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偉康
(作者單位:沙河市融媒體中心)
融媒體通過媒介載體全面整合內容,具有利益共融、宣傳互融、內容兼融、資源通融等特點,能夠在多種傳播介質上利用不同的發布渠道向受眾呈現多元化的內容。融媒體背景下,受眾在信息接收方面有了更多選擇權與主動性,傳統媒體屬于一種單向傳播,融媒體改變了這種單向傳播模式,使受眾和信息傳播者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二者能夠頻繁互動,所以融媒體背景的傳播模式更為注重用戶需求和體驗感。另外,電信與廣電的融合發展必將會加快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廣播電視屬于國家基礎信息設施,是人們接收信息的主要媒介,電視業務呈多樣化形態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這需要廣播電視人能夠持續優化與改進自身播控中心技術,構建一個融合各傳播網絡的播控平臺,并通過先進的播控技術將高品質的產品提供給用戶,真正意義上實現媒體融合,從而實現電視傳播產業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
2018—2020年,我國的廣播電視服務業總收入分別為6 952.14億元、8 107.45億元、9 214.60億元,增速逐漸放緩,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業務實際創收收入、財政補助收入與其他收入。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機構積極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致力于智慧廣電建設,對各種生產要素與優質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發展逐漸朝移動端傾斜,互聯網成為廣播電視的主要聚合地,融合業務與智慧廣電在廣電收入中的占比逐漸增加。截止到2020年,其占比已經達到83.69%。智慧廣電及融合業務收入結構主要包括新媒體廣告收入、增值業務、IPIV平臺分成、OTT集成服務和網絡視聽收入,其中網絡視聽收入占比最高為27.47%,其次是增值業務占比26.45%,網絡視聽與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平臺分成共占比42.67%,詳見表1。

表1 2020年中國智慧廣電及融合業務收入結構
廣播電視機構網絡視聽與IPTV平臺都和電視播控中心技術具有緊密關聯,二者相輔相成。中國智慧廣電及融合業務收入上的增加,能夠為電視播控中心技術的優化與完善提高資金支持,播控中心技術又能夠助推廣播電視機構網絡視聽業務與IPTV平臺業務的發展。因此,提升電視播控中心技術至關重要,播控中心技術優化目標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播控中心技術需要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秉承開放性原則,為后期增添功能與完善系統預留更多開放空間,技術改進上應有長遠目標,在后期能夠實現可拓展與可維護。網絡化技術與數字化技術促使電視臺播控模式也發生了變化,電視臺播控模式在過渡階段應考慮系統的開放性,盡可能保護信息與數據,防止轉型不當流失已有用戶。
當前人們對電視節目內容需求更為多元化,融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的發布和輸出途徑已經不再局限于電視平臺,多個平臺都能滿足節目的發布需求。傳播電視播控模式主要是以高清或是超清信號及模擬信號展開,這種信號支持下的播控系統屬于一種單向播出模式,不符合媒體融合特點。因此,電視播控中心技術應朝著規模化發展,通過構建系統化技術,實現多平臺多向播出的需求,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此外,播控中心技術也應注重提升效率,更好地處理節目的各個環節。
目前,信息傳播市場變得更為復雜,電視平臺為了在復雜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就需要制作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多元化節目。而電視播控中心系統在播出節目時可能會面臨諸多突發狀況,所以播控中心技術改進需要加強穩定性與安全性,做好提前預警。一方面,完善電視播控中心技術需要提前做好細致規劃,可以充分考慮綜合實踐效果,保證技術應用過程中整體運行技術的連貫性與完整性,并借助合理的流程保證功能的完善性。另一方面,電視播控中心技術設計在追求智能化與自動化的同時需要體現人性化[1],注重人員操作簡便性的發展目標,實現應用上的便捷和技術上的統一。
通常而言,我國很多地區皆是以數字分量串行接口(Serial Digital Interface,SDI)通道為基礎構建的電視播控平臺,播控平臺的控制交換系統只有一個,一般應用硬盤處理信息。傳統電視播控中心接收信息源的主線包括兩條,線路一,部分信號源由文本服務器、視頻服務器、共享矩陣提供,備16乘4連接后,緊接著連接下游鍵,總控制交換系統經過2乘1的主備倒換與視分能夠接收到信號源[2]。線路二,信號源由共享矩陣提供,主切換臺連接后,繼續連接2乘1的主備倒換,總控制交換系統借助視分獲得信號源,這一過程中會有部分信號源流入線路一和線路一中下游鍵連接后流出的信號源匯合,一起流入線路一中的2乘1主備倒換中[3]。傳統電視播控中心的兩條主要信號源獲得線路屬于相對獨立的播出鏈接,都能讓信號源流入到控制交換系統中,同時二者能夠實現信號互補。
傳統電視播控中心應用的SDI技術是非常先進的技術,可以提高技術結構的清晰度。但SDI技術的傳輸需要用到同軸電纜,信號傳輸有距離與時間上的限制,更適合短距離與短時間的信號傳輸,是一種“點對面”的傳輸,“點對點”傳輸需要提前設置多條電纜,增加了投入成本[4]。SDI高清節目及對應的信號傳輸電纜產品可選擇性比較小,這就意味著電視播控中心系統的可選構建方案相對比較少。
新媒體電視播控中心系統的基礎是網際互聯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技術,此播控系統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組建,應用的工作模式是“由總到分”,總平臺是中央電視臺,分平臺是地區電視臺,總平臺與分平臺的交流依靠IPTV傳輸信號實現[5]。切換器和路由器在新媒體電視播控中心相輔相成、緊密聯合,與傳統電視播控中心一樣,新媒體電視播控中心的信號源傳輸也主要包括主要傳輸和備用傳輸兩條線路。主要傳輸線路的信號源創建主要依靠互相連接的主備結構與彼此獨立的主備信號,在核心交換機中同步連接總控主路和總平臺信號。備用傳輸線路通過衛星信號備份諸多平臺信息,主備信號切換主要通過傳輸系統IPTV完成,也可以將總平臺的電視信號傳輸到其他分平臺中,最終構建的用戶平臺終端系統的核心也是IPTV。
新媒體播控中心的IP技術可以較大程度上保障系統的后續拓展功能,布線比較簡單,具有的良好的容錯性,可以較好地應對一些播出突發狀況[6]。此外,新媒體電視播控中心系統中應用的IP技術通過多條電纜傳輸節目信號,能夠創造比較簡潔的施工條件,而且不會占用較多空間,具有比較廣泛的覆蓋面積,整個建造所用資金相對較少,所以播控中心系統目前能夠實現IP技術結構的廣泛應用。因此,以IP技術為基礎構建的電視播控中心系統具有較高的開發性特征,可對多種業務展開同步處理,從而有助于融合業務的發展。
3.1.1 三網融合
三網指的是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及電信網,融媒體背景下,三網融合將更為緊密。電視播控中心技術在發展過程中,應意識到互聯網與電信網對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所以需要發揮互聯網與電信網在播控中心平臺中的作用,以此來提高廣播電視的社會影響力與民眾認同度。電視節目需要同步呈現在網絡電視及互聯網平臺上,這就需要電視構建專門的百兆光纖通道,配置對應的音視頻編碼器,使移動、電信等信號機房接收到電視節目信號,而電視播控線路的調試工作需要網絡運營商完成。可見,三網融合的播放模式有助于電視播控技術的發展和提升,能較大程度上提高節目質量及播控工作效率。
3.1.2 與智能設備融合
目前,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在逐漸增加,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CNNIC)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的中國手機網民為6.95億人,2021年預估為10.66億人,龐大的手機網民規模促使我國發展成為全球有名的數字社會(詳見表2)。

表2 2016—2021年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占比情況
因此,電視播控中心技術在發展中,還應考慮智能設備,使之能夠與先進的軟件技術進行緊密融合,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電視播控中心技術的發展,可以將大量優質節目通過智能設備的App提供給觀眾,提升觀眾體驗的滿意度。
3.1.3 與網絡云平臺、虛擬平臺的融合
融媒體背景下,廣電人員在優化電視播控中心技術的過程中,應緊密融合網絡云平臺,發揮云平臺的交流與溝通作用,建設更加快捷、簡便的聯系方式。工作人員可通過云平臺的遠程求助功能和專業技術人員溝通實踐播控中遇到的各種突發狀況,進行高效處理。此外,網絡云平臺與虛擬平臺能夠讓用戶享受到更好的互動體驗,可以達到協同作業目標,將信息借助多個渠道直接呈現到多個終端上,尤其是協同作業方面,專業化人員可以突破地點上的空間限制,同時指導多地的播控技術,電視播控中心平臺可以同時通過多渠道向多終端傳遞信息[7]。
3.1.4 與傳統播控技術的融合
融媒體環境下,新媒體播控技術具有諸多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以SDI技術發展起來的傳統播控技術就被直接淘汰。這一融合發展過程是一個相對比較緩慢的過程,在融合過程中除了考慮速度外,還應考慮質量,即播出的安全性。換言之,電視播控中心的主備信號源需要獨立互補,主備雙鏈路結構的播出通道也需要具備獨立性特點。電視播控中心技術在進行新媒體技術發展與升級時應用已有SDI設備,是資源有效利用的一種體現,SDI技術與IP技術的并存體現出電視播控兼容性的一面。當前,電視播控中心僅僅實現了部分播出IP化,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未來必然會實現全臺IP化,進而實現產能最大化。
融媒體環境下,對電視播控中心技術進行優化和完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也契合人們日益豐富的精神需求。在構建電視播控中心平臺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虛擬化技術與云服務技術的作用,精確定位受眾群體,通過新媒體電視播控技術提升廣播電視行業的綜合實力。相較于傳統播控中心技術而言,新媒體播控中心技術的優勢更為明顯,但由于其應用范圍及應用時間都不及傳統播控中心技術,所以未來還需要經過較大努力來實現大范圍的普及應用。因為有些網絡、經濟等發展比較滯后的地區,并不適用新媒體播控中心技術,所以可先發展傳統播控中心技術,滿足人們的視聽需求。另外,有些地區可由傳統播控中心技術過渡到新媒體播控中心技術,嚴禁破壞性拆除傳統播控設備,可將拆下來的有關播控設備投入其他需要的地區使用,避免造成資源浪費。
綜上所述,融媒體背景下,電視發展中緊密融合電視技術和新媒體平臺,通過技術層面的融合促使新媒體平臺更好地發揮作用,符合時代發展趨勢。通過網絡化技術與數字化技術創新和改進電視播控中心系統,能加快全臺由傳統播控中心平穩過渡,發展為新媒體播控中心。新媒體播控中心技術的應用可以推動電視各項融合業務內容的迅速傳播,實現電視節目的靈活部署,也可以打破廣電從業人員的固化思維,帶著新媒體思維分析受眾需求,精準定位用戶,滿足受眾的精神娛樂需求,推動廣電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