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暢樾
2017年7月27日,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我們的學校有了一個光榮的稱號—中國工農(nóng)紅軍揭陽潭王藍康紅軍小學。那一天,我們第一次穿上了整齊的軍裝,跟著天安門國旗班的解放軍叔叔們一起舉行了升旗儀式。當同學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的心中不禁涌了起一種莫名的感動。我驕傲,我成了一名光榮的紅軍娃!
聽媽媽說,我們學校之所以能夠成功申報紅軍小學,是因為學校的前身是藍康中心學校。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學校成了革命有志之士的搖籃,在潭王村的抗戰(zhàn)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個星期天,我懷著對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和對潭王村歷史的深厚興趣,參觀了位于謙受公祠的藍康中心學校。
走進謙受公祠的大門,左手邊的電子智能屏正在播放著藍康中心學校的介紹,墻上的紅色展板十分醒目。我走近一看,原來這些紅色展板是在介紹潭王村的抗戰(zhàn)歷史,我的目光隨著展板移動,潭王村的光輝歷史在我的眼前一一展開。原來,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潭王村涌現(xiàn)了像王液、王捷生、王期堅這樣的革命志士,他們?yōu)榱烁锩膭倮械某鲥X,有的出力,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來到藍康中心學校的展板面前,不禁停下了腳步:當時國民黨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黨在城市公開活動有困難,決定轉(zhuǎn)入農(nóng)村。為了掌握學校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黨決定把藍康中心學校辦成一所革命學校,由王液同志負責學校的創(chuàng)辦工作。王液同志幾經(jīng)努力,終于在1939年秋創(chuàng)辦藍康中心學校,并通過黨組織為學校推薦一批黨員和進步教師到學校任職。不久,藍康中心學校成了一所遠近聞名的紅色學校,不僅作為前來潭王村的革命者的落腳點,還為革命隊伍輸送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
看到這里,我的心不由得一震:是啊,我們的學校之所以叫“揭陽潭王藍康紅軍小學”,就是要傳承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那種“愛國、團結(jié)、求知、進步”的藍康精神,就是要傳承像王液、王捷生、王期堅這樣的革命志士的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川只等閑”的紅軍精神……忽然間,我覺得穿上軍裝的自己更加英姿颯爽了。
走出謙受公祠的大門,我的步伐更加堅定,我的內(nèi)心更加自豪。我驕傲,我是紅軍娃,我想大聲高喊:“藍康精神,我來弘揚!紅色基因,由我傳承!”(指導(dǎo)老師:柯貴平?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