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華,韓小倩,張萬斌,楊冬冬,王哲,童欣,王艷蒙,馮鵬超
(1.陜西科技大學 陜西省輕化工助劑重點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021;2.陜西科技大學 陜西省輕化工助劑化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陜西 西安 710021)
循環冷卻水結垢使水資源未得到合理利用,特別是油田開采時注入水結垢導致采油效率降低,因此阻垢劑的使用成為近年來的熱點[1-6]。熒光示蹤型水處理劑可根據熒光檢測迅速獲得阻垢劑在水中的濃度。石麗麗等[7-12]利用萘酰亞胺所攜帶的熒光基團示蹤,但萘酰亞胺線性相關性不好未能滿足工業需求。
針對此問題,本文提出用線性相關性好的香豆素來檢測阻垢劑在水中的濃度,用自制香豆素熒光單體(CFB)與環氧琥珀酸(ESA)、苯乙烯磺酸鈉(SSS)、丙烯酸(AA)共聚出一種比以往香豆素標記的阻垢劑線性相關性更好,且可降解的熒光示蹤型羧酸鹽阻垢劑(PECSA),采用靜態阻垢法評價其阻碳酸鈣垢性能[13-19]。將其用于井下實現在線檢測,對原油開采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20-21]。
7-羥基-4-甲基香豆素,自制[22];苯乙烯磺酸鈉(SSS)、丙烯酰氯、丙烯酸(AA)、三乙胺、碳酸氫鈉、氯化芐、無水乙醇、四氫呋喃、甲醇、鉬酸鈉、鎢酸鈉、MA、亞硫酸氫鈉、過硫酸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十水四硼酸鈉、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鈣-羧酸指示劑、鹽酸、氯化鉀均為分析純。
VECTOR-22型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AVANCE400型核磁共振氫譜儀(1H NMR);FluoroMax-4P型熒光分光光度計;S4800型場發射掃描電鏡。
稱取5 g(0.028 mol)7-羥基-4-甲基香豆素于帶攪拌裝置的三口燒瓶中,再加入45 mL的四氫呋喃將其溶解,再加入適量的三乙胺作為縛酸劑,冰浴下攪拌30 min,用恒壓滴液漏斗勻速緩慢向燒瓶中滴加3.34 mL(0.037 mol)丙烯酰氯至三口燒瓶中,滴加完畢后控制反應溫度在0~5 ℃反應1 h,再常溫反應2 h后結束反應。將產物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水洗,用滴管將上層清液取出,將下層白色渾濁液體抽濾得到粗產物CFB。最后將粗產物用甲醇重結晶,得白色晶體。真空干燥后得到白色結晶產物7-丙烯酰氧基-4-甲基香豆素單體(CFB),產率為89.42%。合成路線如下:

在裝有球形冷凝管、恒速攪拌裝置、恒壓滴液漏斗的250 mL三口燒瓶中,加入9.187 5 g MA和適量去離子水,在一定轉速下攪拌至完全溶解,再用恒壓滴液漏斗將配制好的NaOH溶液勻速滴加至三口燒瓶中,反應溫度應盡量控制在50 ℃以下,此時MA水解為馬來酸鹽。然后升溫至55 ℃后加入適量的鉬酸鈉和鎢酸鈉的混合水溶液,隨后用滴液漏斗勻速滴加一定量的30%的H2O2(滴加時間約為 0.5 h),滴加完畢后將水浴溫度升高至65 ℃反應 1 h 進行環氧化,得到反應中間產物環氧琥珀酸,記為ESA,合成路線如下:

將一定量的ESA、SSS、CFB(用蒸餾水和丙酮作溶劑)、引發劑NaHSO3加入三口燒瓶中,再向燒瓶中加入適量蒸餾水配成單體總濃度20%的透明溶液,放入到帶有恒溫攪拌裝置的水浴鍋中,待升溫至80 ℃后將一定量的過硫酸銨APS和AA水溶液同時滴加到溶液中,反應2 h后共聚合成水溶性聚合物。冷卻至室溫,用30%的NaOH水溶液中和至 pH=7,最后將聚合物用乙醇沉淀,并去除表面活性劑,得到黃色透明狀液體即為示蹤型羧酸鹽阻垢劑,記為PECSA,合成路線如下:

1.5.1 產物結構表征 采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和核磁共振氫譜對產物進行結構表征。
1.5.2 阻垢劑熒光性能測定 采用熒光分光光度計測定熒光乳液的激發和發射光譜,用去離子水將阻垢劑溶液配制成質量濃度分別為25,50,75,100,125 mg/L溶液,進行激發光譜和發射光譜掃描。固定激發波長327 nm,發射波長為453 nm,掃描質量濃度分別為25,50,75,100,125 mg/L的阻垢劑溶液的熒光強度,經過擬合得到PECSA的熒光強度與質量濃度的關系曲線。
1.5.3 掃描電鏡測試 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碳酸鈣垢的晶體形態進行表征。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6632—2008[23],采用靜態阻垢法對共聚物PECSA阻 CaCO3垢性能進行測試。用標定好的CaCl2、NaHCO3、硼砂和一定質量濃度的阻垢劑溶液配制了 CaCO3垢試液(ρCa2+=120 mg/L,ρHCO3-=366 mg/L),用EDTA絡合滴定法測得試樣中鈣離子的含量,從阻垢劑用量、水浴溫度、Ca2+濃度等方面分別探究了阻垢劑PECSA對生產水阻垢性能的影響。采用下式計算阻垢率:
η=(V1-V0)/(V2-V0)
式中V0——未加阻垢劑空白水樣所消耗EDTA標準溶液的體積,mL;
V1——添加阻垢劑水樣所消耗EDTA標準溶液的體積,mL;


香豆素熒光單體(CFB)的1H NMR譜圖見圖1b,溶劑為DMSO。CFB的峰位歸屬:δ=6.22,6.58,6.42為與碳碳雙鍵相連的3個氫的化學位移,分別歸屬于1號、2號、3號位;δ=7.36,7.85,7.25 為苯環上的3個氫的化學位移,分別歸屬于4號、5號、6號位;δ=2.46處是與苯環相連的甲基上的3個氫的化學位移,其歸屬于7號位;δ=2.5處峰屬于DMSO的溶劑峰。綜合CFB的紅外譜圖和核磁共振氫譜圖,確定香豆素熒光單體成功合成。

圖1 香豆素熒光單體的紅外光譜圖(a)與核磁共振氫譜圖(b)
2.1.2 中間產物環氧琥珀酸的結構表征 ESA的紅外光譜圖見圖2。

圖2 環氧琥珀酸的紅外光譜圖


PECSA的1H NMR譜圖見圖3b,溶劑為D2O。PECSA的峰位歸屬如下:δ=7.53,6.82為香豆素母體和苯乙烯磺酸鈉上苯環上的氫的化學位移;δ=4.70 處的峰屬于D2O的溶劑峰;δ=4.24為環氧琥珀酸上醚鍵中的氧相連的亞甲基上的氫的化學位移;δ=3.55為丙烯酸上與氧相連的亞甲基上的兩個氫的化學位移;δ=1.53,2.27處是主鏈上亞甲基上的氫的化學位移;且δ=5.0~6.0之間雙鍵特征質子峰基本消失,說明聚合反應較完全。綜合紅外和核磁共振氫譜,表明目標產物已成功合成。

圖3 PECSA的紅外光譜圖(a)和核磁共振氫譜圖(b)
電子從激發態到基態需要釋放能量,從而產生了熒光。固定PECSA的激發波長為327 nm,發射波長為453 nm,圖4為其質量濃度與熒光強度之間的關系曲線。

圖4 PECSA的質量濃度與熒光強度的關系
由圖4可知,熒光強度隨著其質量濃度的增加呈上升趨勢,在不同的質量濃度下其熒光強度與質量濃度成正比關系,其在水中阻垢劑濃度與熒光強度線性擬合方程為y=7 122.04x-88 138.16,線性相關系數(R2)可高達0.981 5,使用時可通過測其熒光強度確定其在體系中的濃度,為實現藥劑濃度的在線檢測和實時控制奠定了基礎。


圖5 PECSA加量對阻垢率的影響
由圖5可知,隨著阻垢劑PECSA添加量的增加,聚合物的阻垢性能呈現出先迅速增大后趨于平穩的變化趨勢。當阻垢劑質量濃度<100 mg/L時,阻垢率明顯隨著PECSA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這是因為聚合物PECSA中存在羧基,從而增強了其與水中Ca2+的螯合作用,使得聚合物與水中的金屬離子生成絡合物,減少了碳酸鈣垢的形成;當阻垢劑質量濃度超過100 mg/L時,即使阻垢劑添加量繼續增加,阻垢效率無明顯上升,這是因為這時體系中的Ca2+幾乎被螯合。從而確定PECSA的最佳用量為 100 mg/L,其對應的阻垢率高達91.51%。


圖6 溫度對阻垢率的影響
由圖6可知,當溫度達到90 ℃時阻垢效果明顯下降,這是由于溫度升高硬水中的Ca(HCO3)2分解快速形成CaCO3,降低了Ca2+與聚合物阻垢的絡合能力。


圖7 Ca2+濃度對阻垢率的影響
由圖7可知,共聚物PECSA中羧酸根和磺酸根結合后產生協同效應,使得整體上阻垢性能較好;但隨著Ca2+質量濃度的增加,其阻垢率整體呈下降趨勢,這是由于Ca2+質量濃度的增加使得水的硬度增加或CaCO3晶體過飽和,共聚物PECSA對水中Ca2+的螯合能力減弱;當Ca2+質量濃度為240 mg/L時,共聚物PECSA阻CaCO3垢性能最好,其對應的阻垢率高達97.86%,故240 mg/L為其最佳質量濃度。
圖8是CaCO3垢樣的SEM照片。
由圖8a可知,未加阻垢劑晶體表面完整且光滑,形狀規整,形貌呈方解石型碳酸鈣。由圖8b可知,加入阻垢劑的碳酸鈣垢樣晶形結構松散、不規則,明顯扭曲變形,呈球霾石。這是因為PECSA中 —COOH等官能團螯合鈣離子能力強,使晶體不能繼續按照嚴格次序生長,產生晶格畸變。
(1)利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制備出了綠色可降解的示蹤型羧酸鹽阻垢劑PECSA,通過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對其目標產物進行了表征。
(2)采用靜態阻垢法以阻垢率為研究對象探究了PECSA添加量、水浴溫度及Ca2+濃度對其阻垢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當PECSA加量為100 mg/L、水浴溫度為80 ℃、ρ(Ca2+)=240 mg/L時,其阻CaCO3垢性能優異,對應的阻垢率可高達97.86%。從SEM圖可看出加入PECSA后碳酸鈣晶形的生長受到抑制,產生晶格畸變,防止結垢。
(3)該阻垢劑溶液濃度的熒光強度呈現很好的線性關系,其擬合的線性方程為y=7 122.04x-88 138.16,比以往的阻垢劑線性相關性更好(R2=0.981 5),為實現阻垢劑溶液濃度的在線檢測和實時控制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