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海燕 哈爾濱市經緯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正高級職稱,特級教師。曾獲全國教研工作先進個人、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教育創新學校創新管理校長,黑龍江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省師德先進個人,哈爾濱市功勛教師、市“四有”好校長標兵等榮譽。擔任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理事,黑龍江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哈爾濱市道里區政協常委。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4個,出版專著1本,期刊發表科研論文9篇,國家、省、市交流匯報11次,獲全國課堂教學大賽優秀指導獎12次,所撰寫的文章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立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規范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堅決扭轉學校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突出問題。通知中提出10項要點,從作業功能、作業總量、作業形式、作業設計、作業評價等多個維度進行具體要求和細化。哈爾濱市經緯小學結合學校“愉快教育”的辦學理念,深入學習《通知》要求,從優化學校作業管理,探索減量增效為切入,把如何有效地布置作業作為學校校本研修主題,組織教師積極地思起來、研起來、行動起來,在減輕作業量的同時,保證教學質量的扎實有效,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精準施策,做好作業管理頂層設計
學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作業督查領導小組,教學副校長、教導主任、學年組長擔任領導小組成員。成員們根據相關文件通知要求,結合校情、師情、生情,通過相關問卷,摸排梳理出學校作業管理隱患清單,精準施策,討論完善《學生作業管理方案》《學生作業管理制度》,從作業的布置與實施、批改與講評、控制與審核、監管與優化等方面對教師提出具體的操作路徑,讓教師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此外,學校還梳理了《學校減負十二條》《教師教學工作實操手冊》,作為作業管理方案及制度的有效補充,讓教師明晰教學工作紅線,明確日常教學管理操作流程,從而規范自身教育教學行為。
2.強化教研,規范作業布置內容形式
一方面,學校依托校本研修平臺,把“作業布置的思與行”設立為學校的校本研修主題,組織1~5學年教師,根據本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基礎和學科教學內容,開展“優化作業設計”的項目式研修,提升教師作業布置的有效性。每周學校工作例會前,都會安排10~15分鐘的時間,請在作業布置方面有思考、有做法、有創新的教師進行經驗交流和案例分享,讓教師們在同伴講述的鮮活教育案例中碰撞智慧、激發靈感、改進做法。
另一方面,學校把作業管理細化到每一個學年組,由學校教學領導與學年組一一對接,全程參與到學年集體備課、作業研究等各項教研工作當中,避免出現方向不清、制度不明等弊端。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方式精準發力,精準指導,使教師對作業目標定位、作業設計思路、作業內容選取、作業評價標準等內容要求明確,方向清晰,從而更好地落實作業的留、評、改、輔四環節。
在集體備課中學年組采用“集體診斷確定訓練要點、分享交流整合優質練習、討論確定必備鞏固內容、創新設計選做拓展練習”的作業設計流程,進行周作業的預設。在這個過程中,學年組教師首先要對一周以來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查找學生掌握不扎實的內容,同時對新一周的教學內容進行備課,梳理出每節課的關鍵知識點、必要訓練點。接下來根據這些內容,教師集思廣益,分享交流優質的練習素材,在討論研究中選取出學生要掌握的、必備的鞏固練習內容放入學年組作業資源庫,供教師在下一周進行相關內容教學時調取使用。確定必練內容后,在堅持個性化原則、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下,學校鼓勵教師積極思考,從學生年齡特點、教學內容、素養提升方面全方位考量,進行拓展性、實踐性、綜合性的作業內容設計,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如:數學學科高年級的單元思維導圖梳理、主題項目研究;低年級的數學日記、社會小調查等。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也能夠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學會交流、學會分析,其觀察、思考、總結、歸納能力都將得到一定的提升。在語文學科中美文播講、閱讀分享、好書推薦等作業內容,也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提升。
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個體間存在的差異,決定了學校作業設計必須直面學生“吃不了”和“吃不飽”的問題。這就要求作業設計要有針對性,要有遞進性。因此,學校提出各班以“作業菜單”的形式進行作業布置的管理思路。“作業菜單”設計中要包含基礎作業和選做作業兩方面內容。基礎作業由授課教師結合集體備課時梳理出的必備鞏固內容,根據本班學生當堂學習情況,從學年作業資源庫中選取相應練習進行布置。選做作業則要根據本班情況,安排具有拓展性、探究性、實踐性等方面的內容,供學生自主選擇,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3.規范操作,明確作業評改標準
作業批改是作業管理中的重要一項,及時、規范的作業批改可以充分發揮出作業的診斷功能,促進教師對教學的反思及學生對學習的鞏固。在作業批改上,學校的《教師教學常規工作實操手冊》明確了各項作業的評價標準、評價要求,細化到批改符號、批改頻次、復批時長等多個細節。教師對標量化,同一標準,規范操作,學校則會根據教學進度采取隨堂聽課后抽查、每月定時檢查的方式對教師作業批改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查缺補漏,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在作業反饋上,學校提倡教師要針對學生出現的共性問題一起講,個性問題單獨講。教師要利用好單元練習課以及課后服務時間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同時每個班級要對班級潛能學生建立跟蹤輔導檔案,及時記錄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教師幫扶措施,保證全員基礎過關。
4.三方協作,落實作業公示監督制度
學校采取“教師+學生+家長”三維一體的監督公示體系,共同落實作業收集、整理、張貼全過程,讓公示真正起到監督、管理、促進作業高質的作用。學校要求各科教師授課完畢后把作業布置內容直接發送給班主任,班主任匯總各科作業后,負責進行作業總量的審核與調整。確定作業內容后,在學年辦公微信群和班級門口的電子班牌上進行作業公示,學校主管領導、同年級組教師、班級學生以及家長都是作業監督員。在這樣完全透明的公示制度下,每一位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都會用心審視、定標定量,使作業的使用價值最大化。同時學校還開通了作業監督電話及監督郵箱,安排專人負責,及時處理相關問題。
“雙減”之下,作業的優化設計是必須的、迫切的,學校要在不斷的研究中使作業真正地為學生學習和成長服務。優質的作業設計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社會活動,走入自然,拓展視野;有更多獨立自主的思考空間,創新學習方式,激發自我動能。在作業的設計和實施上,我們要從聚焦“量”到關注“質”,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輕松和愉快還給學生,把興趣學習還給學生,扎扎實實地做好課內教學,真真切切地減少課后負擔,讓教育回歸本真,讓學生享受教育的幸福。
■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