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山,丁培和,鄭立霞
(1.甘肅省張掖市融媒體中心電視播控中心,甘肅 張掖 734000;2.青島市黃島區廣播電視臺,山東 青島 266400;3.東營市廣播電視臺,山東 東營 257091)
2020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我國媒體融合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深度融合與縱深發展成為媒體融合的新趨勢。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廣播電視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絡用戶規模為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廣播電視單位如何在融媒體發展環境下轉型融合,是值得思考的議題。
融媒體概念于2009年提出,它是基于互聯網的廣播、電視、報紙多種媒體在資源、內容、宣傳、利益、傳播等方面融合的新型媒體[1]。
2014年8月,《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媒體融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融媒體發展進入快車道。2014年以后,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融媒體。這一階段,傳統媒體在管理、采編、業務等流程方面沒有發生實質變化,只是增加了互聯網終端表現,如網頁、App、公眾號及微信小程序等。第二個階段是智能媒體。這一階段,互聯網技術更多地滲透于內容生產、展現等方面,依托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媒體體現在智能硬件、智能融媒體中心、自媒體聚合平臺、機器新聞、政務新媒體平臺、新聞內容可視化與視頻化、沉浸式新聞體驗以及虛擬主播與交互式新聞等場景。第三階段是智慧媒體。這一階段的特征主要是標準化數據、非標準化數據,固化數據與動態數據分析的進化,利用統一平臺實現個性化的信息精準匹配,幫助用戶發掘信息邏輯。媒體融合的三個階段處于共存狀態[2]。
自1994年我國全面接入國際互聯網開始,我國互聯網基礎持續推進,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數字經濟發展。互聯網基礎建設在持續推進,即時通信用戶、網絡新聞用戶、網絡直播用戶以及短視頻用戶規模持續上漲[3]。互聯網為媒體融合提供了信息采集渠道與傳播渠道,互聯網的發展使信息傳播成本大幅度降低。兼容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多種形式的互聯網傳播使媒體融合邁向新階段。各廣播電視臺紛紛建立自己的融媒體中心,實現廣播、電視、報紙及新媒體的智慧媒體融合。
5G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定義了5G的三大類應用場景,即增強型移動寬帶(enhance Mobile Broad Band,eMBB)、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以及海量機器類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5]。截至2022年8月末,我國5G基站總數達210.2萬個。2022年9月27日,中國廣電在西藏、青海兩地啟動5G網絡服務。至此,除港澳臺以外,我國31個省區市全部開通廣電5G網絡服務。5G技術憑借高速率、低時延、大容量優勢,在廣播電視領域有廣泛的應用。5G與4K/8K、VR/AR、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融合應用,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6]。
融媒體采編平臺以平臺+工具為設計理念,針對融媒體發展的現狀,提供融媒體撰寫、審核、發布的一站式工作平臺。融媒體采編平臺可實現線索匯總、熱點發現及總編調度等功能。融媒體采編平臺采用私有云與公有云結合的混合云架構,能夠滿足融媒體從業人員PC端和移動端協同作業;能夠滿足電視臺、電臺、報業等單位審核、校對的業務需求,多方面保證融媒體單位的安全播出;支持廣播電視資源的共享與編輯,實現一次采編多元發布,在制作完成后快速將內容發布至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渠道;具備輿情監督、AI智能生產輔助、內容控制、績效考核等多方面功能。若采用混合云架構,其運營維護成本更低。
5G技術的發展突破了傳統轉播車的限制。5G融媒演播車基于高集成理念設計,能夠實現多訊道4K超高清一體化制播、融媒采編分發、視頻云連接賦能、5G網絡傳輸以及移動車載支撐等功能。方案構成上包括視音頻監看通話設備、傳輸設備、云服務設備。5G融媒演播車可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靈活應用于廣播電視工程中[7]。如2019年廣州馬拉松賽采用5G演播車+虛擬演播室完成4K超高清節目遠程制作,通過融媒體多渠道傳播。2020年12月,青島啤酒北京2022年冬奧會營銷戰略發布會采用大洋X-Studio融媒演播車,在極端寒冷天氣與復雜地勢等困難下保證了2個小時的直播效果。2022年7月,青島品牌日大型展演秀運用5G+4K直播融媒體技術,通過融媒演播車打造移動的融媒傳播中心。2022年7月,2022兩岸青年峰會開幕式、主論壇、五場專題研討在海淀區成功舉辦。海淀區融媒體中心通過松下6+2訊道4K全媒體轉播車完成電視節目錄制工作,通過融媒轉播車實現拍攝、畫面選擇、音響制作以及蜂窩網絡信號分發的全流程節目錄制[8]。
融媒演播室是傳統演播室技術的新發展,云網協同、天地結合模式實現演播業務與其他業務的融合,形成演播中心+采編中心、SDI+IP的雙輪驅動融媒內容生產的新格局。2021年,大眾網·海報新聞視頻直播打造融媒演播室,配備適應5G網絡的AI、VR、航拍設備、高清采編錄播便攜式一體機以及5G背包移動傳輸設備等,融媒演播室能夠實現視頻采編、延時播控、連線制播以及制播發布等多樣化功能,實現云上云下制播一體化發展,累計開展多場新聞、政務直播活動,探索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節目全方位立體發展的新模式。以福建廣電局為例,其建成全省首個4K沉浸式XR演播室;以湖南廣電局為例,其打造了國內首個4K超高清新聞演播室,打造了VR/AR新型演播室,提升了全媒體制播能力。2022年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規劃院完成北京冬奧會電視轉播系統超高清演播室測試工作,應用冬奧超高清8K數字轉播技術與系統,通過5G+4K背包完成傳輸工作,為觀眾呈現《全景看東奧》《賽程回放》《點播》《此刻是金》等欄目,并開設精品欄目如《大咖陪你看》《一起看東奧》《前方高能》《北京2022》等,為觀眾帶來沉浸式、超高清冬奧視覺盛宴。
2019年,《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發布。經過三年左右時間,隨著5G商用的持續推進,超高清視頻產業與超高清內容生態布局不斷拓展,5G+4K/8K制播技術逐步成熟。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華為、中國移動等公司開展5G+4K/8K超高清制播示范平臺項目建設,以“云、管、端”方式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播系統升級為4K/8K超高清電視制播系統。系統具備5G+4K/8K接入功能,配備5G背包,能夠完成復雜條件下4K/8K超高清電視直播的快速部署工作。2020年5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運用5G+8K+衛星完成直播工作。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采用5G+8K+AI+3D演播室直播技術,向觀眾呈現8K超高清視覺體驗。2022年,咪咕視頻采用5G+4K/8K超高清直播技術,全場次、無延遲、實時直播北京冬奧會運動項目,為觀眾帶來超流暢、原畫質觀看體驗。
非線性編輯是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節目的采編制作環境更加復雜,需要處理不同格式、不同容量、不同清晰度的文件,編輯的時效上要求做到即時編輯,傳播渠道也更為廣泛,這都對編輯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非線性編輯系統,結合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支持VR/AR編輯、4K/8K超高清編輯、AI智能編輯等形式。新一代非線性編輯系統憑借其可移動、多兼容、智能化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融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中。當下主流的非線性編輯軟件有中科大洋4K 8K超高清非編制作系統、新奧特天鷹Aquila云非編系統、索貝高清非線性編輯系統等,應用于超高清電視節目、直播、新聞、綜藝晚會等節目制作中。以新聞節目《今晚九點半》為例,其采用非線性編輯技術,完成節目素材的錄入、素材編輯、公益廣告的后期編輯與合成、節目輸出以及素材管理等一系列流程。
加快媒體深度融合,建設智慧廣電新平臺,是廣播電視“十四五”的主要任務之一。依托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融媒體采編平臺、5G融媒演播車、融媒演播室、5G+4K/8K制播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有助于廣播電視行業高質量、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