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高勇
摘 要:在高職汽車電器維修專業設置中,《汽車空調》是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是為讓學生了解汽車空調的基本原理,掌握一定的維修技能。在課程實施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進一步優化教材內容,選取恰當的教學方式,充分結合思政教育進行課程改革,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基本技能的提升,科學素養的形成。基于此,本文圍繞《汽車空調》教學課程改革展開論述,介紹《汽車空調》專業課程的基本概況,全面分析當前高職《汽車空調》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教學問題,基于實踐的層面提出有效的教改措施,以期促進高職課程教學質量的改革。
關鍵詞:汽車空調 教學課程 改革探索
On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Course of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Huang Gaoyong
Abstract:In the professional setting of automobile electrical maintena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The teaching purpose and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and master certain maintenance skill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we should further optimize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fully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reform,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basic skills and the forma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c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 of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of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main teach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based on the level of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s.
Key words: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 and exploration
1 引言
在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對于汽車維修市場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知識和維修技能,還應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與成長意識的現代化高素質維修人才,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職業認同感,才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在就業后能夠獲得更長遠的發展。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中,《汽車空調》是重要的專業課之一,也是從事汽車維修行業所必須掌握的基礎性專業知識,理論性強、操作性強、專業性強,且涉及大量的抽象性概念,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學習困難。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課程改革,充分結合思政教育,改變當前課程教學的現狀,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形成快樂學、趣味學的正向學習情緒,這是課程教改中必須深入研究的關鍵性問題。
2 《汽車空調》課程的基本概述
《汽車空調》課程是一門汽車類專業必修課的基礎課程,實踐性較強,課程實施過程中,需要學生對汽車的空調制冷、制熱、除濕原理有深入了解,同時掌握典型汽車的空調器維修技術,使學生能夠形成汽車空調的知識構架,掌握相應的維修與保養技術。通過課程的實施,學生在能力上將可以正確使用汽車空調系統中各類常見的維修工具和故障檢測設備,能夠根據相應的汽車維修手冊對機器進行故障診斷,并能夠分析電路原理圖、處理汽車空調運行中的一般故障,促進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掌握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方法。
3 當前高職教育《汽車空調》課程實施的具體問題
3.1 教學內容落后,沒有融入新技術
《汽車空調》課程教學內容中將涉及大量電子技術專業方面的知識,在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中,汽車電器元件的發展日新月異,推動了電子技術向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快速發展,誕生了大量的新型電子技術與相關設備。但是,在許多汽車專業的教材內容中,仍舊以陳舊的教學知識為主,例如以90年代的車型為主要教學內容,更加注重于機械方面的理論知識描述,在新興技術方面沒有相關內容的涉及,或者只有淺顯的理論描述,缺乏操作指引。這就使得畢業生在就職之后需要極長的時間進行過渡,才能真正滿足現實的崗位需求,造成了專業人才“上手難”的窘境,不利于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也不利于形成職業競爭力。
3.2 教學環節相互脫離,不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為了實現課程的規范化建設,《汽車空調》課程被分為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其初衷是為了“有的放矢”,確保教學取得更好的成效。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兩個教學模塊相互脫離,管理層面也自成體系,分別由不同的教師進行管理和教學,這就出現了理論與實際相脫離的問題。同時,教材體系之間沒有實現更好的協調與統籌,理論知識缺乏實踐操作,實踐操作缺乏理論基礎,就影響了學習內容的一致性,使學生不能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摸索,不利于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也不利于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
3.3 教學方法單一,沒有形成實踐特色課程
在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中,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聽講為主要方式,這種以應試為核心目標的教育模式,在極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被動學習模式難以激發學習的熱情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在此過程中,還忽視了社會因素與情感因素對于學習的積極影響,缺乏交流及互動和學習的有效反饋,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再加上大部分的知識屬于抽象性,通過講授不能實現更好的教學成效,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4 提高高職教育《汽車空調》課程教學質量的具體策略
4.1 結合行業發展與崗位需求,優化教材內容
要實現人才綜合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有與社會發展和實際需求相匹配的教材,篩選有價值的教學內容,開展課程教學活動。因此,學校應當注重對市場的調研,例如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通過企業派駐等方式,將專業課教師選送到相關企業進行專業性的學習和提高,充分調研崗位的實際需求,據此制定學生能力分析的模型,通過實踐經驗判斷當前教學內容的價值。針對已經淘汰的知識、技能和手段應當及時取消,增加需要補充的新技能、新工藝、新知識。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具有實踐價值的課程體系,突出教育的特色。此過程中,還應注重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一致性,活學活用,將內容進行不斷的調整、補充,適當增加實踐課程的學時,構建并行化學習模塊,促進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構架,為創新學習和能力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4.2 積極開展課程思政,以問題探究展開教學改革
在現代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不僅應當注重專業基礎知識的講授和基礎技能的培養,同時還應注重綜合能力的提升,例如自學能力、創新能力、探究能力,以促進就業之后的創新性發展,為職業成長奠定基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針對于涉及到的各個學科知識,例如電學、機械學、計算機電磁學等將抽象知識,應當積極轉變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的興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例如在啟動繼電器的課程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不知道通過什么方法進行接入。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圍繞主題設計一系列具有相關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并回答問題,實現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啟動繼電器的具體作用是什么(小電流控制大電流,進而實現對點火開關的保護)、經過點火開關的是什么電流(小電流)、流過繼電器觸點的這部分電流是什么電流(大電流)、點火開關是否可以連接觸電(不能)等,在這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就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加強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很快,學生就可以完整的掌握繼電器與點火形狀之間的連接關系。由此可見,在課堂中應當先確定學生學習會存在的難點、重點和困惑點,據此設計相應的教學問題,可提前進行板書,然后組織學生通過自學、討論等方式進行回答。問題的設計應當難易結合,從易到難,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為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問題回答的積極性,問題的設置可以與期末成績掛鉤,在日常的學習中,通過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積累分值。而這個問題作答的過程,也會營造更良好的學習氛圍,帶動更多學生主動思考。
4.3 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從學生興趣點展開課程拓展
《汽車空調》課程中涉及到眾多專業化名詞,且有許多原理相當復雜,如果只通過簡單的描述,以就事論事或者照本宣科的方式難以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應當對課程教材進行深入分析,梳理出知識要點,篩選關鍵性要點,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加以分解,將復雜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以及生活化的方式導入,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理解。例如在理論課堂中可以制作汽車電器的圖片動畫、視頻以及其他教學錄像等,通過現代教學媒體的融入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增強教學信息量的融入,優化教學效果。同時,充分運用實物、投影、錄像等教學手段,將復雜的專業知識進行具象化解讀,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實習課堂中,可通過分組指導的模式展開,以邊講邊練、講練結合的方式,根據在企業維修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來設置教學場景,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專業知識排除故障。在電器修復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樹立職業自信心。除此之外,為了方便教學,還可逐步開發網絡課程,根據學生的特點及興趣點,錄制相應的教學視頻,以同步訓練、實驗指導、技能考核等方式展開,為學生的課外拓展學習提供有效的支持。
4.4 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
在全新的發展時代,應當堅持課程思政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提高教育的質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堅持“德技并修”的課程教學理念,通過課程內容的深度挖掘,融入思政教育。例如可以職業教育為契機,引導學生對汽車維修這一職業產生正確的認知,在企業參觀、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增強對職業價值的感受。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課程教學內容的拓展,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對職業產生正確的認知,并學會分析自身的實際情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課程的實施中應當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對教學素材進行有效的拓展,引導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理念,為今后的就業與成長奠定基礎。
5 結語
綜上所述,汽車電器維修中《汽車空調》是核心課程之一,應當加強對市場的調研,結合實際需求對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融入思政教育,對課程進行全面改革,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為社會提供培養更多優秀的、具有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高素質專業性維修人才。
基金項目: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2019年創新強校工程——全面深化課程改革項目“《汽車空調》1+N課程改革”(項目編號:NY-2019CQ2KC-54)。
參考文獻:
[1]趙伯鸞.汽車空調維修一體化課程資源建設[J].廣西農業機械化,2019(06):64-65.
[2]呂秋碩,朱亮亮.基于碎片化移動學習的《汽車空調》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制冷與空調(四川),2019,33(05):562-564+569.
[3]李立忠.《汽車空調維修》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探討[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9(03):112-113.
[4]解文辰.機械制圖教學課程改革思考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21(05):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