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湖南某大型白酒生產企業隨著業務發展有了擴大產能的需求,因而實施了三期生產線擴建工程,但現有的污水處理站無法滿足產能擴建后的排水要求,必須同步進行廢水處理工程的改擴建。現主要介紹了工程改擴建的內容和改造后的運行情況,并對這次項目實施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廢水處理工程;厭氧反應;總氮控制;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X79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1-0797(2022)06-0040-04
DOI:10.19514/j.cnki.cn32-1628/tm.2022.06.012
0? ? 引言
湖南某白酒生產企業的污水處理站為2013年建設,2014年投產運行,原先設計的工藝路線為“轉鼓格柵+調節池+微電解池+水解酸化池+UASB池+CASS池+BAF池+脫色池+澄清池+除磷池”;污泥處理采取的主要工藝為“污泥池+帶式壓濾機+污泥堆肥”,污泥最終成為有機肥,脫水濾液及污泥池的上清液回流進入調節池。
原工藝設計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
(1)微電解池并未發揮作用,僅作為預曝氣池使用;
(2)BAF池和脫色池僅作為出水池使用;
(3)原有處理工藝較為復雜,有些處理工藝并不適合釀酒廢水處理;
(4)未能有效發揮處理單元的作用,處理效率低下;
(5)缺氧池設計池容過小,導致時常出現出水總氮不達標情況。
本次改擴建工程將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
1? ? 污水站水量和水質分析
1.1? ? 水量分析
現狀污水處理站設計能力為1 200 m3/d,改擴建工程是在原污水處理站基礎上再增加污水處理能力1 200 m3/d,使得污水處理站整體設計能力達到2 400 m3/d。
1.2? ? 水質分析
該白酒生產企業在每年1月—6月和9月—12月正常生產,而在7月—8月期間因釀酒車間氣溫過高停止生產。停產期間污水站進水以生活污水為主,污水站進入設備檢修階段,等到9月1日釀酒車間復產,污水處理站恢復正常進水。
根據污水處理站提供的2018-01-01至2019-10-23的運行數據,同時對主要構筑物的進出水數據進行分析,主要包括CODcr、氨氮、總氮、總磷、pH等,分別得出正常階段、復產階段、停產階段污水處理站的進水水質參數,如表1所示。
本項目改建后排水按照《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7631—2011)中的“表3? 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間接排放標準執行。
2? ? 改擴建前存在問題和解決思路
依據現場踏勘情況,結合現場運維人員反饋和相關資料,梳理污水站各處理單元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如下解決方案。
2.1? ? 格柵
存在問題:現有轉鼓格柵年久失修,導致糧食麩殼去除效果不盡如人意,糧食麩殼漏料進入后續的處理構筑物,影響后續正常處理工作。另外,該格柵設置于地面以下,占地面積較大,檢修和日常維護極不方便。
解決方案:考慮將原有轉鼓格柵機拆除,更換為效率較高的內進水格柵機,通過修改管路和閥門,將格柵布置在地面上。
2.2? ? 調節池
現有調節池尺寸為22 m×14 m×4.5 m,有效容積為1 232 m3,按照2 400 m3/d的設計進水規模,調節池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2 h。依據《釀造工業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 575—2010)第7.1.2.2條“調節池的水力停留時間(HRT)宜為6~12 h”,現有調節池可以滿足擴建后對水質水量調節的需求,本次改造可以利用原有調節池。
存在問題:
(1)現場管道閥門和管道銹蝕嚴重。
(2)水泵流量不滿足擴容后處理量要求。
解決方案:考慮更換為大流量的潛污泵,同時更換銹蝕嚴重的管道和閥門。
2.3? ? 水解酸化池
現有水解酸化池尺寸為10.45 m×8.4 m×4.5 m,有效容積為351 m3,按照2 400 m3/d處理量計算,上升流速和停留時間均滿足設計要求。因此,對水解酸化池原處理單元進行再利用。
存在問題:
(1)微電解池不起作用,填料淤積嚴重。
(2)水解酸化池的進水泵和出水泵流量偏差較大,導致時常出現水池滿水溢流的問題。
(3)管道和閥門銹蝕明顯。
解決方案:
(1)清理微電解池的淤泥,將其改為pH預調節池。
(2)水解酸化池增加一根溢流管,當水位變大時,污水可溢流進入調節池。
(3)更換銹蝕嚴重的管道和閥門。
2.4? ? UASB池
現有UASB池單格尺寸為21.8 m×16.8 m×6.5 m,有效容積為1 779 m3,UASB池正常工況下運行效果較好,但當9月份復產后,進水的CODcr負荷突然增大,其數值可達到7 000~12 000 mg/L,容積負荷短時間內從0增加到4~5 kg CODcr/(m3·d),由此產生了很多問題。
存在問題:
(1)瞬時沖擊負荷過大,出水無法達標。
(2)UASB反應池的出水產生浮泥現象。
(3)復產后UASB池運行維護難度大。
解決方案:考慮到復產初期的水質沖擊負荷較大,UASB池的容積負荷需要一個緩慢提升的過程。
(1)在復產初期,從水解酸化池出水管處引一路污水超越至應急池進行緩存,利用曝氣降解一部分CODcr,后續再用泵提返回到調節池中。
(2)在復產前一段時間,提前投加營養物質緩慢提升UASB池的容積負荷,提高污泥濃度及其活性。
(3)通過調節池平衡水量分布,復產初期緩慢提高進水水量,待系統逐步穩定后再提升水量。
2.5? ? CASS池
存在問題:
(1)現有CASS池中的潷水器和曝氣設備年久失修,曝氣效果差。
(2)正常運行時期CASS池的進水CODcr過低(200~300 mg/L),其進水BOD5/TN的數值小于4,脫氮所需碳源供給不足,導致出水總氮不達標。
(3)原來設計的缺氧區池容過小,經計算無法滿足未來脫氮池容的要求。
解決方案:
(1)UASB池設計需充分考慮進水總氮出現峰值的情況,結合以往運行數據提供的廢水總氮150 mg/L的濃度,確定總氮峰值為200 mg/L。為確保有效脫氮,使得BOD5/TN的比值盡量控制在4~7,需要控制UASB池的出水CODcr數值,通過計算將UASB池出水CODcr控制在1 000~1 500 mg/L比較適宜。
(2)為保證AAO池中進水CODcr數值不能過低,考慮增加一根超越管,當脫氮碳源不足時,超越部分水解酸化池出水至缺氧池。
(3)為滿足總氮的去除要求,按2 400 m3/d的處理水量和150 mg/L的總氮設計,計算出脫氮池容積為1 600 m3,考慮到總氮指標要求嚴格,為使極端情況下總氮出現峰值時仍能滿足排水總氮達標的要求,本方案按照10%的富余量考慮脫氮池,新建脫氮池按照1 800 m3設計,經計算,現有CASS缺氧池、好氧池及潷水區尺寸為21.8 m×18.0 m×5.5 m,有效容積為1 960 m3,滿足缺氧區容積要求,將原有CASS池整個改造為缺氧池,同時考慮生物除磷的要求,在生化池前段設置厭氧區。
2.6? ? 好氧池
存在問題:原CASS池全部改成缺氧池后,現有的好氧區已經取消,無法應對正常階段和復產階段的兩種工況。按照《厭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 576—2010),在正常工況時,為了滿足硝化和CODcr降解的要求,好氧區容積需達1 800 m3;在復產初期,鑒于水質沖擊負荷的影響(好氧池進水CODcr極端情況按6 000 mg/L考慮),得出峰值進水所需好氧池容積為9 000 m3。
解決方案:由于原CASS池中的好氧區已改為缺氧池,另外原事故池將作廢,因此本次改造中將好氧池和事故池合建在一起。新建的好氧事故池分為5格,單格池容為1 900 m3,中間設置手動閘門,前面3格為好氧池區域,后面2格為事故池區域,5格池體內部均設有管式曝氣裝置,可靈活應對不同的處理工況。
2.7? ? 沉淀池
存在問題:原設計CASS池潷水區,隨著潷水時間的推移,污泥液位上升,時常發生出水跑泥現象。
解決方案:新建輻流式沉淀池,進出水設計成常見的中間進水周邊出水方式,在自然沉降下通過中心傳動刮泥機將沉淀污泥收集到中心泥斗,再通過回流泵將污泥回流到厭氧池,剩余污泥則通過剩余污泥泵接入污泥濃縮池,上清液進入后續處理單元。
2.8? ? 除磷池
存在問題:
(1)現有除磷系統設計沒有考慮二期擴建的要求,無法滿足水量增加后除磷的需求。
(2)現有除磷設備老舊,需要更新換代。
(3)目前采用化學除磷法,藥劑投加量較大,運營費較高。
解決方案:
(1)新建除磷系統,采用高密度沉淀池,通過沉淀污泥回流的方式,提高除磷效率,降低藥耗。
(2)鑒于該項目總磷高、藥劑消耗量大、藥劑成本高的特點,本方案生化階段考慮了生物除磷,將進入高效沉淀池的總磷控制在1 mg/L以下,實現出水總磷濃度的降低,達到減少藥劑用量的目的。
2.9? ? 污泥濃縮池
存在問題:現狀污泥濃縮池直徑6 m,池深3 m,總容積約85 m3,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2016年版)》(GB 50014—2006)第7.2.1條要求“濃縮時間不宜小于12 h,有效水深宜為4 m”,原有污泥濃縮池無法滿足擴建后污泥濃縮的需求。
解決方案:根據建設單位運行要求,結合污泥產生條件,本方案新建2座直徑6 m的污泥濃縮池,同時新建管道,原有污泥濃縮池作為污泥中轉池,繼續保留。
2.10? ? 加藥系統
存在問題:加藥系統自動化程度低,人工投藥工作繁重,目前主要投加的藥劑有PAC、PAM、NaOH。
解決方案:重新定做PAC、PAM、NaOH加藥系統,增加加藥系統運行狀態遠程監控和自動制備程序,大大降低藥劑制備的勞動強度。
2.11? ? 風機房
存在問題:原系統曝氣采用3臺羅茨風機,噪聲十分大,電能消耗較大。
解決方案:選用2臺噪聲小、節能高效的磁懸浮鼓風機(Q=120 m3/min,P=60 kPa,N=150 kW),按照一用一備考慮。
3? ? 改造后的調試及運行情況
本次擴建及改造項目于2021年3月開始實施,并于9月底完成設備安裝及工藝調試工作。
3.1? ? UASB反應池調試
本系統中的UASB池屬于二次啟動模式,因此系統啟動難度小一些[1]。在8月初,每天向UASB池中投加一定量面粉,保持系統中污泥的生物活性。待8月底進水開始,通過調節池引少量的低濃度生產廢水,逐步增加進水水量和濃度,以提高UASB反應池的容積負荷。進水水量從40 m3/h逐漸增至80 m3/h,進水CODcr從3 000 mg/L逐漸提高至8 000 mg/L,容積負荷從0.5 kg CODcr/(m3·d)開始啟動,后面容積負荷提高幅度為0.5 kg CODcr/(m3·d),每次容積負荷提高后需穩定運行10 d,直至系統出水穩定。
3.2? AAO反應池調試
AAO池于7月份完成土建施工,之后利用新建事故池區域存儲大量未處理的生產污水,以此作為好氧池污泥培養的碳源,從原CASS池中引入污泥作為接種源,采用間歇性進水和悶曝方式培養污泥。待8月份污泥濃度達到3 000 mg/L(此時SV30達到30%左右)時,開啟內回流模式,逐漸提高厭氧區和缺氧區的污泥濃度。AAO池調試初期由于反硝化細菌生長緩慢,出水總氮經兩周左右才逐漸達標,經過一個月的水質調試,最終實現達標穩定排放,進出水參數如表2所示。
4? ? 改造中存在的問題反思
4.1? ? UASB反應池出水中帶少許浮泥
UASB反應池設置了三相分離器,污泥結團之前仍會帶有一定松散污泥,此部分會隨水流跑出三相分離器,導致出水中帶出少部分污泥[2]。通過化驗UASB反應池內絮狀污泥性狀,結合UASB系統的去除率和運行參數進行分析,得出需要控制進水容積負荷,同時增加排泥量和排泥時間,將污泥濃度控制在40~60 mg/L。
4.2? ? 控制UASB池的pH值
在UASB池正常運行時,最佳pH為6.8~7.2,由于白酒廢水中含有大量有機酸而使pH偏低,在調試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pH值,嚴格控制酸化調節池中污泥濃度及活性與pH值的相互關系,這是保證UASB池運行穩定的關鍵性因素。因此,需要及時向水解酸化池中投加NaOH,確保系統在穩定的工況下運行。
4.3? ? 總氮控制
在運行過程中需要控制從水解酸化池至AAO池的超越水量,確保缺氧區脫氮有穩定的碳源供給,經過實踐論證,當AAO池內CODcr≥600 mg/L時,其脫氮效果較為穩定,出水總氮可以穩定在15 mg/L以下。
5? ? 結語
本項目的改擴建工程現已完成,投運后幾個月的運行實踐表明,其水質指標符合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達到了工藝改擴建設計的目的,證明工藝路線穩定可靠,從而為該企業未來的擴大生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同類型白酒生產企業的污水改造提供了有益借鑒,因而有著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宋杰書,錢麗華,劉宏杰.白酒釀造廢水的排放及防治對策[J].釀酒,2005,32(1):72-73.
[2] 連學林.常溫UASB裝置設計與運行控制[J].重慶環境科學,2001,23(4):42-43.
收稿日期:2021-11-28
作者簡介:朱寅(1984—),男,江蘇泰興人,工程師,研究方向:廢水處理設計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