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各領域建設的全面發展取得的跨越性成就,標志著我國社會邁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在這個繼往開來的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既是為了更好滿足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要,又是為了進一步滿足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培養社會人才的歷史使命的需要。面對時代發展與人才培養的雙重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在教育理念層面需要挖掘新的思路,在具體執行層面迫切需要尋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如何將新時代發展特征融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是當下思政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研究》(作者王麗),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功能切入,立足時代發展背景,從思想宏觀層面細化了當前時代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本書第一章第三節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的本質屬性進行了宏觀層面歸納,即整體性、動態性、層次性以及整合性。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質量,其創新思路事實上也應當堅持以下四個層面基礎價值本質:第一個層面是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為指導思想。從國家發展和群眾利益的雙重“整體性”角度出發,馬克思主義既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基本思想理論,這一點是毋庸置疑且需要始終堅持的。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是提升思政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第二個層面則是以“動態性”的視角去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基本理論??v觀我國思想政治學科教育發展歷程,德育是其理論思想的重要支撐,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就已經開始實施德育教學。進入高等教育階段,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去構建大視角的德育,即將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合,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實踐。第三個層面是需要充分利用交叉學科“層次性”的相關教育經驗與理論成果。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精神層面和心靈層面的教育,其教育成果是不斷積累產生的,因而很難去定義短時間內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與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需要借鑒一些學科體系的教育經驗和教學理論,來不斷豐實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第四個層面則是要充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經驗和理論成果,整合教育資源。新時代固然有其獨特的發展特征及目標,但新時代同樣是從舊時代延伸發展而形成的,有效的思想教育經驗和理論成果仍然值得借鑒和應用。
宏觀層面的思想確立是為了更好地指導教育理論的有效執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高仰賴于教育踐行過程中教育原則確立的多維度、多價值的體現?!端枷胝谓逃齼r值結構研究》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橫向結構、縱向結構的詳細研究,從價值結構失衡的問題入手,深入探討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價值結構的基礎性、重要性和前瞻性,為現代高校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礎原則帶來新的啟示:一是注重時代新物質環境價值。新時代背景下,教育實踐方式以及教育媒介正呈現多樣化狀態,教育場景不再局限于教室,以互聯網為主的虛擬空間也成了開展思政教育的新陣地。二是要注重精神價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非常嚴謹的教育活動,因而必須構建在一定的學科基礎與理論之上,堅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空間,采用雙重聯合的原則,確保其教育活動開展的科學性。三是要注重社會性價值。新時期的高校學生無論是在生活環境,還是在思想環境上都有時代特征,大學生正是思想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對不良思想的甄別能力相對較弱,需要更強有力的思想引導和保護。因此對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緊密圍繞他們的思想成長過程、思想困惑以及思想成長目標,為其答疑解惑,并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書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的優化,應當遵循“指導價值主體樹立科學的需要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客體的功能以及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的原則。以此為鑒,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實踐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一是通過提升思政課堂的趣味性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校學生對于思政課堂“枯燥無味”的刻板印象需要被重點突破,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對教育內容的表達形式,以更符合現代青年思想特征、學習興趣的手段來開展教學,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二是注重與學生的思想交流與思想碰撞,注重思政教育“活性”的提升。例如,可以有計劃地開展不同形式的思想辯論會,結合時代發展大事件來展開思想的碰撞與思考,促進學生形成對思想政治思考的內驅力,以達到教學質量與水平的提升。三是做好思想政治深化教育的學術保障。從實際情況來看,現階段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整體構建的研究工作任務艱巨,還需要大量細致的研究。
總體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研究》一書從價值結構—功能角度,對這個時代課題做出了新的理論注解。研究問題意識相對突出,具有很強的學術前瞻性及理論價值,并對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提供了較為重要的理論參考。