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義傳
(山東省平邑縣臨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平邑 273300)
果樹種植與生長期間,會受到環境、氣候、土壤以及病蟲害等多樣化因素的影響,果樹種植技術的科學應用,能夠提升果樹生長發育能力,果樹自身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也會增強,從而達到果樹種植質量和產量同步提升的效果。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需要以預防為主,并要深化綠色環保理念。傳統病蟲害防治會應用大量化學農藥,這無法滿足現代人們的綠色環保食品需求,農藥殘留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近些年,果樹病蟲害也發生了變化,危害程度增強,病蟲害一旦發生或擴散就會對果樹造成損傷,降低果樹種植品質和產量,因而,對果樹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進行研究與優化具有現實意義。
果樹苗木種子質量和品類,對于果樹生長效果和病蟲害預防效果有直接的影響,需要對果樹苗木種子進行優化選擇。要對果樹種植環境與果園土壤特征進行明確,果樹品種多樣,而不同的果樹對于種植生長的環境條件、氣候條件以及土壤環境都有不同的要求,果樹在生長期間表現出的習性特征也會存在差異,果樹種植成長周期和果園經營發展需求都是苗木種子科學選擇需要考量的內容。要保證果園種植環境能夠滿足選擇果樹苗木的生長需求,讓果樹在生長期間能夠保持良好、健康的狀態,這樣苗木才能適應環境順利成活。不同地區的種植條件環境具有區域性差異,北方地區適合種植具有良好耐旱與耐寒性能的果樹苗木類型,如棗類、梨類、蘋果等,而南方地區適合種植亞熱帶類型果樹,如芒果、橘子、荔枝等。除了對果樹品種的合理選擇以外,還需要對苗木質量和健康進行檢查,要種植健壯的苗木,這樣后期苗木受病蟲害侵害的概率就會降低,進而促進果樹生長質量與產量提升。
果樹種植的土壤環境條件,對果樹生長營養吸收、健康水平、枝干壯實程度等都會有影響,因而需要對種植果樹品種的生長習性和需求進行明確,合理地選擇適宜果樹成活生長的土壤。在果樹種植之前,需要對土壤條件和氣候特征進行調查,果園種植區域要與化工廠、電廠等保持較遠的距離,保證果園生態環境的健康性和穩定性,遠離不良因素。確定果樹種植區域之后,還要對土壤進行整地、挖穴處理,果樹種植的密度不能過密也不能過疏,要進行合理把控,保證果樹營養均衡,這對于產量提升有重要意義,保持適宜的種植密度能夠讓果樹種植空間保持良好的通風狀態。
果樹是在自然環境當中生長,果園自然生態環境中的其他生物也會對果樹造成影響,比如鳥、蟲會對果樹產生破壞作用,影響果樹的健康發育,也會降低果實產量和品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應用套袋技術,在果樹的果實即將成熟的階段,對果實外套袋進行保護,避免果實受到外界環境與生物的破壞影響,保證果實能夠健康生長,優化果實飽滿度。對果實進行套袋處理,也能夠起到保溫作用,為果實創造恒溫條件,這樣果實生長的狀態就不會出現較大的差異,優化果實口感。果實套袋技術在現代果樹種植中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以廣泛推廣普及,雖然會增加果樹種植成本,但是對果樹種植產量和效益的提升能夠起到較顯著的助力作用,另外,要選擇厚一點的袋子進行應用,保證套袋保護效果。
果樹種植通常會在春季進行,春季土壤的溫度比較適中,能夠為果樹根部發育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更利于果樹的成活。而且春季的降雨量比較大,頻率也比較高,能夠為果樹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但是要對土壤水分含量進行科學地控制,種植期間先將果樹苗木根部掩埋,然后再進行灌溉處理,這樣能夠對根部進行保護,避免出現爛根的問題。要根據地區降雨情況合理制定灌溉方案,保證灌溉時間和水量適宜性,讓果樹根部能夠與土壤緊密結合,順利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物質。
在果樹苗木生長期間,果樹枝干的修剪能夠對枝干密度進行調控,促進果樹正常的發育,優化果實產量和質量,避免出現果樹果實大小差異大、營養不均衡問題。要根據果樹生長特征,對枝干長度和分枝角度進行合理控制,讓果樹枝干均能夠獲得充足的發展空間,促進果樹飽滿發展。枝干修剪工作需要根據果樹生長周期性特點科學開展,在苗木生長旺盛階段,要將過密的枝干適量剪掉,將內堂枝保留;在果樹結果階段,秋天樹梢會快速生長,需要提前將夏梢剪除,將骨干枝給予保留,給秋梢生長留出充足的空間,對果樹枝干密度進行控制。要觀察果樹營養枝生長情況,對枝干的長度進行合理控制。在果樹生長到盛果期之后,要對結果枝組進行回縮處理,對枝干表面進行觀察,檢查是否有病蟲害枝干,若有需要及時剪除并銷毀,開花期對花量進行觀察,對疏密度進行修剪調整。
在果樹種植之前,要對土壤水分含量進行管理,做好保水工作,讓果樹苗木栽種之后能夠獲得充足的水分,順利成活,種植初期階段要根據氣候情況,對苗木進行防護。果樹苗木生長期間要做好施肥管理,為果樹提供充足的營養,不同果樹對于營養成分的需求不同,要根據果樹品種合理選擇肥料類型,并對肥料用量進行科學控制。以蘋果樹種植來說,蘋果樹生長周期比較短,生長期間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肥料供應,需要在苗木萌芽之前進行施肥和灌溉。收獲蘋果果實之后,需要根據蘋果樹種植面積和數量施加適量基肥,并要對肥料濃度進行科學控制。在施肥管理過程中要對果樹種植區域的雜草情況進行觀察,及時進行除草,保證果樹能夠吸收充足的養分。
2.1.1 果樹病蟲害類型增多
近些年,果樹種植產業的發展總體水平在上升,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由于果樹種植地區和化學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導致果樹病蟲害情況發生了變化,病蟲害類型變多,危害程度也變得更加嚴峻,很多病蟲害的蔓延速度變快,增加了果樹病蟲害防治的難度。很多新型病蟲害會嚴重降低果樹果實的質量,導致產量減少,使果樹種植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病蟲害對于果樹發育與果實生長都有非常不利的影響,是果樹種植行業發展需要重點防治的內容。病蟲害類型增多就要求病蟲害防治人員需要持續對病蟲害防治措施與技術手段進行創新優化,來更好地應對病蟲害變化,降低病蟲害對果樹的侵害影響,更好地保障果樹與果實健康生長。
2.1.2 非侵染性病害發生概率增高
大部分的果樹種植與生長的周期都比較長,果樹不同于農作物,種植之后可以多年進行生長結果,果樹種植生長期間,為了促進果樹生長速度的加快和產量的提升,果農通常會進行施肥、灌溉處理,這些種植管理行為會使非侵染性病害發生概率增高。再加上,以往病蟲害防治期間也會使用化學農藥,這些都為病害的發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而在果樹種植與生長期間必須要進行施肥和灌溉處理,否則果樹生長無法獲得充足的水分和營養成分,也會引發多種病害問題,如縮果癥、缺鈣癥等,病害發生概率也會大幅度提升,果實質量和產量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水平。
2.1.3 病蟲害危害范圍擴大
我國地域遼闊,果樹種植產業地區分布廣泛,不同地區在果樹種植環境、氣候、生態條件等方面都會存在明顯的差異,病蟲害多發的類型也各異。大部分的病蟲害會對多種果樹進行侵害,而且會在果樹種植區域進行蔓延,導致病蟲害危害范圍擴大,一旦病蟲害擴散,那么治理的難度就會大幅度增加。經常會發生果園當中一種果樹受到病蟲害的侵害之后,相同病蟲害還會對其他果樹繼續進行侵害,出現交叉性傳染的現象,這會形成更麻煩的病蟲害局面。當果樹不同結構出現交叉性病蟲害之后,果樹內部的營養運輸體系就無法正常運行,導致果樹枝干無法均勻分配營養,果樹與果實生長狀態就會變差,而且果樹的病蟲害抵抗能力就會變弱,會為病蟲害發展蔓延創造條件。
2.2.1 科學規劃果樹種植品種
通常果園當中會種植多個品種的果樹,而果樹種植品種的搭配規劃,會對果樹果實的質量與產量產生直接影響作用,選擇優質的果樹品種,并對品種搭配方式進行科學規劃,能夠提升果園內果樹病蟲害抵御的能力,降低病蟲害防治難度。因而,果樹種植品種選擇期間,要根據果園選址區域條件、土壤、氣候等情況,引進多樣化的適宜種植的果樹品種,不同品種果樹要進行分別種植,這樣能夠有效預防病蟲害的交叉傳染。在果樹生長期間要隨時觀察果樹枝干生長狀態,若出現病蟲枝需要及時去除,阻斷病蟲害的蔓延,病蟲害防治人員要定期對果樹進行巡查與防護,保證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的有效性。
2.2.2 優化果樹種植人員的技術水平
果樹種植需要依靠人工操作,果農在果樹種植期間,需要積極應用先進的果樹種植技術,來提升果樹自身的健壯水平,能夠更好地抵御病蟲害的侵害。要加大新型果樹種植技術的推廣力度,讓果農能夠掌握并應用果樹種植技術,這對于果樹種植成活率和產量的提升都有積極作用。在果樹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期間,需要面向地區果農,積極開展新型種植模式和理念的推廣與落實工作,讓果農能夠應用新種植技術來提高病蟲害防治整體水平。政府部門要發揮組織功能,組織果農進行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相關知識的學習,并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實踐指導,保證種植技術創新能夠切實落實。以此,提升果樹種植質量,強化果農的病蟲害防治水平,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
2.2.3 強化果樹病蟲害檢疫與預防力度
果樹病蟲害防治要將預防工作放在重要地位,要重視果樹健康檢疫工作的嚴格開展,重點對果樹的種子與苗木質量、健康水平進行檢疫,按照國家相應標準對合格的果樹苗木進行種植,存在病害的苗木要及時銷毀處理,全方位地防止果樹病蟲害變異,新型病蟲害的出現由于沒有成熟的治理經驗方案,勢必會造成果樹種植的經濟損失,杜絕種植存在病蟲害的苗木是避免新病蟲害出現的主要措施,也能夠很好地預防傳染性病蟲害發生。很多類型的病蟲害在果樹苗木與種子運輸期間更容易進行侵蝕傳播,在果樹苗木與種子進入果園之前,需要再次進行病蟲害檢疫工作,確定苗木與種子沒有病蟲危害之后,才能進入果園和種植,以此對外來病蟲害進行有效地預防規避。要定期組織果園的病蟲害防治人員進行培訓和交流討論工作,學習新的病蟲害防治知識和技術手段,共同交流以往病蟲害發生情況和治理方法成效,對地區多發的病蟲害進行重點預防。建立果園病蟲害預測機制,根據病蟲害發展規律和趨勢,提前制定病蟲害防治方案,當病蟲害出現時能第一時間采取對應治理措施進行解決,將病蟲害問題扼止在剛出現的階段,防止蔓延。
2.2.4 綜合應用病蟲害防治技術
近些年,果樹種植類型、規模都在發生變化,病蟲害防治技術也在不斷的創新,技術水平得以提升,更多新型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廣泛投入應用。現代生態發展態勢嚴峻,在病蟲害防治方面需要減少具有生態破壞效果的技術方法應用,在防治期間需要貫徹綠色環保理念,綜合應用病蟲害防治技術,提升防治效果,常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法如下:
2.2.4.1生物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主要是依據果樹種植的蟲害類型和實際情況,采取對生態環境沒有任何不良影響的手段,來對蟲害進行抑制和滅殺,具有綠色環保、健康的特征,在果樹病蟲害防治當中得以大力推廣和廣泛應用,也是果樹病蟲害防治未來發展需要持續深化應用的主要技術手段。要在果園當中引進蟲害的天敵生物,比如草嶺、赤眼蜂、瓢蟲等都是捕食性昆蟲,利用生態食物鏈來對害蟲進行消滅。還可以在蟲害多發的果樹種植區域應用昆蟲信息素,能夠很好地抑制害蟲繁殖,但是需要投入較多的成本。
2.2.4.2物理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主要是在果樹種植區域,應用能夠引誘昆蟲的設備和捕殺工具,對害蟲進行誘殺。很多果樹害蟲都具有趨光性特征,可以在合適的區域放置若干的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等設施,將害蟲進行集中捕殺。在害蟲繁衍頻繁的時期,可以應用毒餌等設施來誘殺幼蟲。一些害蟲喜歡在土壤當中繁殖和生存,可以定期對果樹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深翻處理,將土壤當中的害蟲進行滅殺。
2.2.4.3化學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的應用主要就是在病蟲害出現時,對癥應用化學農藥進行滅殺消除,化學防治技術見效快,是果樹病蟲害防治的常用手段。但是長期應用相同的化學農藥,也有可能讓害蟲產生抗藥性,降低防治成效,并且長期噴灑農藥也會對生態環境和有益昆蟲造成不良的破壞影響。因而,需要根據果樹的病蟲害發生規律和特征,選擇綠色環保型的化學農藥產品,并對用藥量和濃度進行合理控制,采用均勻噴灑的方式施用。在化學農藥使用一定時間之后,要更換藥品,保證化學防治的有效性,也對果園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在果樹種植期間,病蟲害對果樹與果實生長有嚴重的損害作用。對果樹種植技術進行優化應用,科學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保證果樹健康成長,收獲優質、豐富的果實,促進經濟利潤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