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文亮
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交出“高能”年度成績單
“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產業應用,各流程的中間環節一直存在堵點和斷點。破解的關鍵,就是解決創新鏈與產業鏈脫節的難題,這也是研究院成立的初心和使命。”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院長盛其杰說。
獲批10 個省市級創新平臺;在柔性電子、智能芯片、無人航行、民用航天、衛星與大數據領域,突破了若干關鍵核心技術;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柔性電子技術研究中心、世界先進水平的MEMS 芯片加工線;可同時制造六顆衛星的生產線預計在2022年上半年竣工……
2020 年8 月開園投用的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交出了一份“高能”成績單。如今,研究院聚焦航空航天、電子信息領域前沿學科,加速科技創新和成果孵化,形成了“邊建設、邊科研、邊產出”的良好發展態勢,成為寧波推進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加強院地合作的典范。
西工大與寧波市的緣分,源于2018 年9 月工信部組織直屬高校在甬召開的首屆產教融合對接會。寧波扎實的產業基礎、活躍的市場主體、優越的營商環境,給西工大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西工大強大的科研攻關力量也讓寧波“怦然心動”。

8英寸硅基MEMS智能傳感芯片加工線
2019 年2 月,寧波市政府與西工大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僅僅7 個月,研究院便完成了籌建、簽約、落地全過程。同年9 月29 日,西工大寧波研究院揭牌成立。2020 年5 月,科研團隊和設備進場,8 月27 日開園——這一連串節奏再次刷新了寧波速度。
“誰能想到,從揭牌成立到正式開園只用了這么短時間。”西工大寧波研究院院長盛其杰說,讓他記憶深刻的,是一座口徑12 米的衛星天線基座建設。
作為微小衛星技術及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的必備設備,原來的方案無法滿足這個100 噸重基座的建設要求,寧波市高新區管委會馬上組織專家論證,開了兩次協調會,在1 周內就找到了最優“解法”。
“到現在為止,諸如此類的困難,只要一句話,甚至一條微信、一個電話就能解決,哪怕是半夜向市領導、各政府部門和高新區管委會尋求幫助都沒問題。有一次,我在管委會領導考察時提了一句‘附近沒有公交線路,不利于學生出行’,不到1 個月時間,定制的18 號線就等候在研究院門口。”盛其杰感慨地說,寧波嚴實的工作作風、親如一家的政企關系讓他真正體會到什么叫作“處處是驚喜”。
“大多數人認識我,是因為寧波盧米藍新材料有限公司,其實我還有另一個身份——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的責任教授。盧米藍與研究院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后,發展速度很快邁上新臺階。”談起研究院對企業的幫助,盧米藍董事長陳志寬感慨萬千。
據他介紹,雙方達成合作后聯合研發的雙主體綠光及紅光主體材料已進入測試階段,該材料可以突破OLED 專利限制,有效提升發光器件效率與壽命,將成為企業未來的主打產品。
與盧米藍一樣獲得研究院強勢助力的企業還有很多。“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產業應用,各流程的中間環節一直存在堵點和斷點。破解的關鍵,就是解決創新鏈與產業鏈脫節的難題,這也是研究院的初心和使命。”盛其杰說。
為了傾聽寧波產業的具體需求,開園前,研究院就與均勝電子、激智科技、長陽科技、永新光學、盧米藍等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聯合培養的25 名工程博士可以帶著原先在企業中的技術難題到研究院做科研、做轉化,有力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
開園以來,西工大寧波研究院舉辦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芯片等領域的優質中小企業培育技術交流活動20 多場,搭建企業和高校院所的供需平臺,促進寧波產業結構優化、創新動能轉換,力爭破解科技產業“兩張皮”問題。

柔性生瓷膜帶加工線
截至目前,研究院已與中國一汽紅旗、寧波盧米藍、西安宏星電子等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與寧波本地企事業單位聯合培養碩士、博士95 人,服務制造業中小企業超過300 家。
“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五代仿蝠鲼智能水下航行器的研制,相關產品即將建成生產線,不久的將來可以再孵化出一家高科技企業。”望著研究院內正在建設的生產線,無人航行技術研究中心責任教授曹永輝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
與其他企業的孵化方式不同,從研究院引進和孵化的科技型企業有一條獨特的成長路徑:聽取企業需求后,研究院技術中心會與大企業達成橫向合作,實現創新項目和技術產品的應用,中試線壯大后再孵化出相應的高科技初創企業,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大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密切銜接。
這樣引進和孵化的企業已有18家,今年總產值已逾2 億元,它們不僅能擺脫一般初創企業遇到的創新產品與市場需求不相容的問題,還能獲得高速發展。
對于研究院而言,引進和孵化科技型企業只是其中一項舉措。據介紹,目前,研究院已匯聚高層次科研人才131 名,承擔研發課題100 余項,簽訂合同經費達1.3 億元,獲批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軍民融合示范基地、寧波市中試基地、寧波市制造業創新中心等10 個省市級創新平臺。
而在核心技術攻關方面,研究院的柔性電子團隊已開發出新一代TADF 材料,紅光主體材料技術全球領先;智能傳感芯片團隊突破了MEMS 微振鏡設計、制造和應用的關鍵技術;水下無人航行團隊完成了第五代仿蝠鲼智能水下航行器的研制;衛星與大數據團隊則承擔了國家澳門科學一號衛星B 星研制和地面系統建設任務。
未來,西工大寧波研究院將繼續以“引育行業頂尖人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催生高科技企業、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為目標,努力建成長三角區域的重要戰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