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磊 張偉偉 秦亞芹
我國作為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經過長期努力,在扶貧領域做出了顯著成績,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為解決貧困這一世界性難題提供了思路,彰顯了偉大的中國智慧。在新發展階段,十四五規劃指出,要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當前由于農村自身較為薄弱的發展基礎及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其返貧風險依然存在。建立健全農村返貧監測及阻斷的協同機制,對鞏固脫貧成效,實現鄉村振興有著重要現實價值。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2021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中國創造了載入史冊的偉大奇跡。但這并不意味著脫貧任務的結束,很多農村地區仍舊存在一些返貧的風險因素,后扶貧時代需積極監測返貧致貧的風險點,多方合作建立返貧阻斷的協同機制,杜絕規模性返貧的出現。尤其在當前新冠疫情不斷反復及國際局勢日趨復雜變化的背景之下,建立農村返貧監測及阻斷機制更具有現實價值。
實現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脫貧并不是終點,而是我們新一輪奮斗的起點。脫貧攻堅戰之后,應著眼于脫貧地區的長遠性發展。在減貧工作常態化前提下,借助返貧阻斷的協同機制,最大程度的激發欠發達農村地區的內生活力,實現其脫貧到致富的蛻變,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方面實現全面的發展,與當前的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起來,提升其整體的發展水平。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而農村脫貧戶大多受教育程度低,自身勞動技能較欠缺,且學習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差,在面對市場波動時,很難積極謀劃出路。而農村現有培訓短時間內較難解決問題。這成為返貧的潛在影響因素;同時欠發達地區的脫貧主體往往思想觀念較為落后。在國家各種優厚扶貧政策幫扶之下,依靠外部力量支持,部分人在短時間內快速脫貧。但這也使某些人產生等靠要的依賴性思想,缺乏持續性的內在發展動力,行動較為消極懶惰。
以前中度或是重度貧困的地區往往自然環境惡劣,易發各種地質性災害。這些地區的環境承載力有限,很難承受大規模的資源開發或產業發展;除卻較為脆弱的生態環境,脫貧地區的產業發展也缺乏持久發展力。在脫貧攻堅戰中,很多地區積極培育當地優勢特色產業,借助合作社、扶貧車間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實現其增收。但從運營情況看,一些脫貧地區還是缺乏有競爭力的主打產品,產業鏈延伸程度不夠,品牌效應也未形成。疫情影響下,這些地區的產業發展更是舉步維艱,成為返貧的風險隱患。
分散存在的偶發返貧風險較難控制。因災返貧。脫貧地區往往處于山地氣候,生產經營活動受自然限制較大,且易發災害。一旦災害發生,農民的房屋、土地等生產生活資料會直接遭到毀壞,使其重新面對貧困;因病返貧。當面對重大疾病或是意外傷害時,新農合的報銷比例和覆蓋范圍顯然是不充足的。加之經常發生的地方病,這也增加了農民因病返貧的風險[1];其他返貧風險。從事技術要求較低的體力性勞動的脫貧農民,一般流動性較強,收入不穩定。在面對疫情帶來的失業潮時,很容易出現務工中斷,再次返貧。部分在當地發展產業的脫貧農民,由于大環境影響,產品銷售也不樂觀。加之農民自身很難處理突發性問題,這也成為返貧的誘因。
防止返貧的有效方式是提前識別返貧風險,及時預警,將問題阻斷在萌芽中。當前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搭建返貧監測平臺或是各種便捷化的APP。通過組織力量,深入到各脫貧農村,切實了解脫貧戶的家庭情況、整體收支、個人教育、專業技能及疾病,生成針對性的電子信息檔案,并分類上傳到監測平臺。通過共享數據,提前開展相關篩查工作。同時對某些重點人群或是地區進行動態監測,合理設置預警風險線,將監測工作常態化,責任網格化,以準確、及時的發現各種返貧征兆[2]。
扶貧需先扶志,應努力向廣大脫貧地區灌輸自我奮斗、勞動創造美好未來的理念,切實轉變等靠要的落后思想,真正激發其內在的發展激情;為長遠解決返貧問題,阻止貧困的代際傳播,還應積極謀劃當地教育發展,讓下一代學習知識,未來為家鄉振興助力;同時針對脫貧農民職業技能弱、收入低的現狀,應面向其實際需求因人因戶開展培訓,如創業就業技能、經營管理知識等。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主要內容,更是農村地區脫貧到富裕的關鍵。返貧阻斷需深化產業幫扶機制,以穩定脫貧人口的經濟收入。充分利用優勢資源,挖掘發展特色產業?;诋數刈匀伙L土人文資源,選擇經濟效益高且具有市場前景的產業重點發展。如在當前生態振興背景下,因地制宜的開發鄉村生態旅游產業,以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通過鄉村民宿、綠色有機農產品、民俗文化體驗館等,使其走上致富道路[3];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契機,探索互聯網+農產品的新型電商營銷模式,以提升產業持久發展力,降低脫貧戶因產業發展失敗而再次返貧的可能性。
在減貧、防返貧進程中,政府、企業和社會各自有著不同的優勢,故需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合作。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發展鄉村教育事業。同時多方調動社會資源動態跟蹤脫貧邊緣戶,鞏固好脫貧成果;企業利用自身資金和技術優勢,幫助脫貧地區找準市場發展方向,開發產業項目,助力農民創收增收。借助技術研發的特色,完善大數據跟蹤和智能監測的預警,降低返貧風險;社會組織或是團體可強化志愿服務活動,向其輸送市場營銷、運營管理、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專業人員,以補齊發展短板,助力鄉村振興。
農村的返貧監測和阻斷對于鞏固當前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當前部分農村還存在返貧風險及隱患,提前對各類風險進行排查預警,充分激發脫貧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積極以產業發展夯實經濟基礎,調動多方力量參與返貧阻斷工作,以此降低風險,阻斷返貧,順利實現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