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產業群集建設要求和省政府《關于持續深化“四個農業”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促進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到2022年底,全省食用菌面積穩定在36萬畝左右,產量由165萬噸提高到175萬噸、增長6%,產值由145億元提高到155億元、增長7%,高標準打造5個食用菌示范區,優質菇率由60%提升到85%以上,集群內優質菌種率由90%提高到95%以上。羊肚菌由8000畝增加到10000畝,增25%。“平泉香菇”“阜平香菇”“遵化香菇”“遷西栗蘑”和“寧晉羊肚菌”等5大區域公用品牌和“森源”“瀑河源”等8個大企業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
(一)打造高標準示范區。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材料試驗示范,集中打造5個食用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一是打造全國最大的越夏優質香菇示范區。以平泉市、承德縣、興隆縣、寬城縣、阜平縣等為主,以香菇為主導品種,提升規模化、標準化及商品化水平。建成現代化生產示范基地8個,對現有棚室進行提升改造,配備通風設施、微噴或滴管設施,推動由地面側立栽培向層架立體栽培轉變,改單拱棚為雙拱棚,增加優質食用菌產品供給,優質菇出菇率由目前的60%提升到85%。二是打造草腐菌產業化示范區。以張北縣為核心,開展草腐菌基料封閉式發酵技術研發和工廠化栽培示范應用推廣,建設1萬平方米工廠化出菇廠房和1萬平方米農業模式栽培示范基地,推動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優化食用菌產業結構。三是打造北方最大的設施栽培羊肚菌示范區。以寧晉縣、柏鄉縣為核心,依托中國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和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羊肚菌菌種研發繁育中心,擴大種植規模,新建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5個,新增羊肚菌2000畝,總面積達到10000畝以上。四是打造國際領先的食用菌自動化生產及產業化示范區。建設1~2個國際領先的食用菌液體菌種菌棒自動化生產示范基地,購置8套液體菌種繁育系統,配套完善日產5萬支香菇液體菌種菌棒生產培養設備,建設1000畝液體菌種出菇示范基地。五是打造國內一流的現代化黑木耳示范區。突出夏秋冷涼生產優勢,以淶源縣、承德縣、圍場縣等為重點,建成省內高品質黑木耳主產區3個。推廣工廠化制棒、園藝式栽培、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管理,配套完善生產大棚、冷鏈物流、產地加工等基礎設施,建設年分揀200噸分揀車間和3000平米養菌室及配套設施,推動高質量發展。
(二)建設菌種選育中心。在平泉市、臨西縣、涿州市、寧晉縣培育4個現代化菌種研發繁育中心。依托平泉國家食用菌菌種改良中心,在平泉建立香菇良種繁育中心,開展香菇菌種研發,提純復壯,培育1~2個新品種,篩選、引進3~5個優良品種。在臨西縣建設珍稀菌種和工廠化菌種選育中心,重點開展鹿茸、蟹味、白玉等珍稀菌和金針菇、杏鮑菇等工廠化栽培種類的菌種研發,培育1~2個新品種,篩選、引進2~3個優良品種。在涿州市建立食用菌液體菌種高效繁育中心,重點開展食用菌液體菌種優良品種篩選與擴繁,篩選2~3個適宜液體擴繁的新品種。在寧晉縣建立羊肚菌菌種研發繁育中心,重點開展羊肚菌優良品種篩選、選育與擴繁,培育1~2個新品種,篩選、引進、示范2個適宜我省栽培的優良品種。通過建設菌種選育中心,實現菌種研發、生產、供應一體化,提升食用菌菌種研發水平。全省食用菌集中產區優質菌種率由90%提高到92%以上。
(三)壯大新型經營主體。結合招商引資和國家產業集群項目的實施,引進、培育食用菌龍頭企業,擴大企業數量,制定扶持政策,培植壯大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食用菌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鼓勵相關市、縣加大對食用菌龍頭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在用地、用電、用水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支持企業在產品深加工、養生保健、餐飲文化等方面拓展食用菌產業新功能,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四)延伸產業鏈條。鼓勵加工企業采用新技術,更新工藝設備,延伸產業加工鏈,設計新產品,開拓新市場。重點在平泉市、阜平縣、遵化市、承德縣優化提升10條加工生產線。側重對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推進新食品原料、藥食同源食品開發。開展食用菌清洗、分等定級等產地初加工。提高即用、即食比例,配套建設冷鏈物流體系,培育品質高、售價高、銷售好的高端精品。
(五)實施品牌培育工程。持續打造“平泉香菇”“阜平香菇”“遵化香菇”“遷西栗蘑”和“寧晉羊肚菌”等5大區域公用品牌和“森源”“瀑河源”“京美”“菇芳源”“老鄉菇”“盛吉順”“久豐”“國煦”等8個企業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樹立河北食用菌品牌形象。在平泉組織召開“河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大會”,集中展示我省食用菌產業發展成果,促進產銷對接。在寧晉組織召開“全國羊肚菌產業發展大會”,培育北方最大的設施羊肚菌基地。積極開辟直銷直營、高端直配、網絡銷售等渠道,不斷提升我省食用菌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
(一)完善組織保障。發揮省食用菌產業集群推進組作用,統籌推動食用菌產業集群建設。食用菌集群縣(市)建立由政府負責同志牽頭,行業部門具體落實、相關部門支持配合的組織協調機制,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地。省市縣各相關部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上下聯動,相互配合,全力推動全省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強化科技支撐。建立以國家食用菌創新團隊、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創新驛站為框架的四級科技支撐體系。支持平泉國家食用菌菌種改良中心,開展食用菌優新品種選育。每個重點縣確定一名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建立一個食用菌產業創新驛站,依托承德香菇等5個綜合試驗站,共同開展新技術、新品種的示范推廣。
(三)創新經營方式。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基礎,培育壯大食用菌產業聯合體,龍頭企業負責產前和產后技術密集環節,菇農從事產中勞動密集型環節,實現企業和菇農的有效合作。建立聯合體共享共商協作機制,在食用菌集中上市期聯合定價、抱團銷售,鞏固越夏香菇定價權。
(四)加強宣傳引導。總結一批模式先進、成效顯著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案例,選樹一批帶動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典型,開展宣傳推介。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我省食用菌產業發展成果和各地的成功經驗先進典型,營造良好發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