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剛 王金茹
隨著相應文件和政策的頒布,推動著我國新農村建設工作全面展開,并且在不斷的發展和優化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和經濟效益。但是隨著城鎮一體化發展的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口數量正在持續上升,其負重遠遠超出了農村承載能力,促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必須盡快提上日程,在對其展開實際建設工作時,因為相關技術水平和資金投入等問題,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束縛。
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不僅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同時也是推動我國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改革和變化,農村經濟和農業發展迎來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如果不在此背景下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將很難為后續農業發展提供條件支撐,同時也不利于我國農業競爭力的提高。因此,在諸多條件因素的影響下,要充分的提高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重視程度,并依據相關政策支撐為其提供堅實基礎,從而保障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的全面落實[1]。
作為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重要組成,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的全面落實自然離不開對應政府單位的重視與支持,但是從眾多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實際工作情況分析來看,大部分的政府單位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后臺扶持力度的缺失,導致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中缺少大量的技術人才和建設資金,并且建設后的服務工作體系也不完善,各項建設工作都缺乏最基礎的保障,以至于在出現問題的第一時間很難進行專業化處理。
在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初期,主要建設工作都是依托給對應的建設單位進行建設作業,所以在整個建設過程中都有著嚴格的建設體系,并且工作流程也比較明確迅速,然后在建設完成以后會有專業的部門進行檢驗和查收,確保合格以后,才能投入使用。但是在投入使用以后,對應政府單位并沒有依據其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這也就導致小型農田水利沒有明確的管理單位,責任劃分也含糊不清,一旦出現問題很難找到對應責任主體,再加上目前城鎮一體化建設推進,相應單位責任意識不強,對于水利工程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沒有明確的責任主體。
因為傳統種植觀念的深入,導致當前大部分的農民沒有明確了解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實際效益,主要原因是以往農民種植都是靠天吃飯,大多數農民通過節氣和天氣來進行種植規劃,所以,對于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的農民來說,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說服力并不是很強。而且大部分的農民也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具體作用存在疑惑,認為其帶來的實際作用并不一定能滿足灌溉需求,而且也無法確定在遇到干旱天氣時能否發揮真實作用,充分解決干旱問題。因此,在落實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時,農民觀念的缺失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2]。
在進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時,因為資金不足引發的建設問題日益凸顯,不斷限制著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的推進,對此,相關政府單位可以依據建設需求和自身實際情況,設立投資體系,依據國家補貼政策,帶動當地企業和政府部門進行投資,從而為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奠定堅實基礎。除此之外,還要明確劃分政府內部體系職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并利用多部門聯合的方式進行合作投資,完善投資機制。優化和調整相應扶持政策,提高政府部門支持力度,從而避免資金利用不合理現象的出現[3]。
從目前小型農田水利各階段的實際建設工作中得知,建設人員專業能力不足、安全意識欠缺和責任意識不強等問題,為后續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埋下了巨大安全隱患。對此,有關部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對建設人員進行系統化的培訓,降低技術隱患帶來的安全問題。要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不定期的對建設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考核。另外,為確保考核結果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單位內部要明確考核范圍,從基礎能力到責任意識,全部劃分到考核范圍內,以此來保障建設人員專業水平足以滿足實際的建設需求。
為確保后續建設工作有章可依,相關單位還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規,從而保障各項建設工作順利進行,也能很好的完善管理機制體系。另外,相關單位還要進行責任體系劃分,明確不同建設部門的工作責任,從而保障建設工作的實際效益。要為每項建設工作配備專業技術人才,方便后續設備維護和檢修工作,對應管理層要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和創新意識,對建設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上報處理,同時也要針對相關政策在工作時的適配性進行優化和調整,以此來保障全面落實新農村建設戰略,另外還可以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以便于發現問題能第一時間解決[4]。
綜上所述,在新農村的建設背景下,創建完善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體系、提高建設質量和建設效率,是確保自身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舉措。因此,相關單位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在實際建設中積極分析研究出現的問題,依據相關政策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從而為新農村的全面建設作出突出貢獻,也為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提供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