行自我評估營養狀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同時可增加患者使用時的便捷性、準確性,且易于接受和保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