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川,初慧,孫偉杰,李燕,姚雪,劉偉,郝珍珍,孫青菊,鄭長青
根據《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GB 18469-2012),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儲存期末溶血率應小于0.8%,而紅細胞溶血率需要測定游離血紅蛋白(free hemoglobin,FHb)含量[1-2],通過計算得出儲存期末溶血率,因此,游離血紅蛋白含量是血液制品中,尤其是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質量控制的重要指標之一,過高的游離血紅蛋白含量會對輸血治療的患者存在安全隱患[2-3]。
血液經過采集、運輸、過濾、離心以及成分制備等多個環節,紅細胞會產生一定的機械性損傷[4]。再加上海上的隨機搖擺,船上儲血冰箱中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長期處于晃動狀態,容易使紅細胞發生溶血現象[5],隨著保存時間的增加,溶血現象會加劇。本研究將著重探討和研究長航保存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不同儲存期對游離血紅蛋白含量和紅細胞溶血率的影響及其變化。
1.1.1 長航區域海洋氣象條件 天氣晴轉多云,氣溫23.2~26.3℃,海水溫度21.9~24.1℃,浪高3~5 m,海況3~5 級,搖擺度平均3.4°,航行時間45 d。1.1.2 試驗儀器與試劑 自動溫控運血箱(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裝備研究所研制)、三洋儲血冰箱(日本三洋集團)、南京德鐵BS-1101 酶標儀(南京德鐵試驗設備有限公司)、600A 白洋離心機(北京白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物安全柜HR40-IIA2(中國海爾集團)、Mindray BC-5000 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Beckman J6-HC 型低溫大容量離心機(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Hemoglobin Assay Kit(西格瑪奧德里奇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及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保存液四聯袋(四川南格爾生物醫學有限公司)等。
1.1.3 血液采集與分組 根據《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 18467-2011),于長航前1 d,隨機采集和制備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red blood cells in additive solution leukocytes reduced)5 人份(每份2 U)。每份血液等分為2 份,標記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1.2.1 試驗標本處理與數據采集 對照組血液儲存于科室專用儲血冰箱內,溫度為(4±2)℃。長航試驗組血液儲存于醫療救護船專用儲血冰箱內,溫度為(4±2)℃。試驗組血液在運輸過程中,血液均置于專用運血箱內運輸,溫度為(4±2)℃。試驗組與對照組血液標本,分別于航行第28、35、42 天取樣進行檢測。

1.2.3 統計學處理 檢測數據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分析,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ˉ±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進行數據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和試驗組分別于儲存第28、35 和42 天取樣檢測游離血紅蛋白濃度的變化。見表1。由統計結果可知,分組效應與時間效應的交互作用對游離血紅蛋白濃度的影響不顯著(P=0.059),組內的游離血紅蛋白濃度隨保存時間的延長逐漸增大(P<0.01),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游離血紅蛋白濃度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1 對照組和試驗組游離血紅蛋白濃度檢測結果(mg/L,± s,每組n=5)

表1 對照組和試驗組游離血紅蛋白濃度檢測結果(mg/L,± s,每組n=5)
注:分組效應與時間效應交互作用的分析結果P=0.059
時間第28 天第35 天第42 天P 值0.229 0.037 0.002對照組336.04±40.30 454.12±49.28 622.44±60.15試驗組389.70±82.75 565.36±86.40 888.36±112.01 t 值-1.304-2.501-4.677
對照組和試驗組分別于儲存第28、35 和42 天取樣檢測游離血紅蛋白濃度的變化,紅細胞溶血率由紅細胞比容、總血紅蛋白濃度和游離血紅蛋白濃度計算得到,具體結果見表2。由統計結果可知,分組效應與時間效應的交互作用對紅細胞溶血率的影響不顯著(P=0.097),組內的紅細胞溶血率隨保存時間的延長逐漸增大(P<0.01),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紅細胞溶血率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2)。在保存至第42 天時,2 組的游離血紅蛋白濃度均小于國標《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GB 18469-2012)規定的0.8%。

表2 對照組和試驗組紅細胞溶血率檢測結果(%,xˉ±s,每組n=5)
隨著輸血醫學的飛速發展,臨床輸血已由全血發展到成分輸血。成分血的制備是指用過濾、離心分離、輻照、速凍和融化等方法,分離出全血中的各種有效血液成分,制備成高濃度和高純度的血液成分的過程[6-7]。在臨床輸血中,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是使用最多的血液制品之一,主要適用于糾正因紅細胞數量減少而引起的缺氧現象,能提高患者的攜氧能力[8]。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是使用白細胞過濾器清除懸浮紅細胞中幾乎所有的白細胞,并使殘留在懸浮紅細胞中的白細胞數量低于一定數值的紅細胞成分血;或使用帶有白細胞過濾器的多聯塑料血袋采集全血,并通過白細胞過濾器清除全血中幾乎所有的白細胞,將該去白細胞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漿分離出后,向剩余物內加入紅細胞添加液制成的紅細胞成分血[9]。輸注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可以減少白細胞引起的免疫反應和減少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TA-GVHD)的發生。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在臨床廣泛應用,輸血反應明顯減少,從而使輸血工作做到更安全有效,為臨床治療及搶救工作發揮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對紅細胞的質量以及輸血救治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海上對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溶血性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10]。
本次試驗重點研究了長航保存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不同儲存期對游離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溶血率的影響。此次海上航行共45 d,期間天氣狀況良好,海況3~5 級。在這種海洋氣候條件下的試驗結果發現:(1)隨著保存時間的增加,試驗組和對照組組內的游離血紅蛋白濃度逐漸增大,2 組濃度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試驗組和對照組組內的紅細胞溶血率也逐漸增大,2 組溶血率之間的差異也具有統計學意義,但是均小于國標《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GB 18469-2012)的0.8%,上述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的基本一致[11-12]。從試驗結果分析可知:2 組指標的變化趨勢基本上是一致的,但試驗組的變化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出現上述結果,可能是由于艦艇在航行期間隨機搖擺,試驗組血液長期處于晃動狀態,隨機晃動和離散沖擊力容易導致紅細胞膜出現損傷,引起紅細胞變形和溶血,造成游離血紅蛋白濃度和溶血率增加。這一研究結果對于如何提高紅細胞的質量,開展海上血液運輸與儲存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減少血液的晃動和離散沖擊力,使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儲存期延長,將是下一步研究和探討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