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金濤
海軍特色醫學中心
春風辭舊歲,瑞雪兆豐年。
2021 年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共產黨迎來了百歲華誕,這一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2020 年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并持續至今,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在過去一年里,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向世界展現了負責、文明、仁義的大國形象,取得了不菲的抗疫成績。站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起點上,《海軍醫學雜志》在軍隊期刊改革中得以保留,對于雜志發展,這既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在海軍各級首長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在海軍廣大醫藥衛生工作者的積極參與和熱情支持下,《海軍醫學雜志》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稚嫩走向成熟,走過了42 年的漫漫征途。創刊42 年來,《海軍醫學雜志》始終立足于“姓軍為海,服務部隊、服務官兵、服務基層”的辦刊方針,與時俱進,緊跟海軍醫學發展步伐,堅持貫徹國家和軍隊的衛生工作方針,堅持面向部隊,突出海軍特色,以促進海軍軍事醫學和臨床醫學學術交流、推動海軍醫學科技發展、提高海軍衛勤保障能力為己任,堅持為增強部隊戰斗力服務,成為了海軍醫藥衛生工作者對外展示醫學學術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重要平臺。
《海軍醫學雜志》創刊于1980 年,其前身為《海軍軍事醫學》和《海軍醫學》,1999 年兩刊合并為《海軍醫學雜志》,是當時海軍唯一的醫學科技期刊,由原海后衛生部主管,原海軍醫學研究所主辦。在海軍首長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幾代人的默默奉獻,共同努力,《海軍醫學雜志》發展成為“海軍”“海洋”特色鮮明的醫學學術期刊,成為展示海軍醫藥衛生科技進步的重要窗口和海軍醫藥工作者學術交流的主要平臺,《海軍醫學雜志》也逐漸被多個國內外主要文獻數據庫收錄,2012年至今連續被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多次獲得“上海市高校最佳進步科技期刊”“上海市高校優秀期刊”等榮譽稱號,編輯部多名編輯先后榮獲“銀牛獎”“駿馬獎”等獎項,被評為“上海市醫學期刊優秀編輯”“全軍醫學期刊優秀編輯”。
歷史的巨輪滾滾向前。隨著國家政治、經濟不斷發展,國家正在實施海洋發展戰略。海軍也在實施戰略轉型,因此《海軍醫學雜志》要適應這一形勢,抓住發展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科學發展。站在新的起點和高度,《海軍醫學雜志》作為目前海軍保留的綜合性醫學核心期刊之一,將調整雜志定位,以軍地高水平的科研論文為牽引,面向基層,共同提高,兼顧發展。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2022 年《海軍醫學雜志》將迎來幾個方面的變化:(1)主管單位變更為海軍軍醫大學,主辦單位變更為海軍特色醫學中心;(2)啟用新的雜志Logo,進一步彰顯海軍醫學特色;(3)將雙月刊改為月刊,縮短出版周期,增加年刊載量,更及時有效地反映海軍醫藥衛生科技最新成果;(4)調整欄目設置,期刊結構更加合理完善。
“堅持科學發展,繁榮海軍醫學”是《海軍醫學雜志》秉承的崇高歷史使命。回顧《海軍醫學雜志》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驕不躁,砥礪前行,展望未來,我們再接再厲,精益求精。在今后的辦刊中,雜志將突出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遵守辦刊宗旨,堅持姓海為軍,堅持為部隊服務。注重刊登具有海軍軍事醫學特色的論文,做好調研工作,根據部隊需求,主動進行選題策劃,解決影響官兵健康的實際問題。二是嚴把政治關,嚴格保密審查,杜絕失泄密現象發生。三是廣開稿源,服務基層,擴大影響。雜志將深度跟蹤軍內外重大重點課題,實時指導,吸引優秀稿件,進一步擴大雜志影響力,擴大雜志發行量。四是適應部隊改革形勢,找準定位。五是抓好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編校質量,促進雜志學術質量和編輯質量更上一層樓。
新的一年,《海軍醫學雜志》將在主管單位海軍軍醫大學和主辦單位海軍特色醫學中心的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和出版方向,弘揚正能量,不斷加強軍民融合交流和開放辦刊力度,實事求是,嚴謹科學,高標準、嚴要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無愧使命勇擔當,堅守初心啟新程,讓我們一起努力,為《海軍醫學雜志》的發展和海軍醫學事業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