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樂 黃浩
隨著我國農產品生產規模的增大,農產品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農產品質量也受到社會及民眾的高度關注?;鶎愚r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主要工作就是檢查基層農產品的質量,從而保證市場流通食品的安全,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基層農產品的質量監管力度關系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對促進農業市場發展也有積極作用。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只有得到積極的解決,才能推動農產品生產企業的發展。
在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對農產品的質量監管一直是重點工作,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制作等環節都制定了管理規范,也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范文件,指出了農產品質量監管的內容。不過,農產品生產、銷售、儲存等都需要實施質量檢查和監督,因此負責農產品監管的機構也越來越多[1]。不過在實際檢查和監督階段,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受阻,因此容易導致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存在重復或遺漏,這是因為各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不明,導致管理體系的混亂,管理標準無法統一,阻礙了農產品監督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不僅能夠保證農產品的安全,保障民眾的身體健康,同時還能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各地區的政府部門以及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機構都對農產品的質量管理給予高度重視,不過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監管的內容呈現為多樣化和復雜化,在落實監督管理工作的時候,監督管理措施無法得到落實,出現監管無法顧及,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問題的出現。監督管理流程復雜、工作量大且管理難度高,從而嚴重阻礙了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效率[2]。
農業發展進程的加快,農產品加工行業也得到發展,雖然監管部門對農產品質量給予監督和檢查,但是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環節卻無法給予重視。我國關于農產品質量的法律法規還處于不斷完善中,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生產過程沒有完善的標準依據,從而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由于農產品的數量較多,篩查難度較大。
第一,根據我國農業農村部出臺的《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的要求,構建農產品質量檢驗站,制定監督管理體系和質量管理機制,培養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促進農產品管理工作的統籌協調,保證監督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系統化,從而滿足基層農業的發展[3]。第二,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規范進行監管職責的劃分,明確各個監管部門和機構的職責,促進各部門的溝通交流,細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內容,各部門都能明確自身負責的區域和內容。根據國家對農產品質量監管的標準開展管理,通過幾個部門的合作來對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儲存等實施監管,提高基層農產品安全質量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
農產品的質量檢驗作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站的作用就被凸顯出來。第一,要積極構建基層農產品質量檢測站。根據農產品的檢驗標準及規范,促進質量檢驗站管理制度的完善。第二,引進高素質、專業的農產品檢驗人才,根據人才的專業能力和優勢分配到合適的崗位上,保證人員能夠滿足崗位的要求。第三,加強人才農產品質量檢驗的意識,通過現代化的檢測設備和現代化檢測技術開展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查工作,從而對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極高的要求。總的來說,要從規范制度、人員安排、技術能力培訓等方面,推動農產品質量檢驗工作的開展。
農產品質量與所處的生產環境有密切關系,農產品生產地區也是工業材料的生產基地,一些農產品的生產區域污染嚴重,而且隨著工業廢水的排放和廢舊材料的丟棄,導致環境污染加重,給農業環境帶來不良影響,從而影響農產品質量。為了改善農產品生產環境的污染狀況,就要推動農業標準化的建設,實現對產品種植、生產的集中管理。同時還可以發揮當地龍頭企業的領導作用,制定農產品規范化管理,提升質量管理水平,提高農產品質量。同時,還要構建市場管理機制,及時篩查市場中不合格的產品,以免給消費者的生活造成影響[4]。
基層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部門要通過有效的手段,將監管部門的作用發揮出來,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力度。第一,要針對銷售場所定期開展檢查和維護,保證市場流通農產品的安全性。第二,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要相互合作,對農產品生產、銷售等環節實施監管,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解決安全隱患。第三,要優化監管力度,引入先進的農產品監督管理理念,調節監督管理的方法,提高農產品安全監管效率。
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保證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基礎,因此需要得到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要構建完善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促進各部門職責的明確,有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檢驗質量,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督,提高農產品的安全監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