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星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更高級的經濟形態,其加速了社會經濟發展、國家治理現代化和世界秩序的重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1996年,“數字經濟之父”——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其著作《數字經濟:網絡智能時代的前景與風險》中首次將“數字經濟”納入研究視角①TAPSCOTT D.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M].New York:McGraw-Hill,1996:1.。2016年)在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上簽署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對“數字經濟”作了界定:“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雹诙畤瘓F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EB/OL].(2016-09-20)[2022-04-20].http://www.g20chn.org/hywj/dncgwj/201609/t20160920_3474.html.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以數據為核心生產要素的數字經濟正在深刻地改變世界經濟格局。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12年的11萬億增長到2021年的45.5萬億,占GDP總量達到39.8%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R/OL].(2022-07-08)[2022-07-10].http://www.caict.ac.ch/kxyj/pwfb/bps/202207/P020220729609949023295.pdf.,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和增長速度均位居世界前列。數字經濟不僅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也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源頭活水”,更讓山水相連的中國—東盟在抗擊疫情背景下的經貿合作逆勢上揚。2020年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東盟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形成了中國與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的良好格局。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與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簡稱RCEP),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自此形成,這堪稱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標志性事件。在此框架下,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發展將迎來新的機遇,但同時,數字版權保護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尋求數字經濟發展與數字版權保護之間的平衡,是當前理論與實務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2020年是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向2020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開幕式致賀信時表示,希望中國和東盟“聚焦合作共贏,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產業領域培育更多新的合作增長點,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更加強大的新動能,為本地區實現持久穩定與繁榮注入新活力”④新華社.李克強向2020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開幕式致賀信[N].人民日報,2020-06-13(1).。2020年11月12日,第23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發表了《中國—東盟關于建立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的倡議》,雙方同意抓住數字機遇,打造互信互利、包容、創新、共贏的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加強在數字技術防疫抗疫、數字基礎設施、產業數字化轉型、智慧城市、網絡空間和網絡安全等領域的合作。廣西是中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省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廣西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18—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區發展形成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生態體系,帶動實體經濟實現大幅躍升,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成為面向東盟的數字經濟合作發展新高地和‘一帶一路’數字經濟開放合作重要門戶?!雹輳V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西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18—2025年)的通知(桂政發〔2018〕39號)[EB/OL].(2018-09-17)[2022-04-20].http://gxzf.gov.ch/zfgb/2018rzfgb_35273/d15q_3526/zzqrmzfwj_35328/t1512662.shtml.2020年10月22日,廣西印發《加快廣西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出臺一攬子政策支持數字經濟企業做大做強,支持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2021年12月19日,廣西印發《廣西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廣西成為西部領先的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區和面向東盟的數字經濟合作發展高地的主要目標。以數字圖書、影視、音樂、網絡游戲等為代表的數字版權產業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積極加強與東盟國家的版權貿易,推動優秀版權作品“走出去”已是大勢所趨。在此時代背景下,作為中國面向東盟的橋頭堡,廣西積極行動,廣西人民廣播電臺、廣西電視臺(兩者現已合并為廣西廣播電視臺)先后在泰國、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緬甸、越南、老撾等東盟國家的主流媒體陸續開設“中國劇場”“中國動漫”“中國電視劇”“多彩中國”等欄目,聯合譯配了《三國演義》《西游記》《瑯琊榜》《野鴨子》等一大批中國優秀的影視劇在上述國家主流電視臺固定欄目固定時段播出。2012年以來,中國節目出口東盟總額為8904.25萬美元,占中國出口總金額的13.13%;時長累計5.61萬小時,占中國節目出口總時長的14.48%①陳小方.中國—東盟視聽傳播合作助力命運共同體建設[EB/OL].(2022-09-07)[2022-09-10].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209/07/t20220907_38088516.shtml.。
從早期的《西游記》《還珠格格》到近年的《延禧攻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山海情》《創業時代》等,中國影視作品深受東盟國家喜愛,但因此也時常遭受盜版侵權損害。在網絡游戲領域,2020年底,越南通信傳媒部廣播電視和電子信息局副局長黎光自由表示,越南盜版游戲的收入總值約為3.25億美元,超過在越南合法發行的正版游戲收入的總值。在軟件領域,行業組織軟件聯盟(BSA)201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64%的菲律賓企業使用盜版軟件,這一比例新加坡為27%,馬來西亞為51%②2018年全球軟件聯盟報告:中國非授權軟件使用率降幅最大、網絡安全備受關注全文[EB/OL].(2018-07-08)[2022-02-15].https://www.sohu.com/a/239937404_488937.。因此,加強中國—東盟數字版權保護合作成為當下急迫的現實需求。
在中國—東盟經貿合作中,數字版權保護亟須解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解決數字版權保護中傳播權的制度創新問題。中國與東盟10國版權保護法律傳統各異、立法水平參差不齊,對數字版權保護的回應程度不同,比較考察各國對于數字版權核心權利傳播權的制度創新情況,力求重塑版權理念解決數字版權在各國保護問題。第二,解決中國—東盟數字版權保護中三大核心制度一體化趨同問題。中國與東盟各國數字版權保護中三大核心制度包括數字作品類型、網絡服務提供者法律責任、技術措施與合理使用等內容各具差異,中國不斷涌現的新型數字作品走向東盟國家能否在當地獲得法律保護隱憂重重,且東盟各國對于網絡服務提供者法律責任和免責規則具有差異,中國數字內容平臺在東盟國家運營中危機四伏,研究中國與東盟各國涉及數字版權立法特色,并尋求在RCEP框架下實現一體化趨同,縮小各國對于新興數字版權保護的制度差異,意義重大。第三,解決中國與東盟缺乏數字版權保護協調機制問題。中國—東盟數字版權保護協調機制包括數字作品版權登記互認機制、數字作品許可使用協作機制和數字版權糾紛解決機制等。數字經濟的發展帶動數字作品的跨境流動,打通各國數字作品版權登記的信息壁壘,基于健全立法形成相對一致的數字作品類型,實現區域內數字作品的“同等保護”,同時建立跨境數字作品著作權登記和互認機制,構建集體管理組織數字作品許可使用協作機制,促進數字作品在區域內合法、有序流動,有利于以法治環境保障數字經濟的發展。以中國影視作品為代表的數字作品在走向東盟國家過程中遭遇不同程度的版權侵權,中國著作權人在海外版權維權困難重重,成本高、周期長、效果差,阻斷了著作權人的維權之路。在RCEP框架下建立中國—東盟數字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為數字作品著作權人打通權利保障的“最后一公里”,有利于營造國際化的數字版權營商環境,形成數字版權區域統一市場,為數字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RCEP談判于2012年11月由東盟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等6個對話伙伴國參加,歷經8年31輪正式談判,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15個國家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協定(印度暫時沒有加入協定)。RCEP是目前全球經貿規模最大、涵蓋人口最多、成員構成最多元、發展最具潛力的自由貿易協定。
RCEP由序言、20個章節、4個市場準入承諾表附件組成,主要圍繞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貿易救濟、服務貿易、投資、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府采購等方面構建規則。RCEP第11章為知識產權章,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該章為成員國知識產權保護作了高水平、高層次、全方位的頂層設計,全面提升區域內知識產權整體保護水平。該章共包含83條條款和過渡期安排、技術援助2個附件,涵蓋了著作權、商標、地理標志、專利、外觀設計、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藝、反不正當競爭、知識產權執法、合作、透明度、技術援助等內容,是RCEP內容最多、篇幅最長的章節。第二,該章確立了二元知識產權保護目標。一方面,通過有效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來深化經濟一體化合作;另一方面,維護技術創新和技術轉讓及傳播,更重要的是兼顧區域內成員國結構多元現狀,針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成員國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不同和保護能力存在差異的情況,設計了平衡、包容的知識產權保護解決方案,包括對區域內最不發達國家締約方的過渡期和特定締約方過渡期,如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泰國、越南等7國適用10年或15年過渡期。第三,該章為數字時代發展知識產權保駕護航,是當前給予互聯網環境中知識產權保護關注程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協定規定。RCEP針對數字環境中的著作權、商標權等相關權利保護和免責事由進行了框架性規定,特別是針對數字版權領域中作者、表演者和錄音制品制作者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著作權集體管理,防止規避有效技術措施,著作權和相關權利限制或例外等作了原則性的規定。
數字版權保護是傳統版權保護制度在互聯網領域中的延伸,但又因為數字技術本身的特點使得版權保護呈現不同于傳統版權保護方式的差異性,這是當前數字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重要課題。當前,各大主要經濟體均在探索如何創新版權保護制度,護航數字環境中版權作品的創造、運用和保護。數字作品是利用數字技術創造或轉化的作品,它借助數字技術形成數字內容、實現內容管理并實現內容的網絡傳播①李月紅.數字版權法律問題研究[J].出版廣角,2016(8):40-42.。但是對于數字版權的界定,目前尚無定論,學者們給出各自的解釋,有學者認為是指“作者及其他權利主體對其文學、藝術作品在數字化復制、傳播等方面依法享有的一系列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的總稱”②同①.,有學者認為是指“作者及其他權利人對其文學、藝術、科學作品在數字化復制、傳播方面依法所享有的一系列專有性的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的總稱”③施勇勤,張鳳杰.數字版權概念探析[J].中國出版,2012(5):61-63.,也有學者認為是指“作者享有的以數字化方式保存、復制、發行作品的權利”①郝振省.2008中國數字版權保護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4.。這些界定實質上可以分為狹義的數字版權(即數字化的著作權)和廣義的數字版權(即包括數字化的著作權和鄰接權)。
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并迅速“出?!?,以支付寶、微信、抖音國際版(TikTok)為代表的數字平臺逐漸走向東盟,形成了傳統文化創意產業、電視影視產業與新興電子商務產業、網絡游戲產業、短視頻產業交互融合的態勢。針對數字產業核心的版權保護,一方面,要面臨東盟各國版權保護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國家盜版侵權現象時有發生情況下的產業版權保護;另一方面,還需厘清數字作品類型、網絡服務提供者版權侵權責任、合理使用的范圍等數字版權保護新問題,并在中國—東盟之間通過談判與協商形成共識,達成一種數字版權保護制度的新平衡:既有利于兼顧公眾對數字作品的基本需求,又能有效保護數字版權、激勵創新,維護產業發展長遠利益。RCEP知識產權章正好契合了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向數字版權保護縱深發展的內在需求,為中國與東盟各國數字版權保護奠定了基本框架,也為中國—東盟之間建立數字版權保護協調機制搭建了制度橋梁,中國—東盟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加強版權保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時代機遇。
版權的英文是“copyright”,直譯過來即為“復制權”,復制權是版權理論的邏輯起點,版權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乃至刑事法律制度均圍繞復制權這一基點構建。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的第三次修改中將復制權界定為“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數字化等方式將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在原有復制方式的基礎上增加了“數字化”的復制方式,但是無論是哪種形式,復制權的核心要義是對作品的完整再現,“只有通過一定的物質形式,作品才能獲得固定性并直接或者借助機械裝置被感知,使原作和復制件具有明顯的對比關系”②馮曉青,付繼存.著作權法中的復制權研究[J].法學家,2011(3):99-112.。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化的形式首先擊破了傳統的有形復制載體,云計算存儲等方式又再次摧毀了“復制”本身,因為作品的獲取方式已經不需要復制了,例如通過深度鏈接③深度鏈接,是指設鏈網站繞過被鏈網站首頁,直接鏈接到被鏈網站深層頁面,使用戶在不脫離設鏈網站頁面的情況下獲取被鏈網站的信息內容。的方式傳播作品,由此引發是否侵犯著作權的爭議。在上?;秒娦畔⒖萍加邢薰九c飛狐信息技術(天津)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④見上海知識產權法院(2015)滬知民終字第276號民事判決書。中,二審法院認為“深層鏈接服務屬于網絡服務提供行為,不構成作品提供行為,網絡服務提供者不會構成對著作權的直接侵權,一定情況下可能構成共同侵權,承擔間接侵權責任”;但在吳慧鋒侵犯著作權一案中,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認定“吳慧鋒深度鏈接的行為構成侵犯著作權罪”。深度鏈接已經不需要復制行為了,認定侵權或犯罪不能再基于傳統復制權來考慮,而應轉向以傳播權來解決問題。
數字技術已經逐漸改變著作權的重心,《著作權法》需要進行重新定位,應該以防止向公眾傳播為中心。這似乎需要從根本上轉變《著作權法》的理念,從“以復制權為中心”轉變到“以傳播權或發行權為中心”⑤呂炳斌.數字時代版權保護理念的重構:從以復制權為中心到以傳播權為中心[J].北方法學,2007(6):127-131.。從歐盟《數字化單一市場版權指令》來看,立法已經開始圍繞傳播權開展制度構建,如第12條“延伸性集體許可”的規定旨在促進作品許可,保障權利人通過傳播獲得利益;第15條被稱為“鏈接稅”或“谷歌稅”,旨在平衡新聞出版商和網絡服務提供者之間基于新聞傳播的利益分配?!版溄佣悺痹谖靼嘌烙?014年修訂的《知識產權法》、澳大利亞于2021年正式通過的《新聞媒體和互聯網平臺強制議價法案》中均有體現。由此可以看出,基于數字環境下傳播權的保護,全球正在興起一股版權立法的制度創新浪潮,這對于中國與東盟各國如何重塑版權制度以適應數字版權保護具有較強的啟示意義。
美國于1998年頒布的《千禧年數字版權法》中確定的“避風港原則”及其限制的“紅旗原則”,是對此前嚴格責任制度的突破和創新①胡開忠.“避風港規則”在視頻分享網站版權侵權認定中的適用[J].法學,2009(12):70-81.,平衡此前立法所造成的網絡服務提供商和版權人之間傾斜的利益天平,促進網絡服務提供商與版權人之間的授權合作,以更好地在不影響網絡空間的發展活力的前提下,充分保護版權人的利益②崔國斌.論網絡服務商版權內容過濾義務[J].中國法學,2017(2):215-237.。根據“避風港原則”的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在非明知或應知網絡用戶上傳內容侵權的情況下,只要履行“通知—刪除”規則的義務,即可免除其因網絡用戶版權侵權而承擔的法律責任。該原則對全球數字產業發展和數字網絡領域立法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適用范圍從最初的數字版權侵權領域拓展到一般網絡侵權領域,例如2009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第三十六條將其拓展到普通網絡侵權中網絡服務提供者法律責任承擔和豁免的判定。
“避風港原則”為網絡服務提供者構建了一個“避風擋雨”的“安全港灣”,在數字產業相對脆弱的發展初期有著積極的作用。這意味著減輕甚至免除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網絡用戶侵權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并通過“通知—刪除”機制的設計,為版權保護提供快速處理渠道,同時還激勵網絡服務提供商與版權人的合作,在明確責任承擔的前提下,使其正確預測相應的侵權法律風險,以正常經營和發展網絡信息產業③史學清,汪涌.避風港還是風暴角:解讀《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23條[J].知識產權,2009(2):23-29.。正是在這個制度庇佑下,近20年來,數字產業得以蓬勃發展,網絡服務提供者得以在比較寬松的法律環境下發展壯大,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互聯網巨頭企業。但是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以及“流量為王”時代的到來,“避風港原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時間差”問題,即在被權利人“通知”前,網絡服務提供者為了獲得更多的流量,“故意默許”侵權行為發生,或者即使存在發現可能,只要著作權人不通知則不刪除,以試圖規避相應的著作權侵權問題所帶來的賠償責任承擔④鄭直.“避風港原則”的過度適用及對策[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03-19(7).。反對者打出“價值差”的口號,認為“避風港原則”已經淪為一個“法律漏洞”,造成在線內容分析服務提供者(如YouTube)利用“避風港原則”的豁免取得了對比正常支付版權費的特點行業網絡服務提供者(如音樂行業)之間的“價值差”,以低成本謀取高利潤,抑制了特點行業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發展空間。著作權人與直接實施侵權行為的用戶之間的矛盾最終成為著作權人與網絡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利益博弈⑤譚洋.在線內容分享服務提供商的一般過濾義務:基于《歐盟數字化單一市場版權指令》[J].知識產權,2019(6):66-80.。
在一片呼吁改革“避風港原則”的聲音中,歐盟于2019年通過的《數字化單一市場版權指令》中第17條“上傳過濾器”(upload filter)條款為陷入為權利而斗爭的版權人帶來新的曙光,也無疑為網絡服務提供者投下重磅炸彈,這是互聯網發展近30年中最為重大的制度變革。根據該條款,在線內容分享服務提供者被賦予事前審查義務,“使用有效的內容識別技術”(content recognition technologies)從原來的被動擔責轉向主動擔責,利益的天平從“避風港原則”傾向網絡服務提供者一側轉向版權人。根據“上傳過濾器”條款,在線內容分享服務提供者如果未獲得版權人授權,應對網絡用戶侵犯版權的行為承擔責任,除非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可以免責。第一,已經盡最大努力獲得版權人授權;第二,對于獲取的版權人的特定版權作品和其他內容,已經按照行業內較高標準的注意義務,盡最大努力保護該作品或其他內容不被侵犯;第三,在收到版權人發出的充分實質侵權通知后,迅速采取行動,刪除或斷開侵權內容鏈接,并確保不被用戶再次上傳①See Directive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s Market,Chapter IV,Article 17,p.4.。事實上,第17條中并沒有任何涉及“過濾”的字樣,甚至還規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不承擔一般的監控義務②譚洋.在線內容分享服務提供商的一般過濾義務:基于《歐盟數字化單一市場版權指令》[J].知識產權,2019(6):66-80.,對于適用主體和范圍進行限制并建立配套的制度。但是,由于需要達到上述三個免責條件,網絡服務提供者就必須建立內容審查識別過濾系統,因此,反對者認為該規則不合理地加重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負擔,在付出高昂成本的同時,收獲的卻是高錯誤率的審查結果。蒂姆·伯納斯·李等互聯網先驅曾致信歐洲議會,對“過濾器”條款在實現利益平衡上表示擔憂:“要求網絡平臺自動過濾用戶上傳的所有內容,實質上就是把具有分享和創新性質的開放平臺打造成對用戶的主動監管和控制的工具,這在互聯網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雹叟砉鸨愳戏?取道競爭法:我國新聞聚合平臺的規制路徑:歐盟《數字版權指令》爭議條款的啟示[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4):62-84,127.無論如何,“上傳過濾器”條款掀起了立法者對于數字技術發展和大數據應用環境下的權利平衡的重新思考,必然對各國后續數字版權保護立法或修法帶來重要影響,但是中國與東盟各國是否需要本土化移植,為網絡服務提供者設置何種程度審查義務,則需根據各自國情慎重考慮。
合理使用制度是版權法中實現利益平衡的一項重要制度,因處于權利與限制的交界處,合理使用也頗具爭議④GOLDSTEIN P.Fair use in a changing world[J].Journal of the copyright society of the U.S.A.,2003(50):133-148.?!昂侠硎褂谩毙再|的學說主要有三種:“權利限制說”,即合理使用是對專有權利的限制;“侵權阻卻說”,即合理使用是違法阻卻事由;“使用者權利說”,即合理使用是使用者依法享有的利用他人作品的一項權利⑤吳漢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3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111-113.。從性質而言,合理使用并非使用者的一種權利。從不同主體來理解,對版權人而言,是對其權利的限制;對使用者而言,是對其使用版權作品的違法阻卻事由。所謂技術措施,即版權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版權而采取的私力救濟方法,它是指版權人為了防止他人非經授權接觸或使用其作品而采取的技術上的手段或方法⑥李揚.網絡知識產權法[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17.。技術措施有兩種類型:一種為接觸控制措施,主要通過防止、限制未經權利人許可瀏覽、欣賞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方式將接觸作品的控制行為納入技術措施保護范圍;另一種為版權保護措施,主要通過技術措施的實施來保護著作權人基于著作權法享有的專有權利。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權利人通過加密、限制訪問、限制復制等技術措施保護作品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選擇,但同時對于傳統版權法中合理使用制度造成巨大沖擊。技術措施的過度使用,使公眾接觸作品變得困難,要進一步合理使用作品就更無從談起,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擴張了版權人的權利,引起版權人權利和公眾利益的天平失衡。
原本用以平衡著作權人和用戶利益的合理使用制度在著作權的法律保護與技術保護的雙重作用下被邊緣化,其傳統的平衡機制被打破,于是各國寄希望通過法律再次恢復這種平衡。美國《千禧年數字版權法》規定了7種可以規避技術措施的例外情形,包括非營利性圖書館、檔案庫及教育機構,執法活動、情報活動和其他政府活動,反向工程,加密研究,未成年人保護,個人身份信息保護,安全測試;并且規定美國國會圖書館每3年公布新的例外清單,至今已經先后頒布6次例外清單,包括許多細微的例外,如“電影片段提取”例外、“刷機”例外、“智能手機與電視越獄”例外、“3D打印”例外等。“法定情形+定期清單”的方式保證了規避技術措施的適用范圍能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時俱進,該模式為澳大利亞、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所借鑒。雖然如何設置例外情形是一個難題,但該模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數字技術在日新月異發展下強化版權保護所帶來的權利人與公眾利益之間的沖突程度。該模式可為中國與東盟各國提供借鑒,同時可以在RCEP框架下,形成統一的“定期清單”,明確可以規避技術措施進行合理使用的情形,為公眾掃清侵權疑慮。
中國版權立法30余年來,“中國特色版權法律制度體系基本完備。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已形成了以憲法、著作權法為統領、刑法和司法解釋及6部行政法規為基礎、8部部門規章為配套、50件規范性文件為補充的較為完備的制度體系”①國家版權局.加強版權保護 促進創新發展[J].求是,2021(3):32-35.。新時代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國數字版權保護制度還需結合國際國內形勢與數字技術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
第一,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涉外數字版權保護立法。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知識產權對外轉讓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推進我國知識產權有關法律規定域外適用,完善跨境司法協作安排。要形成高效的國際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和應急機制,建設知識產權涉外風險防控體系,加大對我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雹诹暯?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J].求是,2021(3):4-8.因此,首先,構建重要數字作品版權貿易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版權等知識產權在法律屬性上是一種私權,但是在國際政治經濟大局中,它是一種核心競爭力,更事關國家安全。而數字作品最大的特點是傳播性與流動性,特別是通過互聯網可以瞬間完成跨境傳輸,在對外文化交流和版權貿易中加強對重要數字作品出境的國家安全審查意義重大,需要完善相關審查法律和機制。其次,在RCEP框架下積極推進中國版權法律規定域外適用,特別是在東盟國家中適用。中國版權立法經過30余年發展已經相當成熟,通過雙邊或多邊協商,建立跨境司法協助機制,拓展中國版權法在東盟國家的適用空間。最后,針對中國數字作品在東盟各國遭受侵權盜版等問題,由主管機關統籌建立數字作品風險預警機制以及維權援助機制。
第二,以傳播權為核心,體系化重構數字版權保護制度。針對數字版權的保護,中國可以借鑒歐盟《數字化單一市場版權指令》的經驗,針對數字版權保護以傳播權為核心專門立法,兼收并蓄全球各國數字版權立法優點,結合中國數字版權產業發展特點,在數字作品類型、數字作品集體管理與許可、數字作品分享利益分配、網絡服務提供者審查義務設置、技術措施保護與合理使用等方面著力,重構數字版權保護制度。特別是適當借鑒歐盟的“上傳過濾器”條款賦予網絡服務提供者一定程度的審查義務,借鑒美國“定期清單”形式,明確規避技術措施的具體例外情形。事實上,版權制度的目的不是要形成封閉的體系來禁錮作品,而是應當讓作品能夠有序傳播且讓作者能獲得適當收益,一味地“畫地為牢”式保護將背離版權制度的宗旨,但應當如何開放式地形成良性循環,仍待結合實踐去進行制度創設。
第三,在RCEP框架下建成中國特色的數字版權保護示范體系。中國數字技術應用在全球處于領先水平,在電子商務、共享經濟、掃碼支付、社交軟件、短視頻等領域,依托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數字技術應用之路。在數字作品的傳播中,新型的侵權形式、犯罪行為不斷涌現,中國必須獨立面對新業態的新問題,探索解決之道。從整體來看,中國在數字作品版權保護領域已經有了諸多新的制度探索,立法已經處于較高水平。RCEP簽署將有助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①鐘山.開創全球開放合作新局面[N].人民日報,2020-11-24(1).。因此,在RCEP框架下中國應當以更高的標準去追求數字版權保護與作品傳播之間,版權人與網絡服務提供者、公眾之間的利益平衡機制,積極與歐美發達國家開展數字版權合作與對話,與RCEP框架下各國交流與協助,形成具有時代特色、中國氣派的數字版權保護示范體系,帶動區域伙伴數字經濟的全面發展。
RCEP知識產權章總共83條,其中版權和相關權利的規定有9條,包括作者、表演者和錄音制品制作者的專有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廣播組織專有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規避有效技術措施、保護權利管理電子信息、政府使用軟件、限制和例外等方面。由此可見,RCEP對于數字版權高度關注,僅有的9條版權規定幾乎全面覆蓋數字版權保護,條文內容非常時新和前沿,體現了數字版權保護的發展趨勢。因此,對于東盟大多數國家而言需要修法來調適。
第一,推動東盟各國積極履行RCEP義務,加入版權保護相關國際公約。RCEP關于數字版權的規定不僅具有前瞻性,而且兼顧了成員國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繼而保留了靈活性。根據RCEP要求,成員國應當批準或加入《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關于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等版權保護領域國際公約。目前,柬埔寨、老撾、緬甸3國均未加入上述4份公約,馬來西亞、文萊和越南未加入《關于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泰國和越南未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RCEP根據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為各國加入上述國際公約分別設置了3—15年的過渡期。因此,有必要推動和協助東盟各國盡快加入版權保護相關國際公約,在區域內形成較高的版權保護水平。
第二,促進東盟各國遵循RCEP關于版權保護規定,積極修改國內立法。前已述及,東盟10國在版權保護立法上處于不同的3個層次,既有世界先進國家,也有最不發達國家。事實上,RCEP的數字版權規定小部分內容是具體的,大部分內容是原則性的,這為最不發達國家落實協定要求留有余地。根據對東盟10國的比較研究可以發現,尚有多國的知識產權立法較為滯后。加強區域內雙邊或多邊條約締結,推動區域內版權保護制度的完善,特別是需要在區域內各國立法中達成確定涵蓋新型數字作品的作品類型、賦予網絡服務提供者在一定程度的審查義務、明確可以避開技術措施予以合理使用的具體情形。RCEP為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泰國、越南等東盟國家提供了10年或15年的過渡期,為東盟國家建設其國內知識產權法律體系預留了空間,為區域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平衡方案,但東盟各國仍需加快修法進度。
第三,發揮RCEP機構的協調作用,在具體數字版權保護規則上發布示范文本。RCEP規定設立RCEP聯合委員會,由每一締約方指定的高級官員組成,在RCEP聯合委員會下設有4個專業委員會。其中,知識產權章的監督由商務環境委員會負責,其職能還包括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法規、體制和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信息,因此,可充分發揮商務環境委員會的協調作用。在RCEP關于版權規定的基礎上,借鑒先進國家的立法技術,基于先進國家數字版權保護立法與實踐的經驗教訓,發布可供成員國立法參考的基于落實RCEP的數字版權保護具體規則的示范文本,特別是針對數字作品類型、網絡服務提供者法律責任、技術措施與合理使用等,為部分最不發達國家解決缺乏立法技術、立法人才等問題提供參考。例如,RCEP規定版權合理使用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為教育、研究、批評、評論、新聞報道和為盲人、視障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RCEP提供的示范文本可以結合上述目的在各成員國立法例的基礎上予以細化;對于技術措施的例外情形,可以借鑒美國模式,由RCEP聯合委員會結合最新數字技術發展與公眾獲取需要,每三年發布可以合法規避技術措施的例外示范清單,供各成員國參考使用。通過示范文本的發布,能有效發揮RCEP機構的職能,高效節約立法資源,同時,也有利于成員國經過一個磨合期和陣痛期后,逐步在數字版權新興領域立法走向一致性和趨同性,對于形成區域統一數字市場將具有重要影響。
RCEP為中國—東盟數字版權保護加強合作建立協調機制,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在此之前,中國—東盟已經在知識產權合作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2002年,中國與東盟雙方共同簽署《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宣示了以“世界貿易組織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現行規則和其他相關規則”為基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2005年,《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協議》生效,其適用范圍涵蓋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各類爭端,但并未涉及具體知識產權糾紛處理方式;2009年,雙方簽署了《中國—東盟知識產權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對知識產權審查、人員培訓、信息平臺建設與信息共享等實質合作做出了安排;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并開啟合作新篇章。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在RCEP成員國內部,中國—東盟將會形成更加緊密的伙伴關系。因此,中國—東盟雙方應當繼續推進、深化、拓展知識產權法律協調機制,形成全面覆蓋、內容豐富、方式多元的包括數字版權保護在內的知識產權法律協調機制,并可效仿歐盟,為建立重點針對數字版權保護的數字統一市場開展法律協調。
第一,依托區塊鏈技術建立中國—東盟數字作品版權登記互認機制。在數字環境下,作品傳播更快更廣,以至于在傳播過程中根本不知道作品是否具有版權、版權歸何人所有以及版權人是否免費或付費使用,由此造成作品使用成本變高,特別是國內近年來攝影作品、新聞作品使用問題較為突出的,既有“視覺中國”以水印宣示版權的事件,也有各類“釣魚式”版權維權,一切皆因作品權屬不明造成,更不用說作品跨境傳播后如何溯源權屬問題。因此,作品“亮名正源”已經迫在眉睫,而且區塊鏈技術為作品版權登記并實現各國版權登記互認奠定了技術基礎。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全程留痕、追根溯源等特性,目前已被法院應用在司法存證,被商業性平臺應用于版權登記,其可以進一步由國家版權主管機關應用于作品版權登記。對于版權登記作品授予作品版權登記標識,并通過協調機制推動東盟各國頒發作品登記標識,進而實現中國—東盟各國作品版權登記標識互認。在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領域,標識跨國互認模式較為成熟。例如,大連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建立主要針對軟件及信息服務業的個人信息保護認證體系(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ssessment,以下簡稱 PIPA)。2006 年,大連軟件行業協會與日本情報處理開發協會(JIPDEC)簽訂了PIPA與P-MARK相互承認的合作協議。2008年6月,雙方達成互認,這是國際上首個兩國互相全面承認的個人信息保護認證體系的合作項目①陳星.大數據時代軟件產品個人信息安全認證機制構建[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39-45.。因此,中國—東盟可以推動各國國內完善數字作品版權登記制度并規范作品版權標識,在各國之間建立作品版權標識互認機制,更有利用落實《伯爾尼公約》成員國之間對作品保護,加強數字作品的版權保護,為尋求版權許可溯源權利提供保障。
第二,構建區域內集體管理組織作品許可使用協作機制。RCEP第11章第13條第2款約定,締約方認識到促進各自集體管理組織間合作的重要性,以相互確保締約方之間更容易地許可內容,并鼓勵相互轉讓使用另一締約方國民的作品或其他受著作權保護的主體的許可使用費。RCEP鼓勵各成員國集體管理組織間合作,并且鼓勵相互轉讓使用作品,但需要成員國在此框架性約定下進一步形成有效的許可使用協作機制。首先,各成員國加強集體管理組織制度建設,防止網絡服務提供者繞開版權集體管理組織,導致數字作品版權市場失控。例如,中國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接連拿下華納、索尼、環球的獨家音樂版權之后,其版權曲庫已經占據中國總曲庫的90%,騰訊音樂已經部分取代了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社會職能,成為中國實際意義上的在線音樂版權管理組織②中國音樂市場二虎爭斗,音著協的尷尬:是束手無策還是袖手旁觀[EB/OL].(2017-09-07)[2022-04-21].http://ydyl.people.com.cn/n1/2017/0907/c411837-29521606.html.。音樂作品集體管理組織的作用無法有效發揮,這不利于形成規范的版權市場,也不利于為中國音樂作品“走出去”。因此,有必要通過法律制度保障集體管理組織的有效發揮作用,奠定與其他成員國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交流的基礎。其次,由于各國通常為境外法律中介服務組織開展業務設置門檻,RCEP成員國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之間可以簽訂合作協議,對于各自管理的本國數字作品互相委托、授權管理、代為收取許可費,形成合作共贏的作品許可使用機制,并且可進一步委托相互代表在各自國家幫助開展數字作品版權維權。例如,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同類組織簽訂了相互代表協議,RCEP框架下中國—東盟各國可以商定各國的代表性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組建協作聯盟,相互協作、代表、管理,促進數字作品有序流動。最后,RCEP框架下中國—東盟可借鑒歐盟“鏈接稅”的模式,形成數字作品許可使用的便捷方式和計酬模式,滿足數字時代信息傳播高效性、時效性和快速性的需求。
第三,建立中國—東盟數字版權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數字版權糾紛解決一般有訴訟和非訴訟兩種方式,針對中國—東盟的跨國數字版權糾紛,若通過訴訟方式解決此類爭議,法院必須基于互惠原則、兩國間存在的條約或其他條件才能希冀外國法院承認和執行本國的判決,否則外國法院可以不予承認,這顯然增大了知識產權判決被執行的難度,阻礙了爭議的最終解決①高蘭英,宋志國.試論國際商事仲裁制度與中國—東盟知識產權爭議解決的契合[J].法學雜志,2012(4):110-114.。因此,以仲裁與調解為代表的非訴訟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成為知識產權跨國糾紛解決的重要選擇。中國與東盟10國均為《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即《紐約公約》)締約國,根據該公約,締約國承認和執行仲裁裁決的普遍義務,而且明確了關于承認和執行公約裁決的程序規則,為中國—東盟的民事主體通過仲裁方式解決知識產權糾紛提供了跨國執行保障。中國—東盟可借鑒1994年成立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 (WIPO Arbitration and Mediation Center)的經驗,建立中國—東盟知識產權仲裁與調解中心,解決包括數字版權在內的中國—東盟知識產權糾紛問題。2014年5月5日修訂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規則》被稱為迄今為止全球范圍內最領先、最專業的知識產權仲裁規則,為中國—東盟知識產權仲裁與調解中心構建仲裁規則提供了參考范本。通過建立中國—東盟知識產權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避免“爭議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和“多國平行訴訟”等問題,有效解決數字版權糾紛,適應數字時代權利人對經濟、高效的要求,將在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RCEP的橫空出世,拉開了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數字經濟大發展、大融合、大繁榮的大幕。在全球經濟大變局下,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中國與東盟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也為數字作品的跨國傳播、數字版權的協作保護帶來了非同尋常的挑戰。數字版權不僅是數字經濟時代一項重要的私權,更是企業間競爭的砝碼、國家間利益博弈的工具。如何實現權利人數字版權保護、數字產業發展、公眾利益之間的平衡以及社會經濟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利益平衡成為區域內需要共同面對的議題。中國與東盟地緣相近、文化相親,在全球知識產權制度趨同化的總體格局下,雙方的基本版權保護制度具有高比例的相同之處,但在適應數字環境下的版權制度創新中,東盟各國的差異性較為明顯,特別是在網絡服務提供者法律責任承擔、規避技術措施與合理使用、法定許可等方面,各國基于各自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體現出不同的立場和利益訴求,RCEP兼顧了各國的不同版權保護水平,為最不發達國家預留了過渡期。數字版權大市場的形成和繁榮,需要中國與東盟各國共同面對版權制度的改革與創新,以歐盟《數字化單一市場版權指令》等全球最新立法為經驗借鑒,加強區域內各國版權立法的修訂以適應數字版權的保護。同時,基于中國—東盟更緊密的經貿合作關系,建立中國—東盟數字版權保護、利用及糾紛解決的協調機制,形成良性互動的區域數字版權大市場,實現中國—東盟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的經貿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